章 力
摘要: 衔接理论是语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试图从研究的广度、深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衔接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
关键词: 衔接理论 研究广度 深度 研究方法 发展现状
衔接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过去几十年中,衔接理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实用性也日益体现。对衔接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衔接理论的深入研究。
1.国外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976年Halliday和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Halliday将衔接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词汇手段是通过词汇选择手段建立衔接关系的,主要方式有重复、同义或近义词、上下义关系、概括词和搭配[1]。这些衔接方式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显性的语言线索,具有相当的提示作用,非常有利于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是连贯关系建立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篇衔接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形成了几套理论。如Halliday和Hasan的语域和衔接理论、Van 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Widdowson的言外行为理论、Mann等的修辞理论、Brown & Yule的心理框架理论及Danes & Fries的主位推进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比较恰当地评论了前人的成就与问题,从而找到了自己研究的起点。
2.国内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对衔接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较权威的著作或理论有胡壮麟的专著《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它提到了衔接的多层次模式;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一书中,将衔接和连贯列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张德禄、刘汝山在其著作《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中,将衔接机制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的隐性衔接属于语用学的范畴,是对以前理论的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在衔接手段/机制方面,朱永生对Halliday和Hasan的“同现”提出了补充。他指出,Halliday与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向人们揭示了语篇内部不同成分所具有的各种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的体现方式以及这些句内句外成分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作用成果对于语篇分析乃至整个语言学研究都具有开拓意义,但该理论过分关注衔接纽带、衔接链等形式标记的研究,对那些没有形式衔接标记,但语义连贯或含有许多形式标记,但语义不连贯的语言现象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2]。为此,他建议Halliday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吸收语用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把其中合理的部分(如会话合作原则)引入衔接与连贯关系的讨论中去。
陈新仁认为,连贯性只是说话人/作者考虑的一个方面。衔接手段的选择固然与连贯有关,但更多的是出于对语篇的可处理性和表达效果的考虑。如果作者想传达某种特别的意图以取得某种效果,衔接手段的选择也应是去帮助作者实现其意图。衔接的作用在于引导读者正确把握作者的意图[3]。通过对衔接手段选择机制的分析,他还得出一个结论,即连贯不是作者首要考虑的因素。作者更关心语篇的认知与交际效果,而这也是导致作者选择使用什么衔接方式的根本原因。
胡壮麟将衔接机制扩大到及物性衔接和语音衔接。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将衔接扩大到了语篇外部,刘正光认为话语意图具有衔接作用。也有人认为语境具有衔接作用,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秦明利认为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从总体上讲停留在词汇语法层,因此都属于表面衔接纽带。除他们提到的五种外,还应有其他的表层衔接手段,如时态的一致,结构对应和音韵[4]。
在功能文体学方面,张德禄根据Halliday功能文体学理论建立了一个“语篇—语境—语篇”的文体学分析的理论框架,包括了语篇呈现、语篇分析和语篇解释三个步骤,并分析了衔接机制如何体现文体特色。另外,牛保义利用“含义本体论”提出“含意”是语篇构建的一种隐性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5]。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发现国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侧重探讨语篇表层衔接关系建立过程中语言知识的作用,而忽视了衔接关系建立过程中非语言知识的作用。国内研究中,虽然语篇研究专家胡壮麟提到过语篇衔接和连贯是多层次的,任何一个语篇必然依赖其中的某些层次实现其语义的衔接和连贯[6],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只注重衔接机制的类型,很少注意不同衔接类型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衔接力的大小。另外,缺乏系统的适合话语分析的独立的研究方法;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引进多,创新少。
4.衔接理论的研究趋势
根据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分析,作者认为今后研究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完整、具体和有更高可操作性的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丰富Halliday和Hasan等关于衔接现象所作的描述性研究,揭示话语衔接现象的本质,增强衔接理论的解释力。另外,将进一步扩展、深入衔接理论的应用研究,将目前的语言学科的研究扩展到更广泛的学科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篇联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外国语,1995,(3).
[3]陈新仁.衔接的语用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2003,(4).
[4]秦明利,史兴松.对韩礼德哈桑衔接理论的再思索[J].外语学刊,1996,(3).
[5]牛保义.英语语篇含意衔接琐议[J].外语学刊.1999,(1).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此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衔接理论的语用学研究”(编号:08C030)的阶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