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副语言的解读

2009-03-20 07:14车云芳
考试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解读

郑 娟 车云芳

摘要: 关联理论对交际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副语言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以副语言为研究对象,选取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中的第一集作为语料, 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来对语料中出现的副语言进行解读,指出:副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明示行为,副语言是一种构建认知语境的手段,副语言的关联性与语境效果。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副语言 解读

一、引言

人类通过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其手段主要依靠语言。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传递信息同样离不开非语言交流手段。副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手段,在交际过程中,与语言是密不可分、互为依托的。Birdwhistell认为,“在交谈或相互说服时,可能至多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交际意义是通过词句来表达的”,其余的交际意义则主要靠副语言来表达。[1]Mehrabian和Ferris则认为,交际中面部表情传播55%的信息,声调传播38%的信息,而词句只承担7%的信息量。[2]可见副语言在交际的过程中作用是很大的。然而对副语言的研究仅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而且多数学者基本上是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副语言。本文决定从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应用关联理论对副语言进行研究。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研究副语言,有助于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副语言,为副语言研究打开新的视野。为了从实践中证明关联理论对副语言的解释力,本文选取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中的第一集作为语料, 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来对语料中出现的副语言进行解读。

二、副语言的定义及分类

语言学文献中把副语言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副语言只包括伴随语言的某些声音现象。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狭义的副语言特征,而且还包括非声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及空间距离等。[3]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属于广义副语言学范畴,即我们所说的副语言是指通过人体及其附饰物的某一部分形态及变化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非言语表现形式,也包括语言的伴随性声音和功能性发音等类语言样态。

为解释和理解复杂的交际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副语言进行分类。美国行为语言学家朱迪·C·皮尔逊在《人际传播:明晰、自信和关注》一书中把副语言交际分为以下四种形式:①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②空间和触摸,③声音形式,④服饰和其他装饰品。达肯在《非言语交际》一书中,则分为六种形式:①身体动作或运动行为,包括诸如手势、姿势、表情、眼睛活动等;②辅助语言;③环境空间;④嗅觉,经由嗅觉通道传递的信号;⑤触觉;⑥衣服和化妆品等人工制品的利用。毕继万先生则将副语言分为两类四种:①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体触等)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臀部动作、手部动作、腿部动作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②类语言,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③客体语,包括衣着、打扮和化妆等表达出来的交际信息;④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等。前两类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称为“非语言手段”。[4]在此基础上,为了操作上的可行性,结合本研究的语料,本文对副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

作等)和类语言(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副语言

(一)语料来源

本研究所用语料是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第一集,其时间长度约25分钟,该片以家庭生活为背景,主要人物是5位家庭成员,情景围绕日常话题展开,对话丰富、幽默,且伴随有很多副语言。这种交际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日常会话活动。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交际和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部分。交际既包括语言交际也包括副语言交际。关联理论推出了明示—推理模式,并指出在此模式中,交际是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明示—推理交际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交际者(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说话人要明白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而从交际对象(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又是一种推理的过程,即听话人从说话人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互明”是指认知环境里两个有机体原先各自的环境, 包括对同一环境做出的不同理解和假设合二为一,共同丰富所处的认知环境。互明是主体相互理解的基础,而互明和理解又是以认识为主体的百科知识、词汇知识和逻辑知识为基础,这种知识基础组成认知语境。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所运用的认知语境是庞大认知语境互为凸显的部分。当两个人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便产生认知环境的重叠,这种交叉或重叠的部分就构成了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即按照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取向,而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最大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性则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定和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来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要能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包括三种情况:新信息与旧信息相结合并产生语境含意;新信息加强旧信息;新信息排除旧信息。

(三)关联理论对副语言的解读

1.副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明示行为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即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关联理论对这两种意图的定义如下:

信息意图:使听话人明白或更加明白一组假设。

交际意图:使交际双方互明交际者具有此信息意图。

说话人在说话时不仅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更是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过明示(这种明示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副语言的)刺激表达自己的意图,刺激听话人根据所收到的刺激,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寻找出最佳关联的解读。

(1)Debra:Okay.Just be happy you made it home for my birthday,thats all I can say.

Ray:Oh,what?Of course I made it home for your birthday.

Debra:Okay.

Ray:Are you kidding?Your birthday is ——(he struggles to think)

Debra:Sunday.

这是发生在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对话,丈夫出差去了,为了能给妻子过生日,所以提前回来。妻子很高兴。当提到生日是哪天的时候,丈夫的停顿与他所表现出来的struggle to think是明示行为,对于他这种明示刺激,广义的理解有两条信息意向:(1)他忘了妻子的生日是哪天。(2)他故意假装忘了,想让妻子自己说。妻子通过他的这种行为并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推理。丈夫不可能忘了自己的生日,他是故意假装,于是妻子微笑的接着说“sunday”。这样,丈夫的交际意图得以实现。

2.副语言是一种构建认知语境的手段

在交际中,交际双方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交际意图顺利地传递给对方。因此发话人总是尽量地使用明白的语言向受话人显示自己的意图。但是由于语言具有不完备性,所以发话人明示的目的不可能总是顺利地得以实现。受话人获得发话人的话语信息以后,需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过程来最终理解话语;或发话人使用话语联系语以引导话语理解的方向。但由于这种设想和预测带有主观性,发话人的话语意图与受话人的认知语境未必能达成统一,所以发话人会经常使用某些语言手段或非语言手段来引导受话人的理解,为话语理解提供一个认知导向,使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与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趋同。[5]

发话人为了使话语能够引起受话人充分的注意,除了使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外,他还会使用各种非语言手段来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以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副语言作为非语言手段,能够准确反映发话人话语的深层含义,帮助听话人辨别说话人的意图,对语境效果的产生具有重大作用。如下例:

(2)Debra:What?(She raises her voice)You left the kids with your mom?

Ray:No.My father and brother were here too.

Debra:What?(She speaks fast in a high-pitched voice)

Ray:Then I got rid of them.I got rid of them! And then I did some cleaning,huh?You notice the cleaning down there?

妻子外出把孩子留给丈夫照顾,孩子的奶奶和爷爷是很让人不放心的那种人,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所以当妻子听到丈夫把孩子留给了孩子的奶奶,她很生气也很惊讶,这里的副语言“She raises her voice,She speaks fast in a high-pitched voice.”创设了一种语境,表示了她的不满、惊讶、生气,是言语无法产生的效果。

3.副语言的关联性与语境效果

关联性指的是说话人的话语在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中产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以相关为准应试自然倾向。关联性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项,而语境(认知语境)则是一个变项,是一个由大脑中一系列假设构成的心理结构体。其中的命题、框架与知识草案、文化图式与心理图式及社会心理表征等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认知语境。在交际过程中,每一个交际行为都预先设定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听话者总是选择最具有可及性的语境假设来处理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以便用最小的处理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语境效果指的是语用者处理话语信息时所做的认知努力(熊学亮,1999:102)。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相应的,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多,关联性就越弱。关联理论认为,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要能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新信息一般有三种语境效果:(1)增添新信息;(2)增强旧信息;(3)消除旧信息。语境效果就是这三种新、旧语境互动的结果(熊学亮,1999:111)。

(3)Debra:You told me that you were going to stay and watch the kids.

Ray:But (silence).

Debra:But what?But what Ray?

在此对话中,妻子对丈夫说:“你跟我说过你会呆在家照顾孩子的。”她相信她说的她的丈夫明白,并且相信她所说的对他丈夫一定具有关联性,能够引起他丈夫的注意并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她丈夫Ray在使用了转折连词 “but”后陷入沉默。这与她妻子原有的认知假设相矛盾,丈夫的沉默具有削弱语境效果的作用,引起了妻子的进一步追问:“But what?”

四、结语

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且已经广泛应用于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并为交际的成功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分析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副语言的研究,更应当认识到,副语言交际不仅仅是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副语言交际自身就能成功地完成交际任务,达到交际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语言交际和副语言交际融合到交际过程中,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推理。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分析语言交际的理论,同样可以被人们应用到副语言交际中来分析。本文已初步尝试了用关联理论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推理副语言交际,这也说明了关联理论的广泛性,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成功地交际。

参考文献:

[1]Birdwhistell.R.The Kinesics in Context[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ia Press,1970.

[2][美]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著.孟小平等译.非言语交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71,7.

[3]梁茂成.副语言初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128.

[4][美]尼伦贝格,卡莱罗.洞察人的艺术.上海翻译公司,1988,5.

[5]田华.论副语言交际特征及其文化语境构建[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5):32.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解读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