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群 李军伟
摘要 针对近两年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情况,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对家电下乡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家电下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92-03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2007年1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3省进行试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2008年1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实施范围扩大到14个省区、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并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然而,伴随着第3轮家电下乡招标的启动,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家电下乡却陷入了困境。
1当前家电下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
我国长期二元经济格局造成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家电农村市场渠道主要由当地小型家电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缺少管理人才、物流设施不健全,承担不起自营农村物流的重任;同时,大多数批发市场还缺乏电子信息、冷藏、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高物流成本和低效率问题致使家电下乡企业很难做到“运输—配送—维修—管理”一体化。虽然自营物流的海尔超过50%的销售量使得前期投入有所回报,但其在物流布局的投资却是巨大的,其他小型企业根本就难以效仿。物流配送成本高、下乡家电配送难,加重了销售商与农民的负担,使销售商不能将销售网点全面铺设起来,众多农民不能切实享受到国家相关优惠。商家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只能把网络铺到二、三级城市,造成大量下乡家电产品实际上被阻滞在农村之外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下乡家电产品难求[1]。此外,由于农村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不便,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购买。
1.2优质产品及品种缺乏
一是低端产品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毋庸置疑,家电行业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市场,但一部分厂家却将农村市场当作清理库存积压、淘汰换代产品、倾销劣质商品的一块“宝地”。目前家电下乡产品大多为一些低端产品,款式、档次都较低,即使投放到农村市场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的收入是极其低的,购买1台几百上千的家电产品本来就很不容易,合格家电产品对他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二是产品种类缺乏。按目前的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产品种类甚少,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过于狭窄,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群体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1.3家电下乡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差,家电运输难。目前,农村很多地区交通不便,部分山区甚至没有像样的公路,产品运输极为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基础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生产与流动,成为影响家电下乡实施的一大障碍。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23 9万亿元,农村投资1.982 5万亿元,农村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只有14.4%。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29 1万亿元,农村投资2.412 4万亿元,农村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只有14%,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家电下乡政策操作烦琐,办理程序复杂。从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到领到补贴,要经过购买、销售商登录销售信息、农户持有关资料到乡财政所申报补贴、乡财政所录入补贴信息、县商务局审核、县财政局审核、县财政局向农信社拨付补贴、农信社打款入农户存折、农户领取补贴这些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农户领取补贴就会受到影响。烦琐的操作程序挫伤了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三是费用名目繁多,收费乱,缺少监管。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成本高,公共设施落后,部分农民对家电消费望而却步。比如乡村用电不如城市稳定,一些地区没有自来水,许多地方尚未连通光纤电视网络,农村网络信号不足等。另外,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购买意愿也不强。五是部分商家违规操作。为了扩大影响,获取暴利,一部分家电下乡产品中标企业,不愿卖家电下乡产品。打着销售家电下乡产品的幌子来吸引顾客,顾客来了以后却宣传销售店里的其他品牌产品。此外,一些非中标企业假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产品,违规印刷、销售、使用“家电下乡”专用包装材料和标识,通过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假借家电下乡进行欺诈的非法活动,扰乱了家电下乡销售市场。
1.4市场环境不同
农村市场购买力不强、销售规模小,远远不同于城市市场,其具有不同的市场需求产品、不同的销售渠道与营销策略。在一、二级城市市场呼风唤雨的家电连锁巨头,深入到三级市场就感到步履维艰、颇受挫折。也有一些制造商在几年前就开始下乡,但也是收效甚微,有的企业甚至无功而返。如何进行有效的渠道布局,使家电产品顺畅地送到农民家里,如何进行保障售后服务,是家电下乡、也是开发农村家电市场过程中家电制造商、经销商面临的挑战。加之农村家电市场存在分散性和差异性,营销渠道的建设难度大,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农村市场开拓的难点和重点。分散而庞大的农村市场将考验企业在产品备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实力。
1.5农民收入问题
一是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家电下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农民的收入是最直接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的收入来源是极其单一的,大部分靠务农与外出务工获得,加之受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低且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并把“三农问题”置于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开始繁荣起来,但是富裕的农民毕竟还是少部分,而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购买家电只能望尘莫及了。由于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更愿意多为未来打算,把多余的钱储蓄起来,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二是农民购买力有限。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广大农村的购买力还很有限,对于冰箱、空调等产品来说,大部分农民还认为这不是必须品,而是高消费品。而另一方面家电下乡产品却不能满足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购买需求。
1.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占总人口近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11%,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左右,而占总人口近30%的城镇居民却占了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9%,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为24∶1,人均社会保障费之比为24∶1。大部分农村的社会保障停留在救济的层面上,农村虽然建立了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但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仍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不能得到社会的帮助。尽管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农民低保政策、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但是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体系严重落后于城镇,看病难、养育等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以及服务滞后。由于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有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储蓄起来,以防生老病死、自然灾害或供子女上学。推行“家电乡下”,要农民将储蓄起来的钱用于买家电,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1.7家电下乡政策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强,宣传覆盖面不够广,宣传不到位。从中国家电网记者在四川、山东等地区的一些乡镇走访后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60%的农民表示听说过家电下乡政策,但其中80%的农民仅知道购买指定家电能获得补贴,而对补贴比例、申报补贴的程序、补贴产品最高限价、限购家电数量等具体细节则知之甚少,由于农民对政策不了解,许多地区的农民根本不知道家电下乡,更不知道到哪里买、怎么买以及怎么领取补贴,导致家电下乡政策无法起到真正惠民的作用。二是繁琐的管理系统。作为家电下乡的基础管理平台,“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因操作繁琐、运行不稳定,也受到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销售网点的质疑和排斥。特别是2009年开始在管理系统中增加密钥使用和“进销存”操作后,由于先期未经试点,且对经销网点缺乏必要培训,该系统的使用难度与复杂度大为增加。另外,电脑的配备和使用、宽带网的接入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困难。三是产品限制过于严格。主要表现在产品价位与产品种类的限制。现行家电下乡政策规定,对中标的家电产品实施最高限价,主要是为了惠及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家庭。然而,补贴类家电大多是中低端机型,难以满足购买高端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家电下乡每年组织1次招标,每类产品最多有15个型号中标。随着家电下乡在全国推广实施,每种产品15个中标型号无法满足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需求。四是家电下乡产品的批零价差小,盈利空间不大,销售商营利少,缺乏积极性。
1.8广大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居安思危”、“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将多余的钱储蓄起来以待后用的消费现象普遍存在,消费者观念未跟上时代节奏,“贷款消费”、“超前消费”还未被大多数人接受。同时,农民购买商品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这种观念降低了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效果。
2推进家电下乡发展的对策
2.1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这是推行家电下乡最根本的途径。农民只有有了钱,才可能将巨大的家电需要转化为家电需求。一是必须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优化品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设一条符合农村地区的规模化产业链,形成农产品的规模效应。三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五是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比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
2.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体系
针对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渠道普遍位于较为富裕的乡镇,相对偏远地区对于产品购买、物流配送安装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整体物流成本单台配送成本过高的现状,建议政府充分利用积极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国家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对农村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电网、运输网、信号接收的畅通工程、交通运输网络以及自来水建设工程,为农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消费环境,解决农民朋友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有利于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如解决农村的“家常便饭”问题即停电问题,降低电费费用;在农村山区,着力解决通话信号不强、话费过高、计费不清等制约手机等电信产品的普及和应用的问题。同时,也要完善交通网络,增加售后服务网点,跟上售后服务,建立农村现代的物流体系。在家电下乡补贴中划拨部分预算用于支持必然亏损的远程配送,鼓励依托物流力量进行家电下乡大篷车活动的开展,直接为农户实施上门购物和送货到家的服务,便利于民,鼓励消费。将城市的新型的流动形式引入到农村,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下乡产品,这样也为完善产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提供有利的条件。
2.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从当前的情况看,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2.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资金支持。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促进农村的居民对大宗家电产品的消费在贷款方式、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的方面给予农民适当的优惠,建设适合农村的消费信贷品种。
2.5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规范商家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严格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与销售发票管理,保证农民的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检查,加大家电产品的查处力度。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定期对销售点进行检查,对于在销售过程中弄虚作假、搭车销售、坑农害农、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扰乱流通秩序行为,严肃处理并取消其销售资格。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和效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家电下乡政策,印制家电下乡产品品牌政府限价宣传单,分发到农户,每村设1个公示栏、每店1个商品信息发布板,每周集中公布1次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商品价格等信息,增加政策透明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公共宣传平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提供社会查询服务,同时适时公开企业有关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或不良记录,以其对社会发挥警示作用来约束企业行为,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四是发挥行业协会和中间机构监督职能,形成社会公众压力,促使企业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利用如个私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中间机构的职能,让企业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职责,努力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监督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五是加大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六是搞好货源调度。对农村家电产品,实施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家电下乡产品质优价廉。
2.6改进和完善家电下乡政策
一是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补贴兑付进度。销售网点要加快销售产品的送货、安装进度,对农民购买补贴产品只要能准确无误地获取农民身份证、户口簿号码及家庭住址,即可办理销售、保修等手续,并立即上网录入相关销售信息;财政、农村信用社在兑付补贴资金时减少错误的发生和加快兑付时间,以保证及时兑付。二是扩大家电下乡政策补贴产品范围与补贴产品种类。在增加家电产品种类的同时,需要对症下药,最好设计与当地农民的消费习惯、文化水平相适应的实用电器。2009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有200亿元左右,预计大概能拉动约1 500亿元的农村消费。可见,财政补贴对与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作用。三是取消家电下乡最高限价政策。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日前在“2009中国家电下乡高峰论坛”上透露,财政部正在着手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现在实行的下乡产品最高限价政策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最高补贴标准。这意味着农村消费者往后在购买高端家电产品时,也可享有国家优惠。四是要适当提高批零价差,调动商家积极性。要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五是要适当增加网点,兼顾到偏远乡镇,力争布局科学合理,为群众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提供方便。六是政府应加强家电信息下乡的力度。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4.3%,农村网民达到8 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 190万人,增长率超过60%。这既显示了农村信息化市场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6亿多尚待开发的农村用户市场。运营商应抓住家电下乡的契机,把互联网带到农村,一方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收入,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3参考文献
[1] 王美蓉.从“家电下乡”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J].商业时代,2009(13):16-17.
[2] 王文静,包冉.家电下乡难掩6点矛盾[J].中国数字电视,2009(4):58-61.
[3] 陈刚,李秀芬.“家电下乡”消费环境待改善[J].中国财政,2009(8):73.
[4] 袁华.从“家电下乡”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J].商场现代化,2009(12):374.
[5] 闫福丽,王小洋,卓伟.我国国家电下乡政策的综合效应评价[J].特区经济,2009(7):301-302.
[6] 张少春.创新财政政策推动家电下乡[J].中国财政,2008(3):12-13.
[7] 李明星,闫婷.制约海西家电下乡的五大因素[J].西部金融,2009(8):81.
[8] 颜梅生.怎样防范家电下乡中的问题家电[J].四川农业科技,2009(8):61.
[9] 张朝华,孙宝文.基于广东四镇调查反思“家电下乡”[J].价格月刊,2009(8):83-85.
[10] 陈淑祥.我国家电下乡现状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19):102-103.
[11] 翟露.农村消费点亮家电内销市场——《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J].电器,2009(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