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莉 张 月 崔 宏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而深耕是土壤耕作最重要的措施,介绍了农田深耕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包括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效肥力、防除杂草与防止病虫为害等作用。
关键词农田深耕;作物增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72-01
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仅在耕作措施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大,同时作用的范围也广,持续的时间也远比其他各项措施长,而且其他耕作措施如耙地、耢地等都是在这一措施基础上进行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通过合理深耕能显著增产。因此,深耕是农民必须重视的农事活动。
1深耕能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作物生长发育
深耕能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熟土层,使耕层土壤疏松,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从而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变了土壤固、气、液3相存在的状况,即改善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扩大了根系生长范围,为根系下扎创造了有利条件,发育良好的根系是作物丰产的基础。同时,深耕使土层深厚疏松,在降雨期间使土壤能大量吸收水分,从而减少了地面径流量和对表土的冲刷,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深耕也改变了土壤的温度状况,据测定,深耕后的土壤温度比未深耕的高,昼夜温差减小,地温变化小。这是因为水分含量高的土壤,热容量大,因而温度上升和下降都比较慢。适合的土温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促进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低洼湿地,通过深耕,有促进散墒提温和增加土壤通气性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作物的播种与生长发育。
2深耕可恢复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土壤条件
表层土壤由于受雨水的冲击和人们在农事作业时的不断“践踏”,土壤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耕层变得紧实,形成水、气通透不良的状态。通过深耕,一方面将结构不良的上层土壤翻埋到下层,使之在冻融交替、干湿交替和作物根系的作用下,把大而硬的土块变得酥而散,并逐渐恢复土壤结构;另一方面把结构已经变好的下层土壤翻至上层,有利于透水透气,这样上下层隔一定时间后交替更换,对于经常维持和不断改善整个耕层的构造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如将耕层逐渐加深,使心土层土壤逐渐熟化,加厚熟土层,更利于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3深耕能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土壤养分的多少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因作物所需养分绝大部分取自土壤。深耕可将绿肥、作物残茬和施在表土层的有机肥翻埋到下层,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土壤熟化的进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中不可吸收的矿物质养分及有机养分,较快地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和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所必需的腐殖质,以充分发挥提高有机肥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4深耕能防除杂草和防止病虫为害,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农田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任其泛滥,影响作物产量;病虫害是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深耕是消灭杂草、防止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形成对杂草、病虫极端不利的生存条件,使之无法生存而被消灭。通过深耕,将土壤表层的杂草和杂草种子翻到下层使其闷死烂掉。同时,又可将下层的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的根茎翻到上层让其晒干冻死,或诱其萌发加以消灭。许多在地面的病菌、害虫可以翻入地下闷死,在地下的可以翻到地上冻死或被鸟啄食,从而减轻其为害。
秋耕比春耕更好。秋耕是指在秋作物收获后进行的耕翻。一般来说秋耕时间愈早愈好,因为早耕能接纳和保存更多的雨水,保证土壤墒情,能有效预防翌年春旱带来的威胁;早耕能延长土壤风化的时间,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早耕可将地面残茬、杂草及时翻压下去,使其腐烂分解时间延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秋季早耕又有比较充足的整地时间,从而保证秋耕能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因此,秋季深耕对作物增产的意义更大。应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区,秋耕后应立即耙耢,以利保墒。
5结语
深耕是作物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通过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不是任何情况下深耕都能增产,也不是愈深愈好,更不是唯一措施。深耕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以及经济条件等合理运用,并要与耙、耢、压、中耕等耕作措施相结合,同时还要重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等其他农业增产措施的配套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6参考文献
[1] 王兆斌.深翻耕作对重茬棉田的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9,141.
[2] 朱启红.免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11):234-236.
[3] 王兆山.冬小麦深耕断根增产显著[J].农技服务,2004(12):18.
[4] 李中才,宿广经.机械化深耕深松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