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广彩瓷器的西洋风情装饰画

2009-03-19 04:37戴华刚
收藏·拍卖 2009年3期
关键词:西洋景德镇瓷器

戴华刚

18世纪的广彩外销瓷为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改进瓷器装饰画的内容和艺术,逐渐发展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瓷器品种,在当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海外市场,又作为优良的传统瓷器品种,延续至今。

广州外销瓷因其装饰色彩鲜艳繁丽,又称为广彩,是18—19世纪中国出口陶瓷的重要商品之一,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需要,广彩瓷器接受西方顾客的来样加工,在彩绘饰画方面发展起一系列带有浓厚西洋风情的艺术品种,其中包括西洋人在华游玩、经商等主题,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盛况。

17世纪中国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特别以景德镇为主要基地的制瓷业更是飞速发展,清初沈怀清言:“吕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引自朱琰《陶说》卷一,刻本,清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初,当时景德镇的实况是:“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引自唐英《陶人心语》,四库未收书辑本)瓷器业飞速发展的这种情形不仅由于国内需求的旺盛,还由于欧洲各国对华瓷的大量定购。17-18世纪以来,中国瓷器遍销世界各地,特别在欧洲各国,成为最受西方人欢迎的艺术品之一。其洁白纤巧、华丽优美的装饰艺术特质迎合了法国上层社会贵族的审美品味,它的装饰纹饰成为洛可可艺术模仿的对象。由于西方上层贵族与中产阶级对中国瓷器的狂热喜好,西方商人不失时机地向中国定购大批的瓷器。仅在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向中国定购了八十七万件,法国巴黎就有专门经销和承接委托定制中国瓷器的专门商店,《1692年巴黎通讯地址实用手册》中就说明:“开店经营,并且买卖画作、中国家具、瓷器和水晶的商人以及那些拿这些货物互相交换的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1774年的英国《伦敦指南》说明,在伦敦至少有五十二家这样的商号(参见《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452页)。康熙、乾隆时期,欧洲人普遍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而欧洲市场上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瓷高昂许多,荷兰、英国、瑞典、法国人都更倾向购买中国景德镇制坯广州加彩的瓷器。一方面由于1757年后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瓷器的输出全集中在广州;另一方面,在广州加工彩瓷既防止瓷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节约成本,又加快瓷器外销输出的周期。

广彩瓷器风俗装饰画与西方消费群

广彩是在景德镇瓷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量白瓷从景德镇运到广州后,瓷器商人就在广州珠江南岸(广州人称之为河南)设加工场进行瓷器加工。《景德镇陶录》记:“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互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表明广东地区根据欧洲市场的不同要求,专门制造各种款式、种类、装饰的瓷器,年年变化更新。《陶雅》记:“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工者,故有河南彩及广彩之名称。”广彩一称即由此而来。关于广彩瓷器的生产,则有其特殊的方式。清代刘子芬《竹园陶说》云:“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迳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表明当时瓷商先到景德镇采购素白瓷胎运回广州河南的工厂,然后彩绘烘烤,专门出售给外国商人,同时也便于满足外商来样加工的特殊要求。外商来样以西方传统纹章为开端。荷兰、英国、法国各国提供王室贵族的甲胄章、公司机构的徽章、名人徽章和城镇徽章式样给广州瓷器制造商,绘制在出口瓷器上,作为礼品馈赠或者装饰摆设。如1784年美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山茂召来到广州,向广州瓷商为美国辛辛那提协会订购一套该组织取样于密涅瓦女神徽章的瓷器。纹饰的设计造型为古典女神,右手成喇叭状,左手持住一个蓝色的弓形物件和一条悬挂有恩坊所制作鹰的副本的彩带。这些微小造型被片奶油色区域团团包围,整个瓷器以蓝色镶边。随后美国总统华盛顿获得不少辛辛那提协会的瓷器,专供其弗农山家居中使用。纹章瓷占全部外销瓷的比重并不大,但表明了西方消费群对中国出口瓷器的装饰图案有独立的要求,并非一味接受中国所提供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

精明的西方商人意识到中国瓷器的传统纹饰显然不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习惯,于是向广州瓷商提供西方风俗铜版画的样稿让中国绘瓷工人复制,这就是外销瓷订货的来样加工。其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末景德镇的出口瓷器,就有复制西方风俗画的先例。瑞士利奥-多丽丝·荷佐芙收藏中心的一件景德镇青花折沿盘以1690年荷兰鹿特丹市民暴动事件为饰纹题材,将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与中国精美瓷器相融合,另一件西洋人奏乐图折沿盘便以法国画家尼古拉斯·罗伯特(Nicholas Robert)刻制的版画为蓝本,绘制成饰纹样式。这些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欧洲艺术相结合的青花瓷,可谓珠联璧合的杰作。1757年后,出口陶瓷的加工地从景德镇转移到广州,西方商人也将复制西方风俗画的任务交付给广州画工。18世纪欧洲各国商人来华置办陶瓷、丝绸。茶叶等货物,运回欧洲倾销国内市场。他们往往要求在瓷器上绘制他们与广州瓷商贸易的图画。这个时期西方油画、水彩画、铜版画传入广州,风气日盛,广州地区的画工已经熟练掌握西画画法,在瓷器上复制的西画能够满足西方各阶层人士的要求,于是大量定购合同如雪花纷至,大宗彩瓷货品源源不断输往欧洲。瓷器艺术品输出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制瓷技术与瓷绘艺术。

广彩在传统陶瓷彩绘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粉彩、五彩、织金彩等多种装饰形式,使其较之景德镇青瓷更添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再进一步吸收西画技法,逐渐产生了明暗阴影与立体感,具有一定的透视效果,这颇为贴近欧洲消费群的欣赏口味。

广彩瓷器西洋风俗装饰画题材

18世纪时期广彩瓷器的装饰画按西方购买者的要求,绘制各种类型与洋人有关的题材,又添加上珠江口岸风光为画面背景,形成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别具欣赏情趣。广彩瓷器饰画内容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为西洋风光题材,二为西洋人在广州的生活情景,三为洋商在广州的商贸活动,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广彩瓷器,我们可以饱览18世纪西洋风俗在广州口岸绽放出的异彩。

1西方风俗绘画题材

广彩装饰绘画的西化是在景德镇瓷器装饰画西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又因广州口岸与西方外来文化联系紧密、接触极早,从而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很深、范围极广,集中体现清代时期西方东渐中国的新型事物。

西方购买者大都将西方风俗画原作的铜版印刷品或彩色手绘画稿提供给瓷器画师复制入瓷碟、盘或碗中,铜版样稿大多从欧美国家带进广州,与外国纹章图案的来华途径类似。马嘎尔尼使团随员约翰·巴罗在《中国之旅》一著中记述了中国画工有着高超的复制能力,可将欧洲运来的彩色印刷品复制得十分逼真。西方人眼里对绘画写实水准的鉴赏应该不会走眼。从现有世界公藏的广彩瓷器来看,复制在

瓷器上的西方绘画显得十分生动逼真,画工的临摹水准可见一斑。

广彩西洋风光装饰画是以西洋风景画为蓝本绘制而成,内有西洋建筑配以中国传统山水等布景,多为外商定制的产品。这类瓷器海内外收藏颇丰。(图1)

2广州洋人生活题材

广州西洋人游乐的情景经常出现在外销瓷中。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广彩西洋人物纹八角盘(图2)的主题纹饰描绘的就是这类主题。这件瓷盘高2.4厘米、口径21.3厘米,口沿用红、黄、蓝、绿、金彩绘花卉一周,中间纹饰主题为西洋人在珠江边草地上戏羊,一湾江水从旁蜿蜒流淌而过,河对岸是掩映在树木间的西洋样式建筑物。由于18世纪西方来华商人在广州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在广州的河南和沙面一带活动,所以这一地带的风景风光及洋人活动的场面都绘之于瓷器上,供购买的西方游客作为纪念,捎回国赠送亲友或作为家居摆设。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士纷纷来中国传教,多集中于广州口岸,于是传教士对中国人传教的场景就在广彩瓷器中出现。广彩锦地人物纹碗(图3,广东省博物馆藏)描绘了一名西洋传教士在广州行商家中作布道,以行商的花园一角为背景,近处长廊屏门、远处河流小舟和八角小亭皆为中国风物。瓷碗外壁纹饰为锦地四开光,饰画赋色淡雅,整体风格具有东方情调。

这类瓷画与18世纪中叶的欧洲“中国热”有很大关联,在当时颇吸引西方买家,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和家居装饰品。

3广州洋商贸易题材

随着18世纪中叶中西贸易的迅速发展,欧美各国的洋商与广州商人进行茶叶、丝绸、陶瓷等贸易的场面也出现在瓷器装饰画上。这类绘画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广州十三行商馆全景画,二类是店铺买卖画,三类是商品包装、出入货仓画。据美国学者研究,在1760年至1800年期间,绘有广州商馆景貌的水果混合酒碗十分流行,碗上的商馆等景物多以彩色珐琅颜料绘制,碗外壁采用开光或相连环回形式设计,在1780年期间甚为畅行。

约1788年在广州制造的一只宾治酒碗上,描绘了广州十三商馆全景画(图4,美国皮博迪博物馆藏),画中西洋建筑式样的商馆紧邻相挨,灰瓦屋顶连绵成片,一路延展,环回曲折,绕碗一周,甚为独特。一幢幢两层高的骑楼前,各国旗帜迎风飘荡,计有英、美、法、荷、西班牙等国。骑楼下正门处皆有石板路与河边相接,而华、洋两方面的商人则站在石板路进行商品交割,同时指挥工人从船上卸货,搬运至各自的商馆仓库内。繁密的商贸活动展现出清代广州口岸经济发展的兴盛。

在广州博物馆藏乾隆时期开光双耳碗(图5)的碗壁上,描绘中国工人搬运货物入仓的情景,一旁还有行商差役在监督检查,以免损坏遗漏。人物服饰的图绘以蓝、绿、紫等色,皆作明暗退晕的变化,也还保留渲染和皴擦的中国传统画法,而近景和远处建筑物、山陵的空间关系采用焦点透视,灭点集中在画面偏左侧,颇具西洋画特色。

另外,表现商业内容的还有船只题材,如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中国皇后号”是1784年抵达广州口岸的第一艘美国商船,1786年又再远航广州,是中美商业交流的最佳见证。这类瓷器有着研究广州口岸商业贸易的重要史料价值。

广彩瓷器西洋风俗装饰画艺术特征

康熙时期广彩瓷器以红绿彩为主:雍正时见红、绿、黄、紫、雪青等色,18世纪中后期引进了外国的西洋红、水青、大绿等颜色,吸取了外国色面的明暗、色线描绘表现技法:以大红、西洋红(玫瑰红)、紫、麻色(棕色)、水青(蓝色)、大绿(深绿)为主色调,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近景主要有人物、亭台楼阁、动物,远景衬以山水景物,风格上与景德镇粉彩逐步远离,形成“广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因出现在乾隆时期,故又称为“乾隆彩”。上文所谈到的西洋人生活纹饰就属于风格简练、色彩淡逸的一类,彩绘仍用传统简笔、色彩平涂的绘制方式,沿袭景德镇瓷绘艺术大片留空的手法,同时根据外商提供的蓝本需要而仿效西洋画法,又多呈西洋绘画的特征。《陶雅》云:“有以本国瓷皿摹仿洋瓷花彩者,是日洋彩,画笔均以西洋界算(透视)法行之,尤以开光中绘泰西妇孺为至精之品。至于花鸟,亦喜开光,又有不开光者……绘人物面目,其精细者,用写照法,以淡红笔描面部凹凸,恍如传神阿堵者。”上面提到的《广彩西洋风景纹碟》亦沿用传统画法,但笔法犹如钢笔素描,明暗分明,颜色方面主要用红黑两种色配成深赭石色,这自然是随着欧洲绘画——如铜版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等传入中国落户广州后产生影响的结果。

广彩瓷器装饰绘画一方面传承岭南地域的优秀艺术,如在艺术风格上吸收了刺绣、金木雕等广东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接受西洋珐琅彩和西画艺术的影响,不断创新进取,逐步形成“满”而“全”,特点是工艺精湛、图案严谨,色彩对比强烈,金碧辉煌、灿烂耀目,极具装饰美。

猜你喜欢
西洋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我的家乡景德镇
中国的名牌瓷器
西洋菜煲陈肾汤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高傲的瓷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