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一些油画、彩墨画和素描捐给你们(编者注:指上海美术馆),这是我一直留在身边最喜欢的作品,一直舍不得拿出来,许多人要买,但我不卖,这些是我最好的作品,我要把它们留给国家。它们都是我的女儿,我要为女儿找个好的归宿。捐赠作品就像嫁女儿,是把自己的生命献出去。”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是2009年的开头大戏,此展由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吴冠中捐赠给这五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160件,涵盖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各个重要创作阶段,是近年来举办的有关吴冠中艺术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除了160幅各馆的捐赠作品,为了更完整、立体地呈现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人生,此展览还特别安排了历史文献和影像专题配合展出。其中,吴冠中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期间(也就是在国立杭州艺专读书到在法国留学期间)写给老师吴大羽先生的书信原件6封,信中年轻的吴冠中向老师表达了对艺术的看法、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内心的挣扎、困惑与决心……这些书信对今天人们了解和研究青年时代的吴冠中,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与书信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份《陈之佛先生抄录1946年吴冠中留法试卷》,虽然是影印本,但是按照原样大小宣纸复制的,非常逼真。陈之佛是我国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当年他在审阅吴冠中试卷的时候爱慕这位年轻人的不凡才情,用秀丽清雅的字体完整地抄阅了整份试卷。这也就是吴冠中考取公费留法第一名的试卷。
作为一位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人物,吴冠中不仅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的理论影响。他的绘画作品和艺术观点直接影响了20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其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为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进行辩护的观点,激励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们的探索精神,对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不仅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他同样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和评论家。他满怀对艺术和生活的真实情感与切身经验而撰写的大量充满真知灼见的优美散文,获得了海内外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此次展览缘起于今年吴冠中先生捐赠自己珍藏的代表作给上海美术馆的非凡举措。他的这批捐赠作品包括了他各个创作时期的油画、水墨画力作和素描写生精品,其中有些是很少公开面世的大尺幅作品。事实上,早在2005年,上海美术馆主办《吴冠中艺术回顾展》之时,吴先生就已捐赠给上海美术馆水墨和油画代表作6幅,加上2008年的捐赠,吴冠中先生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共慷慨捐赠给上海美术馆油画、水墨画和素描写生作品87幅,涵盖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各个创作阶段的重要作品。由此,上海美术馆亦成为国内目前收藏吴冠中先生作品最为丰富和最为完整的艺术机构。
此次“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精选吴冠中先生油画、水墨画、素描写生作品160件,结合相关艺术文献、图片和影像,力图全面生动地呈现吴冠中先生从艺七十多年艰难探索的艺术历程以及在中西方艺术融合、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吴冠中谈捐赠
A:什么原因促使吴冠中先生选择将作品捐赠给国家?
O:我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必须考虑。我有两件事情必须完成。第一,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我们中国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艺术进步和发展,我看到问题就要说。现在说真话的人不多,说了真话会得罪人,会砸人家的饭碗,但是我们要向国家负责,要向后代负责,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我这么大年纪了,我没有什么顾忌。第二,我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寻找艺术的真理,我画了很多画,自己认为是有一些成就的。以前为了做展览卖掉过一些画,但更多的代表作一定要捐给国家。
A: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代表了中国一代艺术家的精神特质,创造并形成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面貌。吴先生这次集中捐赠给上海美术馆画作一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O:我的画是从学习西方起步的,年轻时候也觉得中国的艺术不行,但是后来越来越觉得要从中国文化的根基中汲取营养。我的画有中国的味道,但又不固守传统,也不照搬西方,我有新时代的精神,我表现的是心里的真、善、美。我的愿望是我的作品要让大家看到。我画了一辈子画,也说了很多话,无非是要揭示艺术的真、善、美,我希望大家看了我的画可以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你们哪怕给我一面墙,能够长期展示我的作品,可以经常换些作品,这是我的愿望。我要实现这个愿望,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孩子也会协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现在国家开始搞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这是个好事情,但就怕没有好东西。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拿出好的作品来,让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也有好看的作品。
中国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代言人,要有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喜爱的艺术作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落后人家就不会尊重你。我们有伟大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有伟大的现代文化。
吴冠中的非凡捐赠
吴冠中近年来先后为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等公立机构捐出百余多件作品,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加坡美术馆及上海美术馆的捐赠最具代表性。
1捐赠《一九七四年·长江》开启故宫对当代艺术收藏的新标准
2006年8月,吴冠中将其重要作品《一九七四年·长江》、《江村》和《石榴》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据北京故宫博物院透露,故宫虽然也有一些近现代艺术品收藏,但在此之前从未收藏过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对故宫博物院来说,“收藏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代表作具有标志性意义”。郑欣淼说,对吴冠中先生代表作的收藏,“开启了故宫对当代艺术收藏的高标准”。其中,《一九七四年·长江》长603厘米,高19.5厘米,是吴冠中在1974年与几位艺术家应北京饭店创作大型壁画之邀,赴长江写生3个月的创作成果。这次壁画创作因当时“批黑画事件”夭折。这幅画在纸上的作品沉睡杂物柜中30年,辗转迁徙,直到2004年春节吴可雨偶然在一个抽屉内发现,露面后曾引起巨大轰动。
2捐赠87件作品至上海美术馆最好的画留给祖国
2008年4月,上海美术馆与吴冠中举行了捐赠作品签约仪式,吴冠中先生正式向上海美术馆捐赠66件毕生创作的艺术精品,其中30件油画作品,36件国画作品。2008年5月和6月,这66件作品分两批先后运抵上海美术馆。2008年底,吴冠中又慷慨地捐赠给上海美术馆15件素描写生作品,加上此前他曾捐赠给上海美术馆的6件油画和国画作品,上海美术馆共收藏吴冠中作品87件,涵盖了吴冠中20世纪60年代至今各个创作阶段的重要作品,上海美术馆亦由此成为国内目前收藏吴冠中先生作品最为丰富和最为完整的艺术机构。吴冠中对于此次捐赠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我要把最好的画留在祖国,大家要看吴冠中的画就要到中国来,要研究吴冠中就要到中国来。”而对于选择上海美术馆捐赠,他则说:“上海美术馆是中国最好的美术馆之一,虽然地方还不够大,但是管理得很好,也很重视学术建设。上海是国际交流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上海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上海美术馆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出于信任113幅作品成新加坡美术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献
2008年9月,吴冠中将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等共计113幅作品捐赠给新加坡美术馆。作品的创作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接受访问时说,这应该是新加坡的公共博物馆收到过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献,也是吴冠中个人做出的数量最大的艺术捐献。如果按照近期国际拍卖行对吴冠中作品的拍卖价推算,据传这批画作市值商达6600万新元。
吴冠中与新加坡渊源颇深,他早在1988年2月便首次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之邀,赴新举行个展,当时他69岁。而如今,吴冠中长子吴可雨定居新加坡20年,目前已是新加坡公民;孙女在新加坡长大,正在小学念书。此次捐赠是由吴冠中主动提出,他认为:“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在道德品质各个方面,它都是介于中西方之间,与中方相当接近,到西方也很接近。两边的优点,都集合在他们身上。”对于捐赠的初衷,吴冠中坦承:“因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