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初中数学的“快乐教育”

2009-03-19 09:40邓德幼
关键词:快乐教育教材数学

邓德幼

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其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快乐教育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同时保持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实现新课程标准各个领域的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数学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两大误区

“快乐教育”的理念已深入许多中小学校,也被许多老师所接受. 怎样实施“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用快乐的心情来接受知识,将“快乐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许多教师正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遗憾的是,很多教师虽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仍然感觉力不从心,障碍重重. 究其原因,是许多老师对“快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误区.

误区一:“快乐教育”只是学生的快乐

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快乐,就能达到快乐教育的效果. 但身心疲惫、神情忧郁的教师永远不会带给学生真正的快乐.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呢?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与载体,是学生快乐的源泉. 只有快乐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真正的快乐. 所以,作为教师,先问问自己:“我快乐吗?”首先,教师应把教书当做一种快乐的事业,用真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每天,当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时,教师心里应充满快乐和期待,而并非出于无奈. 其次,教师不应该对工作环境过多抱怨,不应该抱怨自己的学生不够优秀,也不要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新知的接受能力. 再次,妥善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带有极强的群体性,所以应与同事在教学中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对同事的工作乐于提供帮助和支持. 当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处处都能得到有效的配合,那他怎么会不是快乐的教师呢?最后,教师应在生活中享受职业以外的快乐. 虽身为教师,但业余生活可以丰富多彩. 在教书之余,可以静读自己喜爱的文字,从事自己喜爱的户外活动,并将自己的心得用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快乐教育”不只是学生的快乐,只有当快乐的教师感受着、传播着真正快乐的时候,他与他的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快乐,最终形成“快乐教育”的共振.

误区二:片面地把“快乐教育”理解为课堂上让学生“愉快”、让学生“放松”地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游戏、活动,在作业方面没有负担,就是“快乐教育”了. 于是,学习中,老师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繁多花样,课堂上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们似乎也非常快乐. 我们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不分课的类型、教学内容,不论学习内容掌握如何,把快乐教学演化成课堂的妙趣横生的学生表演、精彩纷呈的师生对话、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教师诸多的赞扬声,学生快乐的呼叫声. 这种形式表面上看固然很好,但遗憾的是花哨太多. 家庭作业呢,布置得少,受到学生的拥护. 这难道是“快乐教育”?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关于“圆的轴对称性”教学的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关于“圆的轴对称性”的图片,也让学生自主回答图形中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非常开心,但老师始终没有重视这节内容中的“垂径定理”原理的讲解,只是一味地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 课后学生的反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很好地利用那宝贵的45分钟.快乐教育的课堂,改变的应该是老师陈旧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目标的降低. 老师应该运用新颖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应改变过去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综合能力的作业,而不是简单地取消或减少作业,或是只追求作业形式的“花”而没有实际作用的作业. 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两方面入手,开展真正的“快乐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体现在引发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融洽畅达的沟通美;回味无穷的结尾美.“快乐教育”要想让学生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充满美的感受,获得快乐,就必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倡导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引导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使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思维活跃,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 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好动、爱玩的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 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 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

(1)针对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不妨使教学过程动态化

初中数学教材中只有静止的文字、图片、符号,缺乏立体感和动感. 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 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借助模型、电脑软件等把这些静止的知识立体地、动态地呈现,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针对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不妨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教学环节

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将使数学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交流也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 、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几何图形的剪拼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参与,积极交流,真正做到“玩中学”.

(3)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不妨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已确定,教学内容已明确的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并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每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都有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成功的教学方法. 方法虽然成熟,如果没有变化,天长日久学生也容易厌倦,所以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新颖、奇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 如在讲解无理数一节时,可以从《无理数与谋杀案》的故事讲起,相信一定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 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根本,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快乐因素,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教学大纲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而钻研教科书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数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 虽说现代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浙教版教材中的 “节前语”、“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人教版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及图形的变换、实习作业等都为快乐教育提供了素材. 但还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挖掘,发现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1)生动处理枯燥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而对枯燥的数学问题的生动处理将有效地消除这一障碍.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发现数学课上学生喜爱听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在其他课上学生对数学知识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综合性问题并不感到枯燥无味. 所以我在讲纯数学问题时,总是加入一点其他学科的元素,还时不时地与学生一同探讨甚至向同学们请教相关的知识. 例如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加入科学学科中有关压强的元素,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许多学生想在数学老师这个“外行”面前露一手,因此非常积极. 不过,处理这类问题时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始终坚持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改变教学的目标.

(2)具体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深不可测,由此知难而退.因此,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相关概念时,学生对圆和圆面的区别难以理解,这直接造成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的混乱. 当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先演示一个点(圆心),再画出许多个到这个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而非一个面. 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处理,使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乐趣的潜在因素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

(3)多元化处理单一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既科学又合理,但教材中的习题受其本身的局限,形式比较单一. 因此,要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接受练习就必须对习题进行适当处理,完成作业的形式适当改变. 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总之这些习题的处理方法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特点恰当运用. 除此之外,在习题设置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增加题型,如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歌谣题等. 多元化地处理让学生感到一成不变的问题,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4)动态处理静态的数学问题

静态的数学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变幻无穷的数学知识和神奇的数学规律,而学生却往往只能看见表面现象,这是因为学生对静止的问题缺乏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当然也就不愿去主动思考. 如果对静态的数学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则更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 因此,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意义难以理清,对公式的推理过程不能接受,进而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毫无乐趣,最后只求背下公式了事,这完全违背了本节教材设计的初衷. 所以这节课教师应尽量详尽地用手动或多媒体辅助展示立体侧面变化至平面图形的过程,并让学生自主观察半径、母线等元素的变化情况.这一动态过程显然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学生在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中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给宝贵的数学知识赋予快乐因素,创设快乐教学情境,研究创设快乐情境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但别忘了,“乐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快乐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和实验,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