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措施

2009-03-18 07:59郭水木杨志明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蕉园感病枯萎病

郭水木 杨志明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又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毁灭性病害,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全市香蕉面积2.8万hm2,产量74万t。该病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首次发病,漳州市20世纪90年代零星发生后,近几年发展很快,并有扩展趋势,极大制约着香蕉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对该病的发生因素进行了调查,并示范推广其综防措施。

1发病特点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古巴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我市蕉园多见为害粉蕉、天宝高蕉、台湾蕉等品种。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靠带病吸芽和病土传染到无病蕉区,田间主要借流水、土壤和耕作工具传播蔓延。病菌从幼根或受伤的根部维管束侵入,并在植株基部(地表下15~20cm)大量繁殖,通过寄主维管束向上部蔓延,在向上蔓延过程中产生胶质状物和毒素,造成输导组织堵塞、腐化、坏死,阻断水分和养分向上输送,造成植株叶片变黄、叶柄基部软折,凋萎倒垂,直到全株枯死。发病田块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该菌属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甚至20年之久。高温多湿天气有利于病害侵染和扩展。土壤酸性偏高、砂质壤土、下层土渗透性差和香蕉线虫发生较多的田块以及用带菌的土壤培育的幼苗,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危害症状

香蕉植株感病后会逐渐凋萎,其维管束变色腐烂。幼龄植株感病后无显著症状,到成株期或接近抽蕾期,先在蕉株下部叶片及叶鞘外部呈特异性的黄色,以后整张叶片变黄、凋萎,由黄变褐色干枯。有些叶片未变黄即下垂,或虽发黄但不下垂。病株顶叶迟抽出或不能抽出,多数在未抽蕾即已枯死,少数抽蕾后也随即枯死。母株感病后其地下球茎仍能长出新芽,新芽带菌率大约在40%左右,感病的新芽虽能继续生长,但到生长中后期又出现上述病状。

有些蕉株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并向上扩展。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植株枯萎相对较慢。切开病株球茎和假茎,可看到其中柱髓部及其周围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红色病变坏死的维管束,成斑点状或条状,越近茎基部病变颜色越深。发病较轻的植株,白根少、粗根变水渍状暗灰色,须根开始变黑坏死;发病较重的植株根系85%以上变黑坏死,植株顶部组织坏死腐烂。

3发生条件

3.1种苗培养方式

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蕉区,试管苗发病轻,吸芽苗发病重。如2003年11月我们调查沙建镇农业示范区种植的吸芽苗500株,发病341株,发病率达68.2%,而邻近种植的1000株试管苗,发病81株,发病率只有8.1%。

3.2栽培管理水平

生产实践证明,在土壤结构良好,可独立排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适当增施钙、镁肥的蕉园发病轻;漫灌,土壤酸性过高,偏施氮肥或施用未堆沤腐熟的猪粪、鸡粪等有机肥料发病重。把病株或病株残体推落水沟、摆放在蕉园中,挖除病株的农具未经消毒,都有助于该病的传播。

3.3不同生育期

田间调查表明,蕉苗植后60天,因苗期生长旺盛,抗性较强,很少出现病症;春植蕉8~9月进入发病高峰期,秋植蕉一般发病始于翌年4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

3.4香蕉线虫的发生

由于连年成片种植,香蕉线虫不断累积,种植土壤为砂质土,遇干旱年份香蕉线虫发生严重,会引发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迅速扩散。

3.5气候因素

高温多湿天气有利于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侵染和扩展。病原菌在22~34℃范围内可生长,26~30℃为最适生长温度。12月~翌年4月温度低、雨水少,蕉株发病轻;6~9月温度高、雨水多,病害扩展快,危害严重。

3.6品种抗性

田间调查在漳州市只有粉蕉、香蕉发病,柴蕉、龙芽蕉未见发病,个别带病的香蕉吸芽能正常生长,抽蕾,说明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植株的抗性有关。

4综防措施

培育、选出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是彻底、有效地防治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最根本的措施,但迄今为止培育出的抗性品种数量有限,且多为品质不佳,难以获得蕉农的认可而无法推广,但采取以下的综防措施,可较好控制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

4.1严格执行检疫措施

推广种植无病组培苗,严禁从疫区调运香蕉种苗;对于引进的香蕉品种应暂时隔离种植,待排除带病危险性后推广种植;已发现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蕉园应划为疫区,实行严密封锁。

4.2强化健身栽培

4.2.1合理施肥。根据香蕉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0.2~0.4:2.5~3),应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钙、镁肥,增强香蕉的抗病性。施肥适当远离蕉头,采用雨后撒施,晴天掺水施,防止伤根、断根、减少病原侵染。

4.2.2调节土壤酸碱度。依据病原菌喜酸的特性,香蕉移栽前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中和土壤酸性,破坏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条件而控制该病发生。

4.2.3注意土壤培肥。香蕉移栽前和花芽分化前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如畜禽粪或蘑菇土等,每株香蕉至少施5~10kg猪粪或鸡屎,10~20kg蘑菇土。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不仅提供全面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调节土壤保水,保肥性,还能丰富土壤中的有益生物,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从而抑制香蕉枯萎病的生长。

4.3实行轮作

发病率在10%以上的香蕉园应实行轮作,是水田蕉园改种水稻,是旱地与甘蔗、花生等轮作。甘蔗生长分泌的物质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所以与甘蔗轮作3年以上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为害。

4.4隔离病区,清除病株

发现感病蕉株后,要采取隔离封锁措施,禁止感病蕉园的蕉苗、土壤、带病农具移出及污水流入附近蕉园;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处理的方法可在离地面约20cm的假茎用注射器注入10%草甘膦水剂20mL,待病株枯死后,挖除球茎连同干枯茎叶且烧毁;挖除病株的农具须用15%福尔马林浸洗消毒。

4.5及时防治线虫

为害香蕉的线虫以螺旋线虫、根结线虫和矮化线虫为主,线虫和镰刀菌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复合病害,引起香蕉并发枯萎症。连片种植的蕉园应于营养生长前期用10%硫线磷20~30g/株,或10%虫胺磷30~40g/株,均匀撒施在蕉头周围30cm的土面,3个月后再施1次。

4.6施药预防

在化学防治方面,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化学药剂可应用田间。在2003年国际香蕉枯萎病研讨会上,Nel等作了香蕉枯萎病化学防治的综述,指出苯并噻二唑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害的蔓延。另外可用14%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kg,每25天1次,连续3次;发病蕉株周围10m内先用绿享3号20g配15kg水灌根,10天后改用绿享1号5g配15kg水再灌,可减缓或抑制该病的发生和扩散。

(收稿:2008-08-15)

作者简介:郭水木,男,1964年出生,农艺师,华安县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长期从事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工作。Email:yzm2808@sina.com13709328876。

猜你喜欢
蕉园感病枯萎病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滴灌蕉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广西金穗为例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菲律宾:2015年香蕉业有望全面复苏
漳州蕉园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
广西·浦北香蕉生产合作新模式助增收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