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传统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2009-03-18 08:35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仕女画浮世绘线条

张 红

[摘要]从唐代中期起,“仕女画”中的“仕女”一词已有千年历史。中国传统仕女画和日本浮士绘美人画有着共同的渊源,但又受到不同的人文环境影响。从而形成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明它们的不同点,同时通过中国仕女画尤其明代的春宫画对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影响来论证两者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中国传统仕女画;浮士绘美人画

“仕女画”中的“仕女”一词自唐代中期左右正式命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宋以后,仕女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题材意义的专门画科的名称逐渐流行开来并从宫廷走向社会,泛指一般的美女或佳人。进入明清以后,仕女画,一词已完全摆脱了原来的狭义概念而成为所有女性题材绘画的泛称,我们今天所说的“仕女画”一词正是从这个广义的角度来讲的。

日本的浮世绘,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的风俗画。日本用语中的“浮世”一直暗含着风流与放荡的意思,到17世纪末它才被日本文人广泛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美人画作为浮世绘表现内容曾在日本流行了百余年,其多以描绘日本的艺妓为主,虽形象艳丽华贵,但因揭示了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又常给人一种优雅美艳的感觉。

一、仕女画和浮士绘美人画的区别

1人物形象上的区别

纵观中国历代绘画,我们会发现仕女形象风格的审美观念往往具有历史阶段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统治阶级喜好的影响。追溯到我国仕女画的雏形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女性题材因受当时男权思想的影响,描绘对象多以贤德善良的女性为主。但画家们已开始注重“以形写神,的审美原则,我们在顾恺之的画作中可见一斑,至唐代,仕女画进入到一个高峰期,女性形象多丰腴而富贵,线条大气而轻快,色彩的主基调亮丽、明快、饱满而温暖。宋代的仕女画因受院体画“遵循传统、苛守法则”创作风气的影响而更倾向于写实。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唐代已显清瘦许多。用色也极其丰富细腻。到明清时期,仕女画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并逐渐走向衰败,形成了以柔弱,忧郁为主要特征的画风。

同样,日本的浮世绘也根植于江户文化,这一时期的日本城市经济已逐渐繁荣起来,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热衷于精神上的享受,日本美人画虽然也脱离不了男权的约束,伹相比中国传统的仕女画,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统治阶级意志的支配而更多得到当时市井阶层的普遍赏玩。其中对青楼女子的描绘,正是江户时代享乐主义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的日本浮世绘女子粗眉细眼,身材高挑,极具变形美意味,夸张的肢体语言也极富戏剧性张力,其通俗唯美的特征也更吻合普通市民的审美需求。

2表现手法的区别

中国传统仕女画和日本浮士绘美人画都是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但是中国画的线条刚柔并济,尤其是服饰的线条受到印度佛教绘画的影响,相对而言,日本浮士绘美人画所运用的线条遒劲有力,创作风格上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特质,比如平面平涂,不注重明暗变化等等。

二、仕女画与浮士绘美人画的联系

中国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迥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取向。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无疑是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中获得灵感并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早期日本的美人画,其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与中国唐代仕女画十分相像,被日本人称为唐画。这种唐代风格的美人画在日本画坛曾长期占主导地位,直到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它独特的风格。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在唐代正处在历史的巅峰期至今我们仍能从日本的一些名作中窥视到唐代仕女画风的影子。

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兴起和中国明代的春宫画也有着紧密的渊源。“浮世绘”兴起的17世纪初正是中国明末春宫画广为流传甚至达到顶峰的时代。在浮世绘的风景画,戏剧画、美人画三大类中,几乎大部分美人画多表现的是娼艺伎的性感形象。日本的浮世绘画家们开始逐渐关注细节,将组合的人群分散为单独的美人图加以特写,并多注重刻画人物郁郁寡欢的情感表现。而中国的春宫画或仕女画贝。更多脱离不了环境的渲染,人物形象小巧温雅可人,和日本的浮世绘一样也多蕴含着一种深闺中寂寞无聊的情慷在里面。不管怎样,我们从日本的美入画甚至春画中更多看到的还是中国明代仕女画的影子,在绘画技巧上的共同点也非常明了,比如线条和颜色的运用,多以勾勒和平涂为主而不注重画面的立体效果,颜色丰富艳丽,且都很注重人物的传神等等不一而论。

三、结语

中国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女性题材艺术,女子在仕女画中的形象都来源于男性消费的审美观念,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两国文化渊源的密切联系也可以看到两个民族艺术风格的区别所在,这种区别恰恰反映了中、日不同的民族个性,即中国人崇尚儒雅,力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日本的民族性格更趋向于沉稳与忍耐,因而在同一题材的绘画中既有着同一渊源又有着不同的个性发展。历史的必然告诉我们。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在各种接触现象下,只有相互间的作用与影响才会源远流长。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应学会借鉴与创新。

猜你喜欢
仕女画浮世绘线条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浮世绘
浮世绘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