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教学智慧

2009-03-17 09:14杨伟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示例自然段句式

杨伟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们在教学中极力地体现课标这一精神,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强化运用。但是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之一:在课堂上单纯地进行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使训练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问题之二:积累与运用的时机不成熟,没有理解与感悟做基础,使积累与运用流于形式。

问题之三:对于积累与运用的训练缺乏选择,“时时练,处处训”打断了文章的情线,打破了文章的整体,造成学生消化不良。

怎样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呢?下面三个示例将给教师们一些启发。

示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戴嵩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进一步探究他们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一……,就……”这样的关联词语,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这组关联词语写句子。

教师为突破难点,以及为落实课后作业奠定基础,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在学生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请学生运用第二句中的关联词语“……一……,就……”给第三句话换一种说法。即“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学生可以任选一句来造句。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举手说:“看画的人一见到戴嵩的画,就赞不绝口。”“有钱的人一看到戴嵩的画,就挤进去大声喊:‘我要了!我要了!我会出更高的价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示例2:有位教师在教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这课时,抓住文章的空白点,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课文运用童话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下雨前小动物的不同表现。2—6自然段表达的形式大体相同,都是写小燕子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谁,然后通过小动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下雨前它有什么表现,为什么这样做。而第7自然段表达的形式有些不同,只概括地写了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并没有具体描写它的语言。只写出了蚂蚁雨前的表现,并没有告诉我们它这样做的原因。这就为教学留出了空白,为训练积累与运用语言提供了空间。

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创设了一个童话的情境。“哪位是热心的小白兔,快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教师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站起来着急地说:“蚂蚁,蚂蚁,快回家吧,要下雨啦!”教师说:“多热心的小白兔。大家都是蚂蚁,快来回答小白兔。”学生们有感情地齐声读:“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教师继续启发:“小白兔,你听了蚂蚁的话产生了什么疑问呀?”一个学生好奇地问:“蚂蚁,蚂蚁,你为什么搬家?”“是啊,哪只蚂蚁来给小白兔解释一下?”一个学生信心十足地说:“因为要下雨了,我们怕雨水淹没自己的家,所以要搬到高处去。”教师不解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豪地说:“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了解到的。”“真是个爱读书的同学!说话时还能运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教师称赞道。

示例3:《四个太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我”在不同的季节要画不同颜色的太阳,以及自己这样画的理由。第4自然段写的是“春天‘我要画个彩色的太阳,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教师从整体切入,抓住“多彩的季节”这个概括性的词语,把抽象的词语转换成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首先,教师用课件呈现一幅梨花盛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看图读句子“阳光照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教师提示:“我运用了《春雨的色彩》这一课的句式。再看看这幅图。”教师又呈现一幅油菜花盛开的图片,并出示这样的句式“阳光照在……,油菜花……”。启发学生用这样的句式造句。紧接着课件出现一组图片,下面有这样两句话“阳光落在桃树上,桃花红了。阳光落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老师还用上了‘也,这也是《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的句式。”随后,课件出现另一组图和句式“阳光洒在柳树上,……。阳光洒在草地上,也……。”教师要求学生模仿造句。最后,教师把这几张图片同时呈现出来,说:“春天多美!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春天?”学生自然运用《识字1》或第一单元积累的赞美春天的词语,还有的运用课外积累的词语来赞美春天。

以上三个示例,可以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得出以下启示。

◆积累与运用的点选择得要准而精

积累与运用的训练不能过多、过碎。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削弱文章的主题,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那么选择积累与运用的点的依据是什么呢?选择的依据应该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通过积累与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突出教学的重点,突显教学的主线,促进目标的达成。

◆积累与运用的结合要做到巧而活

积累与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促进积累。积累与运用结合得巧而活,就能够事半功倍。比如示例1,教师在教学《画家和牧童》的第1自然段时,请学生运用上一句中的关联词语“……一……,就……”,给下一句话换一种说法。这样把积累与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丰富了学生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这组关联词语的感悟,为后面进一步拓展写句子的练习奠定了基础。

◆积累与运用的训练要融入情境之中

三个示例中积累与运用的训练都是融入在教学情境之中的,不是打断情线的生硬训练,而是自然流畅不露痕迹。比如示例2,教师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王国中,使学生变成了童话中的小白兔和蚂蚁,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自然地运用2—6自然段的表达形式,结合课外积累的自然知识进行表达,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熏陶,促进了积累,强化了运用。

◆积累与运用的训练要突出教师的指导

积累与运用的训练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1.教师是引路者。在学生还未养成积累与运用的习惯时,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生活素材、语言材料进行新的学习。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积累并运用的句式又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再次运用,可见积累与运用并非一蹴而就,而应该是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教师要想发挥好引路者的作用,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站在单元整体、全册整体、语言学习的整体高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才能融会贯通,提高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2.教师是铺路者。对学生进行积累与运用的训练不是简单地提要求。有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梯子,铺设一条道路。比如示例3,如果教师简单地提出让学生运用以前积累的句式或词语说一说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试想一下,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想学生一定会非常沉闷,无从说起,兴趣不大。而教师用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多彩的春天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如同给学生的思维搭了个梯子。接着教师又提示了《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的句式,使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水到渠成。从一幅图到多幅图,从单句到复句。

3.教师是开发者。在积累与运用的训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使积累与运用更加富有个性化。

4.教师是校正者。对于学生不恰当的运用、不适合的方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校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与运用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以上四点。而要做到这四点,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另一方面要深入地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深刻领悟教材的表达形式,设计符合教材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训练形式,使积累与运用的训练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示例自然段句式
秋天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美丽的秋天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