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案研究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研究能力

2009-03-17 09:14志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工作坊班主任

张 志等

编者按: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开办了一个“个案研究工作坊”,指导班主任学习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教育对象或某一教育事件,从而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目前,“个案研究工作坊”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实际效果是否能如预期,连实验者自己也无法断言。在此,我们把这种研究方式呈献给读者,只是希望能启发老师们开拓思路,寻找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个案研究工作坊”的内涵

◆张 志

许多中小学班主任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其实,学生难教恰恰折射出教师的不会教。有人说:一个好教师会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而一个差教师只会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教师的话,恐怕好教师寥寥无几。如果再降低一下标准,把“好教师”的标准定为会用50种方法教50个学生,恐怕好教师也不多。当然,是否是好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其掌握方法的多少来衡量,但是,帮助班主任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开始举办个案研究工作坊。

一、个案研究工作坊的特点

工作坊是指一名专业人员组织指导10~20名参与者围绕一个专题开展系列探究活动的学习方式。个案研究工作坊就是围绕个案研究这一专题开展系列探究活动,指导班主任学会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教育对象或某一教育事件,在提高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个案研究工作坊的特点:

1.主题明确,一期工作坊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探究。

2.参与者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

3.以形成一种能力为目标,有共同研究志向的人聚在一起,修炼个案研究能力。

4.学以致用,讲练结合。参与教师在工作坊参加学习,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中的研究,再通过工作坊的学习整理实践中的研究成果。

二、个案研究工作坊的工作流程

1.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内容是“如何开展个案研究”。

2.参与者确定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个案的资料,分析诊断并制定教育方案。

3.专业人员组织大家讨论:每个参与者搜集整理的个案资料是否齐全?分析诊断是否准确?方案是否可行?4.参与者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并到实践中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追踪观察并记录。

5.参与者汇报实施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大家出谋划策提建议。

6.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观察效果并记录。

7.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内容是“如何撰写教育故事”。

8.参与者反思教育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育故事。

9.参与者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大家评论故事是否具有可读性,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道理,是否需要修改以及怎样修改?

10.参与者修改完善教育故事。

11.参与者集体交流修改后的教育故事,畅谈学习别人的教育故事后所受到的启发。

12.参与者总结参加个案研究工作坊的收获和体会。

三、个案研究工作坊的理念和策略

1.促进教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再把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当作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措施,而当作为学生服务、锻炼学生能力的途径。表面看来,这只是一句话的改动,实际上改的是一种理念,即把“为班主任服务”改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2.促进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教育策略的使用应该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为标准。

3.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人把遇到的教育上的难题拿到工作坊来,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从而使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

4.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参加个案研究工作坊的过程中要经常反思,如:我遇到一个怎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将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这样的效果说明了什么?个案研究工作坊要求教师边研究边记录,最后写出教育故事。工作坊还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把怎么做的和怎么想的都说出来,并相互提建议、相互评论。□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参照“个案研究工作坊”模式开展校本个案研究

◆屈淑琴 石京丽

我校是通州区一所普通中学,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情况复杂,除了正常服务片的学生外,还有周边乡村的农民子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家长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学校周边还有中专、技校、打工子弟小学,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难于其他区直属中学,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与劳动,但成效往往和付出不成比例。区教研中心德育部举办的个案研究工作坊给我们的学生教育指出了新思路、新办法。

我校部分德育干部、班主任参加了区个案研究工作坊后,参照区个案工作坊模式开展了校本研究。

我们成立了由政教处的教师、班级任课教师、班主任三方组成的个案研究组,以“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地搜集整理研究对象的资料。政教处的教师深入该生原来的小学,找原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该生在小学时的情况,深入社区搜集该生在小区或生活区域中的情况;班主任通过问卷、观察、谈话等多种形式搜集该生各种资料;个案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注重观察该生平时课内外表现。然后,三方共同对该生进行分析诊断,制定并实施教育方案。

实施教育方案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会出现一些急躁情绪,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我们就再次召开会诊会,分析“问题学生”的相关资料,反思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调整、修改教育方案后再进行实施,如此循环往复,“问题学生”的问题被教师们剖析得越来越清楚,教育目标越来越清晰,教育措施越来越有针对性,教育效果越来越明显,教师们也越来越有信心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经过一学年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组的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按照区个案研究工作坊的程序,组织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教育故事。开始,教师们撰写的教育故事并不理想,有些教师说得很好却不会形成文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举办讲座、提供范文,让教师们学着去写,写过之后在研究组内读,大家相互提修改意见,最后,研究组的教师们都写出了较为像样的教育故事。

一学年结束,个案研究暂时告一段落,我们觉得成果凸现:

第一,教师的育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被研究的“问题学生”在这一学年中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如:小新原来经常和校外学生在一起,对校规、校纪不放在心上,学习成绩一再下滑。个案研究小组成员通过家访、调查,确定了小新的“病因”,制定了信任、关爱、减压、感恩、扶持等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小新逐渐开始遵守校规、校纪,不再和校外学生一起玩耍,学习努力了,还当上了班里的纪律委员。小计因没有北京市户口,一直在打工子弟小学上学,到中学后才解决了户口问题,成为我校一名正式学生,但他存在着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上有一定的问题。个案研究组对他进行了全面分析,抓住他对理科功课有所偏好、有正义感、对美术有较大兴趣的特点制定了教育干预方案,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小计变化很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区直属高中。

第二,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们由“管”到开始“研究”,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原来的教师是管得住就管,管不住就压,压不住就放弃,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的教师对于任何学生、任何事情都由研究开始,从只问怎么办、不问为什么,到调查学生成长背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实施教育措施、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努力寻找适合“这一个”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的反思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马老师是位数学教师,她进行的个案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撰写教育故事时,总感到不能很好地用文字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表达出来。在个案研究组老师的帮助下,她梳理经验,撰写文章,几经修改,终于写出了生动并蕴含一定教育道理的故事,该教育故事在市级评选中获奖。□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北关中学)

以个案研究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窦海新

“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向来是学校和班主任较为棘手的问题。我校位于通州区南部新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较高,“问题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多。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研究,我们学会了如何开展个案研究,并将个案研究活动模式引入我校班主任培训工作中。

一、转变工作模式,注重个体差异

以往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我们的工作模式是:学生出现问题就批评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却起不到根本作用,往往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出现了那个问题。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模式,抓不住问题的根本,教育的效果往往欠佳。

通过在个案研究工作坊的学习,我们确立了新的工作模式,即:全面深入了解问题学生情况,包括他的身心状况、个性、智力水平、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等,建立“问题学生”档案;依据“问题学生”的档案和现实表现进行分析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反思,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教育方案。

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同样的一个问题发生在两个学生身上,产生的原因可能就不一样, 解决的方法当然也不能一样。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初一(1)班的小Z和小W两个人经常一起去网吧玩游戏,有时甚至彻夜不归。同样是沉迷于网络,教师调查分析后却发现,他们两人产生网瘾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小Z是由于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没时间管孩子,孩子缺乏父母精神上的关爱,比较孤独,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而小W在上小学时成绩比较好,但上中学后,由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地调整,不太适应初中的学习,成绩下滑得比较明显,再加上他意志力比较弱,便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去网络游戏中寻找成就感。根据不同的原因,班主任胡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使两个学生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二、集思广益,丰富教育策略

在对待一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时,有些教师经常会束手无策,或者固化于某种无效的教育方法。我们采用区个案研究工作坊的方式进行集体会诊,教师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丰富了教育策略。

例如,在一次集体讨论中,初二(4)班的班主任向大家介绍她们班的小C时说:“该生无心学习,每天就热衷于追求女生。他喜欢的还是一位学习品德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生。”在讨论中,大家认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开始关注异性的时候,同时他们也特别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这个特点也许能成为激励该生的一个有利因素。有的老师建议,在班内开展一次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的评选活动,让女生讨论阳光男孩的评选条件,男生讨论阳光女孩的评选条件。让小C认识到,只有做一名向上、好学、有责任感的男孩才能得到女生的承认与肯定,将他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之后,再指导他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这位班主任试用了这种方法,果然,该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研究与工作一体,教育效果明显

个案研究工作坊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研究与工作相结合。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这一原则,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我校朱爱玲老师曾将一位经常撒谎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分析,朱老师掌握了这个学生撒谎的主要原因。这位学生在上小学时,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深受老师的重视,升入初中后,班内有了更多更优秀的同学,加上他并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因而他在班中并不出色,为了弥补心理的落差,他才编造谎言以引起老师的重视。谎言的背后暴露的正是该生的自卑与虚荣。 根据该生的这一情况,朱老师制定了“保护其自尊——指导其学习——发挥其特长——增长其自信”的教育方案,并逐步实施。在朱老师的精心引导下,该生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通过组织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我校班主任的研究水平与教育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数班主任都写出了个案研究报告或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其中有4名班主任的教育故事被收录在通州区中小学班主任优秀论文集中,学校“问题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中学)

我在“个案研究工作坊”中成长

◆陈 颖

2006年9月,我接了新的初一班级。像面对一幅摊开的崭新画纸一样,我怀着胸有成竹的自信,准备着屏息后的挥毫、泼墨。没想到,一个叫小帅的男生却成了我工作的羁绊。他不仅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劫同年级的学生的钱,偷窃自行车零件,私下里还有过抽烟喝酒的现象……面对这个虽有劣迹但看起来还是内向、朴实的男生,我原以为使用“谈话”、“攻心”等教育手段就能改变他,没想到他根本不配合,不管我说什么,怎样说,他总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转变的工作毫无进展,我不免有些灰心、无助。

这个时候,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研修部举办了个案研究工作坊,主要做“问题学生”的教育干预研究,参加人员有德育校长、心理教师,还有一线班主任,有时还有请来的专家,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成员。应该说,是工作坊让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工作地点、有着不同身份的人走到一起。主办者张志老师听了我的困惑后,向我提出了研究任务:为什么这名男生会有这样的种种表现?能否做进一步调查,将调查结果拿到工作坊来大家共同分析诊断,研究教育措施?

我开始全面地研究小帅。通过走访他的家庭和他就读过的小学,翻阅他的档案,与他直接谈话等途径,我了解他的身心发展状况、成长史及生活背景,并按工作坊的要求整理调查资料。

我将调查资料拿到工作坊来供大家分析诊断。分析诊断是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中展开的。大家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既对我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有人说:“要与家长合作,严格控制他的社会交往;有人说,“劫钱”的事要调查原因,引导他承担责任,可以借班费先还上,再攒钱还班费;有人说,要允许他有合理的宣泄方法,让他排遣心中的不满;有人说,不能急于事事告诉家长,这之前要思考告诉家长后会产生什么结果,三思而行……这些坦诚的建议,让我眼前一片明亮,新的工作头绪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

小帅道出了自己劫钱的原因只是为了刺激,劫成功了就有一种快乐感;偷自行车零件也只是为了好玩,从别人车上迅速卸下一个物品觉得很有意思;不和老师说,是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做。小帅是一个喜欢寻求快乐的人,那么如何让他时常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我在工作坊又提出了自己的新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惟有赏识教育才可以改变他。要关注他的闪光点,让他有机会施展长处,为心理、情感的满足找到一个积极的方向。

大家的意见让我深受启发。一次语文课,我们学习自传,我有目的地选择了小帅那一组说说自己的优点。轮到小帅说时,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我让大家替他想想,说一说,有10多名学生发了言。当时我让他一一记下, 课后,我还让他记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他写道:“今天上课,同学们说我的优点,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说,没想到我有那么多的优点。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这节课听到那么多, 真高兴。”

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的小帅,开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应该说,是整个工作坊所有成员的群智群策,让小帅走上了健康成长的正道。我把转化他的过程写成了一篇教育个案,在“北京市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干预研讨会”上和全市的老师进行了交流。

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也在收获着,收获着教育转化的经验,收获着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一个人的视野总有边沿,一个人的思维总有局限,但是,在工作坊的交流平台上,借助大家的智慧,视野就可以更加广阔,思维就可以更加深刻。

两年多了,陌生的面孔早已变得熟识,我越发地喜欢工作坊中真诚、平和的氛围,喜欢全神贯注地倾听,喜欢毫无保留地表述,喜欢记下任何一个人说出的妙语佳句。工作坊带给了我来自另一个途径的成长,这些宝贵的方法、经验将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更加丰盈我对教育的理解。□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中学)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工作坊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夸夸我的班主任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班主任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