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性学习走进劳技教学

2009-03-16 04:00王洪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措施

王洪贵

【摘要】设计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劳技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措施主要有:(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2)突出创新设计指导;(3)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4)完善课后拓展环节等。

【关键词】劳技教学;设计性学习;措施

什么是设计性学习

要弄清设计性学习的涵义,必须先了解“设计(design)”一词。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简单地说,“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设计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表现能力和独特的创意理念。目前,许多国家已将设计作为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设计性学习(pmject or designlearning,简称PDL)是指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习理念、策略、方式,适用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设计性学习主要有设计学习(pto-ject learning or design learning)和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两种基本形式。

设计学习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方法,如设计学校的草坪,设计班级形象宣传画,设计一个雕塑方案,设计一套校服,设计一个学校班级管理系统等;改进某一系统,排除系统障碍;计划和组织一项活动,如采访活动、对政府官员的访问活动等。设计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

应用学习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如教室布置、班级网站制作、校园自然角设计等。

从上述设计学习和应用学习的特点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方式,设计性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并具有实际应用的特点。

劳技教学应重视设计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讲究综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操作性学习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是劳动与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操作程序的把握及操作成果的评价等,获得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技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掌握,以及对技术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及感悟。

与操作性学习不同的是,设计性学习是学生将理念转化为方法、将思路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基本框架如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要经历发现与确认技术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与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等环节。通过设计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想象、怀疑和批判能力,比较、权衡和交流能力,以及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都将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我们认为,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设计应用为平台和媒介,驱动和引导学生在设计性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质疑、调查、搜集、研究、设计、改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观察、动手、制作等能力,是开展设计性学习最根本的目的。

显然,设计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制作。它不仅强调“动手做”,而且强调“动脑做”,强调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毫无疑问,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学习,对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设计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教学创意笔袋的制作,老师在引入新课时,向学生展示其他学校同学创作的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笔袋作品。由于所展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将要进行的设计任务及成果充满了期待。又如,学生在进行口袋设计前,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基本口袋:插袋、挖袋和贴袋,然后提出问题:你还见过哪些口袋?你能设计出有一定特点的口袋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形成了良好的设计氛围和切入口。2、突出创新设计指导学生的知识有限,实践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要尽量提供丰富多彩的样品,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评价作品,指出作品的合理性、新颖性,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或建议,甚至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例如,教学抱垫的设计,课前除了让学生收集有关抱垫的资料外,还组织学生到学校陈列室参观优秀抱垫作品,拉近了学生与创新设计的距离。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不拘泥于样品,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帮助学生通过设计将创新变为现实。例如,在《水仙雕刻技术》一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水仙鳞茎球的雕刻方法。至于要制作什么样的水仙作品,应该怎样雕刻,选用哪些材料作为辅助衬托等,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几个星期后,作品的美妙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又如,在教学台灯设计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台灯的创意方面,要求他们在作品的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结构、制作工艺、材料选用、颜色搭配等方面多一些DIY的成分。考察学生制作的台灯,有的色彩靓丽,有的外形别致,有的结构奇特,果然不乏创新的成分。

3、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完善学生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从而实现设计性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笔架》一课时,教师从笔架的外观、结构、功能(搁几支笔)、工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设计图,帮助学生优化设计方案。在教学《纸盒笔筒》一课时,通过举办展览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纸盒笔筒,必须具有“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功能俱全、做工精巧”的特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电磁钓鱼竿》一课中,当学生成功地完成电磁钓鱼竿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巧妙地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自己的电磁钓鱼竿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形成新的设想。

4、完善课后拓展环节

课堂设计教学实践虽然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能力,但这还不够,因为设计能力的形成只是他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已有的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想象与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一次升华,因此还需借助课外实践使其得以强化和巩固。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周六、周日的各种兴趣小组(如摄影、园艺、服装加工、电子技术等),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学习设计,在亲身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延续设计兴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船舶碰撞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小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WTO:新增贸易限制措施 创2008年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