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频道1月15日电(记者李婧)15日上午9时,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主办“专家献计《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四中校长刘长铭在发言中表示,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中国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今天的师生关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紧张、最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恶劣的一个时期。
【刘长铭】:当然今天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有几个基本的估计。第一,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社会关注教育。当然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情。第二,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中国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的。第三,就基础教育来说,今天的师生关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紧张、最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恶劣的一个时期。【刘长铭】:我看这36个问题里面有一个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尖锐、非常顽固的问题,也是困扰了我们今天的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总讲到什么是人才呢?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学生走出学校之前,有尽可能多的知识的储备。我们总认为,艺不压身,不管将来有没有用,我先学。其实这是制约人才成长发展的很落后的一个观念。现在我们仔细研究一些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宽松。而且一个人做出的非常重要的,甚至影响人类发展的成果,常常是在宽松的环境中产生的。前年总理在四中座谈的时候提到,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大师来?我想我们总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我说的这个可能有点不太全面,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学、学习,要求学生在一些学科的枝节问题上有很多过深、过细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对一个学科整体的文化、思想大的体系和脉络的把握。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招聘老师。去年招聘老师的时候,由于应聘者比较多,所以我也是别出心裁,增加了一次笔试。这次笔试,我特别跟老师说,千万不要出一些高考的题目,我们考查一下这个老师、应聘者对于学科的整体思想的把握。于是物理老师出了5道题,这5道题里面有涉及到学科思想,有伽利略的一些思想,影响学科思想的重要历史的一些实验,以至于对后来的影响。在我的印象里面,我们那次聘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但是5道题,及格的不到一半。所以后来在一次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座谈会上,我就谈这件事。我就说我不相信一个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发展思想、脉络、文化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他能够在这个学科里面成为大师,我不大相信。我想这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就如同看一幅画,我们紧盯着一个点的话,什么图像也拼不出来,只有退得足够远,把它的全貌都展现出来,我们才能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
【刘长铭】:我们之所以教成了这样子,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快速、深入地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考试。因为考试成绩的背后、升学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当然总体来说就是刚才吴部长说的,整体上教育资源不足。不足才引发了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宣传,当然,有利于占有更多的资源。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功利化倾向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基础教育改革几乎成了一盘死棋。坦率地说,我对于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是非常赞成的,但是,我也非常担忧。在目前我们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们能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改革的目的和初衷,我很担忧。怎样去改变这个问题呢?这几年,我总是在一些场合谈我的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工作。说到底,就是把所有与升学有关的数据统计都与中学脱钩。我想这是我们目前能够做的,甚至于我认为是仅仅能够做的一件事情。比如取消高考,那是不可能的。高考在一些内容科目上改革,这是没有彻底办法的。不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我想,逐步地推进高考报名的社会化,把所有与升学有关的统计都与中学脱钩,减轻中学的升学压力,我觉得是使学校获得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的重要的措施。尽管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计来说,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走出这一步,学校面临的一些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如果学校的压力减轻了,我们就可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比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校设置足够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等等。我觉得学校的压力缓解以后,这些就可以促使学校逐步做到。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是很令人担忧的。
【刘长铭】:我们这几年总在谈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实际的情况如何呢?在网上我的一篇文章后面贴了很多学生披露的他们学校的作息时间,我随便给大家念几段。上午5点15分起床到12点,下午13点40分到17点10分,晚上18点到21点40分,每月休假半天。最后一句话,我的最高理想就是睡个好觉,还有比这个时间更长的,到夜里十一点半的。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从早上五点多六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半。这是真实的情况,这绝不是我们的校长在一个报纸的版面上所说的那些东西。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学校所在的省,曾经有一篇文章说我们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超过多少多少。如果我们的教育说假话,学生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在说假话,那我们培养的真人,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是真实的。我们有一个老师说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教育说假话,小孩也说假话,肯定是社会出问题了。我们恐怕都对这个问题有些思考。
【刘长铭】:所以,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减轻学校压力以后,我们首先保证课程多样化、合理化,推进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我之所以对现在课程改革担忧,就是学校没有真正“松绑”。你上面来检查,我可以拿一套经验给你,但是实际中,没有“松绑”的情况下,这个学校依然不敢,他不敢做出一些改变。如果我们要给学校一个宽松的环境,我相信,中国的老师、中国的校长,他会产生一种改变目前现实的愿望。这个改革的积极性,如果从底下自发产生了,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推进。现在上面要求的很急迫,但是,下面校长、老师却处于两难的现状。当然,我想学校的压力减轻了,师生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现在是教育行政部门逼学校、逼校长,校长逼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有一个教育者的坦荡、宽松、容忍的胸襟,我觉得你让一个老师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有些学校把升学的比例、分数和这个老师的奖金、工资,甚至去留挂钩的话,你让老师保持一份宽容大度、对学生那种正常的教育,我觉得恐怕对老师来说也很难。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几年以来,我在政协会上也提提案,我在发言中也呼吁这个。过去上海曾经做过这样的试点,但是据说,在社区报名很麻烦,还得培训一批人,太麻烦了,所以就停止了。其实,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学校的环境不宽松,很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步死棋,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