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格冲突看西方媒体的舆论战

2009-03-16 04:00魏明革
声屏世界 2009年2期
关键词:南奥塞梯格鲁吉亚舆论

魏明革

2008年8月8日至12日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充分体现了舆论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如果说俄罗斯打赢了一场军事和政治战争的话,格鲁吉亚和西方则打赢了一场媒体战、舆论战。如果说和平谈判是通过谈判桌拿到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那么舆论战争就是通过媒体达到军事手段达不到的目的。西方媒体在配合格鲁吉亚开展军事行动,在争取受众意识、铺垫社会舆论方面确实达到了高度的专业水准,为格鲁吉亚在政治和外交空间争取到了相当的回旋余地。本文拟讨论西方媒体发动舆论战的主要方式。

直接灌输 巧妙暗示

顺应和利用受众的心理定势、根深蒂固的看法和观念,用大量信息进行直接灌输,辅以巧妙的背景和心理暗示,是西方媒体的惯用套路。英国广播公司在战争第二天的新闻节目中把“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作为头条新闻报道,说俄军战机开始轰炸哥里。电视记者从现场发回报道,只见他身穿防弹衣,以隆隆巨响的炸弹爆炸画面做背景,对着话筒说,这里有格鲁吉亚的三个军事基地,驻有上千名格军士兵,所以招致俄罗斯空军的轰炸;然后画面切换到格鲁吉亚士兵四散躲避炮火的镜头。①战争一开始就由西方媒体给这场战争性质定性,让人们一接触到这个新闻事实就产生是俄罗斯“入侵”了格鲁吉亚的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便对方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事实上你的表达仍会对其产生心理影响。西方媒体深谙此道,在直接灌输其意见观点的同时,施以巧妙的心理暗示。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中的第二条新闻才是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战事进展情况的报道,根据头条新闻的强势效应原理,第一条新闻俄罗斯的入侵远比第二条战事进展情况重要得多。通过这种直接灌输加巧妙暗示的报道策略,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对一个弱小的刚刚从专制中解放出来的“民主”邻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一个入侵者和一个受害者的舆论形象就展现在了受众面前。当年美国《时代》周刊新闻编辑手上常备两套赫鲁晓夫的照片:一套是正面形象,另一套则是恶劣形象,以供随时按照文字需要,配上不同形象的照片。本质上西方媒体这种一正一反、渲染暗示的手法至今没变,只是更加隐蔽、更加冠冕堂皇。

预定角色 刻意引导

稍有国际关系常识的人都知道,南奥塞梯军事冲突表面上看是国家主权与民族自治权的对立,其实质是美俄之间的较量。亲美的格鲁吉亚政府一直想加入北约,这一政策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但要想加入北约,必须对自己国土保有完整主权,解决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南奥塞梯独立问题就成了格鲁吉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挤压俄罗斯,北约东扩已经把俄罗斯逼到了家门口。这次俄罗斯军事介入南奥塞梯冲突,是对西方打压、维护自身安全的一次强力反击。西方媒体完全抛开这一事实,或者对这一事实故意视而不见,而是首先通过角色预定,把一场本来是有关地缘政治冲突事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安排一个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然后把事件描绘成好莱坞电影式的善恶之争,最后引导受众得出一个结论:俄罗斯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恶魔。

在普京执政后,美英媒体把俄罗斯塑造成世界秩序的挑战和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西方媒体先入为主,在确立了新闻观点之后再来寻找新闻内容,而不是根据新闻内容来确立新闻观点。所以在冲突爆发的报道中,“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美英各大媒体报道的标题。且不说西方大众对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的历史是否了解,对南奥塞梯位于何方等问题是否清楚,试想,在那个舆论环境和语境氛围下,可有英文媒体敢于打出“格鲁吉亚违反国际协定进攻南奥塞梯”的标题吗?如果有媒体敢于如此直言,那么受众是否会继续接纳这个媒体?

西方媒体在格鲁吉亚军队攻占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时集体失声,在俄罗斯出动军队增援维和部队后又大声鼓噪,说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西方媒体说来说去只有一个意思:俄罗斯对弱小的邻国发动侵略。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在播发南奥塞梯局势的新闻时,特意把格鲁吉亚宣布全国总动员和俄军开进茨欣瓦利的画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左边是手无寸铁的格鲁吉亚预备役军人在征兵站登记的镜头,右边是俄军坦克列队行驶的镜头,而且左边用高角度长镜头远景拍摄,右边用低角度短镜头推近拍摄,刻意强调俄军庞大的坦克队伍是如何气势汹汹地前来“侵略”格鲁吉亚。②《华盛顿邮报》则直接呼吁,美国和盟国应该联合起来,阻止俄罗斯。如果坐视无助的格鲁吉亚的脆弱民主不管,那么这对前苏联和前华约组织成员国是个危险的信号,这些国家不顾俄罗斯的恼怒,走上了民主之路。③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频频发表电视讲话,表达维护格鲁吉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信念。CNN等西方媒体则频频为卡什维利提供表演舞台,让其充当“舆论领袖”,围绕他组织了大量报道和采访,采用滚动播出方式进行报道,播出频率高于商业广告的洗脑攻势,将其舆论放大。萨卡什维利在西方媒体上占据的版面,比历史上有关俄罗斯的所有报道加起来还要多。西方媒体的刻意引导让萨卡什维利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一个本来爱好和平自由但遭到大国侵略的弱小国家的领袖形象也就被塑造出来了,而俄罗斯则被置于道义被告的位置上。

西方媒体参与广泛的国际新闻话语过程,建构“他者”的形象,力争无形的公共舆论,是为国家保护它在国外地缘政治利益提供正当化的依据。媒介使用框架、修辞、隐喻、逻辑和独特话语方式,把同一全球事件附以本地的叙述。因此可以说国际新闻的生产就是一场游戏,媒介间的对手较量,总是给现实套上不同的因果关系,借以扩大本国的利益。

歪曲事实 误导舆论

西方媒体通过预先设置的报道议程和报道框架,在报道新闻时融入记者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评价标准,营造出一种拟态环境。它由于专业性的选择、加工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也就是说,西方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虽然不是真实环境,却会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在南奥塞梯冲突中,西方媒体违背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客观、公正原则,对新闻元素进行有意识剪裁甚至歪曲,颠倒黑白,欺骗受众,误导舆论。

西方媒体在报道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中可谓是漏洞百出。美国CNN电视频道和法国电视节目播出有关茨欣瓦利遭到格鲁吉亚军队破坏包括被毁的南奥塞梯大学的画面时,播音员却解说这是格鲁吉亚城市哥里,是由于俄罗斯军队的袭击造成了巨大破坏。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荷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就一字不差地重复CNN的报道,此后又看到荷兰记者在格鲁吉亚发回的报道和前面的叙述明显自相矛盾。西班牙的优酷网站有一段新闻视频,报道的是格鲁吉亚士兵正在向茨欣瓦利居民区射击,此后这段视频在西班牙一家最大的电视频道RTVE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但在播放这段视频录像时,解说音却说这是俄罗斯士兵在向茨欣瓦利的居民区射击。8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接受了德国ARD电视频道的采访,后来采访录像在电视中播出,但是被删节成很短的一段,删节的结果使得观众完全曲解了整个采访的意思。在德国有很多人懂俄语,这段录像在互联网引发了轩然大波,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德国ARD电视台不得不播出采访全文。普京指责西方媒体在南奥塞梯冲突期间进行虚假报道时,举出了Fox News电视网对一个美籍南奥塞梯裔女孩采访的例子。普京说:“只要当她讲出他(指节目主持人)不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不停地打断她的话,开始咳嗽,呼哧呼哧地喘气,弄出吱吱的响声。他就差没有拉在裤子里,他这件事做得这么富于表现力,就是想让她们闭嘴……这难道是诚实、客观地提供新闻吗?难道就是这样向本国居民提供信息吗?不是,这是虚假报道。”④

西方媒体的这些错误百出的报道如果说成是一向自诩为崇尚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记者不专业造成的话,那谁也不会相信。这些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以随意剪裁的材料对待新闻事实并且歪曲新闻事实的报道目的只有一个,按照预先设置的报道议程和报道框架,欺骗受众,误导舆论。

媒体政府 高度默契

在俄格冲突期间,西方国家的政界和外交界人士纷纷发表“挺萨”宣言,西方媒体的立场和官方的表态一唱一和,媒体与政府间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这不难理解,在西方国家,媒体也是政府的对外宣传工具,操纵媒体和政府的则是一些利益集团,尤其是大财团。西方媒体和政府及大财团是利益共同体,互相提供服务,共同操纵民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其《强制赞同》一书中描绘了西方媒体的“宣传模式”:媒体用传播有偏见的信息来代替新闻,甚至在不请示的情况下,做着其主子所做的事;媒体只是“在维护着那些决定着政府和私人行动的特殊利益……它们的选择、强调、忽略等通常能够通过分析宣传模式得到最好的理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西方媒体是充分享有新闻自由的。实际上,媒体是西方社会复杂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们扮演一部分社会监督者的角色,对政府、社会现象进行批评,是制衡各方的一种力量和平衡利益的工具,这是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种势力不断磨合的产物。如果纵观西方媒体报道的整体图景,就会看到西方的“新闻自由”实际上只是在同一价值体系内有效,维护的是西方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一旦走出西方的封闭的利益体系,面对其他利益群体,西方媒体立刻散发出“独裁者”的味道。

如果国际上缺乏井然的秩序,于是国家——而非国内的特定个人、阶级或领域——成为“国家利益”的总汇,也是外交政策的制订者,更是国际新闻话语的竞争者。媒体是国家的“小同谋”,依靠政治权威报道关系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媒介围绕国家首脑、外交部和大使馆生产新闻,因为他们最清楚国家的海外利益是什么。与国内新闻议题相比,国际新闻议题与国内政治精英人物的观点更为一致。在俄格冲突期间,西方媒体出现惊人的一边倒谴责俄罗斯的舆论导向,是模糊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普京在接受美国CNN电视公司采访时就指出:“如果谈到社会舆论对(在南奥塞梯)发生事件的理解,那么,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取决于政治人物,也取决于他们如何灵活地操纵大众媒体,取决于他们如何影响国际社会舆论。我们美国同事在这方面当然比我们做得好多了。”⑤媒体、国内政府通过共同的意识形态,将国际新闻“国内”为国家主题,并以权利秩序为基础的国家视角来报道国际新闻。

同样一个报道,英美等西方媒体做就叫新闻,别人做就叫宣传;同样是表达观点,西方媒体就一贯客观公正,别人讲出来就叫洗脑;格鲁吉亚关闭所有俄罗斯电视频道,屏蔽所有带俄罗斯域名的网站叫“保卫‘玫瑰革命带来的脆弱的格鲁吉亚民主”,别人采取同样的行动就叫钳制新闻自由。而且如果有谁敢于发出不同于西方的声音,那就不符合“普世价值”了。

西方国家发起的舆论战已经激起俄罗斯舆论的重大反弹,俄罗斯与西方在舆论上的冷战已经拉开了帷幕。苏联当年的失败,是因为真相和真理并不在东方,而今天则恰恰相反。因此这次“思想冷战”虽然被西方抢先了一步,但胜负尚远未决出。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

①②③转引自《参考消息》,2008年8月19日第3版。

④⑤《俄罗斯记者评西方媒体如何歪曲捏造事实》,俄新网新闻透视,2008年9月9日。

猜你喜欢
南奥塞梯格鲁吉亚舆论
南奥塞梯暂缓入俄公投
南奥塞梯的北望之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俄称永久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