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4 06:59郑梨花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郑梨花

摘要:传统的中职财会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制约了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其弊端日趋明显。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智能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财会教学 学生主体性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调整与完善。为适应新的形势,职校教师应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

1 传统的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弊端

中职财会专业,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传统的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是我们职业教育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主要根源,主要表现在:

1.1 传统的中职财会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即教师把教学大纲确定的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过分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继承前人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1.2 传统的中职财会专业课教学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忽略了与实际业务的有机结合,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仅是注重学生记住结论性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1.3 传统的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依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其手段陈旧、方式单调,加上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逻辑思维能力和新知识接受能力受到限制,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信息反馈,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及其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的适应性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的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畅想落实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较多的实践性教学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体现在:

2.1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在财会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理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又引导了学生个性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索性得到有效增强。

2.2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是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2.3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但富有主观能动性的和创造性思维。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教学中不断地启发和鼓励学生,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如通过营造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环境中“扮演角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个性风格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

3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应用

根据财会课程的具体内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笔者列举以下2种教学方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1 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项目教学法,每节课或一段时间内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有效改进了教师讲的千辛万苦、学生听的稀里糊涂的教学现状。如在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时,笔者就采用了项目教学法:①教师展示一本装订好的记账凭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十天业务的原始凭证,并提出项目任务:一天内根据分发经济业务装订一本记账凭证。③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④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整合原始凭证,讨论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入账金额,填制记账凭证,加附原始凭证,整理装订,填写封面等。(学生气氛热烈,积极参与)⑤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各小组互评,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旧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以及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在本次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体验了求知的乐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了学习的主人。

3.2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经济法基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先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于上课前一周下发案例给每位学生,要求其彻底研读并自学课本相关内容,为上课时发表意见及讨论问题作准备。在课程实施中,仿小品类节目,让几位同学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呈现案例的内容,以访谈形式吸引学生进行讨论,并且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如:①此案例涉及的当事人有谁?②此案例中的消费者应享有哪些权利?③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④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消费者,你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或考虑?后果可能是什么?⑤案例中消费者可采用哪些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⑥此案例对你的生活有何启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广开思路,积极发言。各组在自学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所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相关法律规定,其余小组可进行质疑。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答疑和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种由典型案例引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然后集思广益的做法,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际生活职场做准备。

我们应该认识到几种常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实际需要,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口语交际从表演出发
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