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

2009-03-14 06:59刘月石
关键词:公司治理框架构建

刘月石

摘要:近年来,公司治理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司治理健全与否,是决定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前提。与外国成熟的公司治理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机制,已属当务之急。

关键词:公司治理 框架 构建 挑战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很快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着第一次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共同治理、最优所有权结构论与大股东治理、中间组织理论与网络治理等三个不同的方面。在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和模式冲击之下,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正在酝酿着第一次转型。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企公司化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1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次,董事会和执行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董事长或CEO往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且,董事会与执行层高度重合,执行董事往往在董事会占有压倒优势。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CEO缺乏足够的权力,企业往往因此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生产指挥体系。第四,所谓的“多数法人制”普遍存在。就是说,很多集团公司仍然保有或公开、或隐蔽的多数法人制。第五,国有股的授权投资人制度往往妨害公司治理。一些投资机构被授权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有时会漠视上市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用管理成员企业的方法管理上市公司,这就造成了命令代替管理、行政罔顾市场的弊端。最后,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董事长的权力和地位过于突出,外部独立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的能力。总之,企业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证全体董事严格履行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2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对一个公司乃至对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安然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少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甚至危险的。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这个问题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第二,中国人对金钱的传统习惯也往往成为创业的隐患。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枪口一致对外”,把事情做起来再说,“其他事情”好谈。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第三,中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历史比较短,初次创业者比较多,无论早期的创业者、企业员工甚至合作伙伴等,他们往往都缺乏足够的、成熟的管理经验。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容易埋下很多隐患。第四,必须强调,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3 当前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共同治理。主流的公司治理观点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控制权自然属于股东所有,这种理论逻辑往往被称为“股东至上主义”;在股东至上主义之下,实行的是以股东为主体的委托人模式。以上观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质疑:

3.1.1 虽然股东是公司剩余索取者并由此而承担公司生产经营风险,但是公司往往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承担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风险。

3.1.2 股东虽然持有公司的股票,但大型公司的股权是相当分散的,每个股东只持有公司总体股份的很少份额。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收益与监督成本不对称,而可能引致的搭便车行为已使股东很难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

3.1.3 委托人模式所主张的若干公司治理机制虽然有于股东,但对于其它相关利益者是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3.2 最优所有权结构论与大股东治理。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之前,分散的所有权结构是大型公司的主要特征,那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注意到集中的所有权结构问题。集中已经取代分散而成为现代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主要特征,从而大大动摇了Berle—Means命题的理论基础,Berle—Means命题成为仅适用于少数普通法系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的一个特例。按照最优所有权结构的观点,新的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是:①理论基础是集中的所有权结构;②理论前提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③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股东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④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克服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实现所有投资者收益的最大化。

3.3 中间组织理论与网络治理。网络治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利用网络进行公司治理,此时网络是治理的一种工具;二是网络组织治理的简称,即对网络组织进行治理。网络组织的前一种含义主要强调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治理与非网络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的区别,即在治理的条件和治理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公司治理受到的冲击及其变化;后一种情况则属于治理内容和治理对象的变化,即公司治理的对象由一般的公司转变为不同于公司的网络组织,这必然引致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变化。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渠道,治理行为及治理时效等方面都的挥发生很大的改变。一般而言,网络组织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经济合约的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形成的以企业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个体、团体、群体)间的关系安排。因为治理对象的变更,使网络治理与公司治理存在诸多不同,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理论基础的变化。一般公司治理所依据的是企业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委托──代理理论;而网络治理则是建立在中间组织理论基础之上。②治理环境的变化。在网络治理的条件下,治理环境将由公司治理条件下的需求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的三维扩展为任务为复杂性、需求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构成的四维环境。③治理机制的变化。在网络治理的条件下,治理机制也相应转变为社会机制,具体而言,社会机制主要包括限制性进入、宏观文化、集体制裁和声誉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结合我国实践,概括起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基础上,企业内外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及市场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契约关系,又是一种权利的制衡机制。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框架构建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