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要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形象而又直观,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元的、多层次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热情。如在英语课教学中,学习几种动物,教师能够创设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到森林深处,学生可以观察森林里的动物。动物形象以动态的形式进入屏幕,并以其叫声来提示,然后让学生总结出该种动物的外貌、习性、声音等特点,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记忆。
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通过其他形式传授给学生,应该由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较好地落到实处,其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很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如二年级语文《古诗四首》的教学,采用传统教法,学生也能学会古诗,但多是教师讲解诗意、生字、生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只会记诗意、背诗文,无法更深刻地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会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电脑中所安排的自主学习的环节,分四大板块:1.每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2.每首诗重点词句的解释;3.名家古诗朗诵;4.活动画面,音乐声声,营造意境,帮助背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轻点鼠标,自由选择,在人机交互中主动学习,既获得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古诗的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方便老师分层地进行教学。如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新授课中通过人机对话及师生交流,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入练习巩固阶段,信息技术充分在分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教师设计了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电脑就会发出“你真聪明!你真棒”的鼓励性口语。而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在练习中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每通过一关自然进入下一关,如果没有通过,学生可点按钮寻求帮助。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可让他们选择一些重点练习基础知识的题目;而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让他们选择一些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训练他们灵活变通的能力。这既可以维持学困生的自尊心,也可以解决知优生“吃不饱”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特别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可以使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从而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的认知工具,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料整理好,保存在文件夹内或做成网页,让学生在需要时能选择到有用信息。如小学一年级《认识钱币》的教学,计算机设计一个虚拟的游乐园,里面有“疯狂老鼠”每张票4元,碰碰车每张票2元,划船每张票4元,钻山火车每张票3元,蹦蹦床3元,妈妈给小明10元钱,让他随便玩,问他可以玩哪几种项目?这样,学生能很快进入游乐园里的角色,轻点鼠标,进行主动操作。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展评学生的选择结果,也可让学生相互评议,就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