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明 纪丽莉
题记:由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唐世明老师主持的河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06-HBDJ-395)通过省中期评估。课题组撰写的中期课题研究报告在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现节选该课题研究报告,与同行交流。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却很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对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缺乏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教育资源浪费,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统一管理,没有相关学科的教科研队伍。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不够重视,片面强调高考学科,不重视设备投入,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其他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无法衔接、缺乏有效教学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极大阻碍了部分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不相称。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课题将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对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探索、实践适用于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推动当地信息技术教育,使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和推动者,并最终真正成为工具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全方位整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提高教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研究内容
以当地中小学,主要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在调查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本课题自2006年8月启动,经过两年的学习、探索、实践,我们采取了如下步骤:
(一)调查摸底,分析现状
此次调查共有180人参加,有效问卷为170份。对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1.硬件设备落后,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匮乏
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具体情况为:目前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2000年前后装备的,档次低,内存小,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技术)的需要。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机机档次还是很低。
另外,相当一部分学校不重视对机器的维护,加之部分电教教师是半路出家,设备的操作尚不熟练,遇到故障更谈不上维修,致使很多设备因小故障闲置,慢慢淘汰。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匮乏。教师要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通常要花2到3天的时间准备,其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找资源、做课件。可想而知,在每周十几节甚至二十几节的教学任务下,哪个老师能有如此长的时间备课,普及信息技术怎能成为现实。市场上有很多资源库产品,通常都号称几十G,然而又有多少资源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呢!
2.信息技术教材炒冷饭
信息技术教材把相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零起点”,教学内容严重重复,课堂上,学生没热情、没激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成为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无奈!
3.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短,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现在从事中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轨过来,通过短期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往往根据以往经验,采用老办法——讲、练、考,难以吸引学生。
上机实践,任务不明确,往往变成打字课、上网课、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有的地方学生整个学期上机就是练打字,小学打字,初中打字,高中还是在打字,好像只有打字才算实践,好端端的计算机变成了打字机,怎能激起青少年的学习热情!
4.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
由于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处理教材时像阅读“软件使用说明书”,课堂则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我们的这门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变,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我们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构成了其基本内容。编程语言从Basic到VB;文字处理从WordStar到现在的WPS、Word……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最近的教材中又增加了因特网基础与网页制作等相关知识。多年来,我们的教材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大全,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目前,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自己更高明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授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配上一段编程语言,哪怕再搭上若干网络工具,也很难维持这门技术的水平。即使我们再改进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发展下去,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走向衰亡。
5.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科目,因此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客观上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河北省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全省会考内容,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考结果不影响高考,会考的组织管理要比高考松散得多,考试纪律差,考试成绩中有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的放矢,制定策略,积极应对
针对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我们制定了如下策略:
1.构建校内网络教学技术平台
(1)提供一个功能稳定、齐全的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
校园网络教学共享系统从实质上讲就是教师讲课从无纸化到无盘化的发展过程。自从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后,教师大多使用电子文稿等课件讲课,课题组现已开发的“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为保证该系统被广泛使用,首要问题就是保证该系统稳定运行,既要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畅通,还要保证网络中的教师用户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要定时为用户机进行软硬件更新与维护。这样既可以提高电化教学实效,降低由于网络问题带给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不便,同时也给电教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利保障,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教学共享素材库建设
校园资源素材库(图形、课件动画、音频、视频图像等)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细致地收集与整理。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期间所制作的一些素材更需通过整理、分类,建立索引,有些则需要建立独立素材库。另外,收集更广泛的素材(学校新购买的双威华教教学资源、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向教师、学生开放,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氛围更精彩,从而为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2.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学环境与手段的提高,不局限在一个或几个部门功能上的提升,重点在教师教学综合水平的提高上,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1)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应用培训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常规设备主要由电脑、VCD、功放、无线话筒、投影机、实物投影仪和中央控制切换系统等组成。如果一个教师在授课期间对这些设备都能运用自如,那么他的课一定比较精彩。对于“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还要学会如何上传、下载讲稿课件,是否压缩;用什么工具软件及在何处下载安装;自带笔记本电脑上网时如何修改IP地址、网关和DNS设置等。所以,对教师培训要求他们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熟练运用各种功能并非易事。反过来讲,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后,管理人员忙于“救火”的现象也会改善许多。
(2)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培训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会写电子稿件和制作基本课件,培训内容从最简单的Word开始到PowerPoint以及Flash、网络基础、收发电子邮件等。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素养提高的培训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素养关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和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我们主要针对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技能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实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中期研究收获
(一)强化软件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购买了双威华教卫星宽带互动教育资源系统,下载了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的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开辟了教师培训、教研信息、原创文学等栏目,将教师的优秀论文、设计、案例、课件等添加到网站中,这样既锻炼了教师,又促进了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研讨。学校定期举行课件制作比赛,不断增加优质的课件储备,使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加丰富。
(二)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学习任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布置有差别的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吃得饱”又“吃得了”,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课题将进入后期研究阶段,在该阶段,课题组主要做如下工作:继续做好“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头作用,争取将取得的经验在当地逐步推广;编写信息技术校本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