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摘 要]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运用创新教学策略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呼唤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高等工程教育所面对的产业和工程链里,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及管理等每个环节中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集成化和EDA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和DPS技术已经使通信、医疗、环保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工业工程化和KBE技术的等高科技崛起越来越明显,白领人员数量和比例大大增加,内部分工越来越复杂,对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多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强烈。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
(一)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怎样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1.运用变式教学,教法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以而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一堂体育课上,我让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忽然间遇上倾盆大雨",并给他们5分钟时间准备。练习口令下达后,有些学生以跳跃的形式越过假想的"“小河”,有些学生拉着"病号"急速跑向"安全区",有些学生则以冲剌的形式来逃避"雨淋",还有些学生则一边学动物跳,一边口里喊着"暴雨来了,快回家吧"!如此等等,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他们的力量、速度、弹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样的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2.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或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和心得,或讨论某一问题。思考或讨论的内容可包括,我学习得如何?我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我是怎样改正自己错误动作的?我采用的方法与教师教的有什么不一样?等等。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而且要放开讲,讲错没有关系。其实孩子们的一些看法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甚至是妙不可言的。这种思考和讨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
3.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课余创编一套徒手操,并配好音乐,然后让他们在课的准备活动中轮流带做。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编体育游戏,并在课上安排时间,让他们领着大家做,这些措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弘扬了他们的主体性,而且也使他们的创新精神一点一滴的得到培养。
三、结束语
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总之,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玲俊:论《课程与教学论》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
[2]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作者简介:王颖(1978—),河南滑县,郑州市第一中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高中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