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9-03-13 08:27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德性道德教育

魏 凯

[摘 要] 日本的道德教育独具特色,通过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日本放眼世界,立足本国,逐渐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德育体系,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在国民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独特的德育体系对我国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德育方法;德性

日本历来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逐渐走出了一条既立足于本国传统,又对外吸收借鉴,具有实效性的独特道德教育之路。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而且又是发达国家,它现在所面临地问题,可能是我们将来所要面临地问题。因此,研究日本的德育对我国的德育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日本道德教育概述

(一)日本道德教育的目标

早在1984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把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突出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日本政府赋予德育目标新的含义: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具有国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有丰富的个性,能生存于国际社会,并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忍不拔之毅力的新一代。

日本政府为实现面向21世纪的德育目标,把目标具体地分解到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小学主要集中在“培养适合21世纪的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中学培育尊重人性的精神与敬畏生命的思想。高中为培养具有主体性的精神的日本人打下基础。

(二)日本道德教育的内容

1、突出学生个性,注重个体性教育。在教育内容的确立中突出学生丰富个性的培养及自由、自律、自我负责等德性的培养。“培养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是其重要内容。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日本的德育内容注重层次性,比较注重细小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和生活态度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个体针对性,依照学生不同的心里发展、教育、环境等因素呈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等级。

2、继承本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曾根康弘曾说:“日本要把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日本德育有东西文化交融的特色。一方面,日本把西方先进的民主教育思想和本国的国体教育结合;另一方面,个性教育与集体教育并存。日本的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儒家思想的精髓,同时又有现代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

3、重视道德体验,强调道德实践。德育内容的实践环节是日本德育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文部省规定德育教学活动中每年特别活动的实践不能少于35课时。特别活动是通过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兴趣小组、学校活动等来进行。特别活动特变强调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参加。同时,大力推行“体验学习”,让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参加劳动锻炼,体验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三)日本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直接道德教育与间接道德教育相结合。日本直接德育方法就是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道德时间),对分散于各科和特别活动中的道德教育活动进行专门的强化、深化和整理。通过全校层面的全面计划、年度计划和班级层面的班级指导计划和指导案使课程教学一环扣一环,逐级推进,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避免了德育的空洞和泛化。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德育途径。日本历来重视家庭、社会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探索逐渐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多方位德育网络,使学生的德性培养纳入整个生活领域。日本的社区为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和体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年长者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教育社区孩子;组织儿童在社区开展传统艺能、技术等活动;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同时,社会为青少年建立公民馆,举办各种学习班、讲座、展览会、娱乐会。通过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馆、福利中心等公共教育机构扩展德育空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各种社会教育场所和设备,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道德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日本德育还通过开展学校里的“特别活动”和社会中的“体验学

习”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体验自然,养成良好的德性。

二、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重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党的德育原则,很多地方多都是“素质教育搞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德育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转变教育观念,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到实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忽视个体人的教育只能是教育的异化。只要能够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为先必然回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只有回归人自身的教育,才能真正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道德教育才能见到实效。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体系,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1、注重德性养成,避免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我国的德育内容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小学讲共产主义理想、中学讲社会发展史、大学讲人生修养、心理学和法律知识。很多内容存在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强调政治化,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体不同的身心特点、道德状况和道德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合理的道德需求,这样才能达到道德内化的目的,使学生受益。

2、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避免德育的泛化

从我国德育大纲可以看出,德育内容层次性不明晰,比较混乱。德育内容的排列要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对品德规律的要求,在低年级进行政治教育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在德育目标一定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序列体系。

3、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避免内容的单一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多方借鉴日本、西方等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养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内容。

参考文献:

[1]王丽荣著.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魏凯(1983—),男,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德性道德教育
柳亚子书法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