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第7单元“统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1.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2.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假设你们现在大学毕业了,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你会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两则招聘广告:(大屏幕出示。)
乐乐公司:人均月收入2500元
宏达公司:人均月收入2100元
从工资待遇角度考虑,你准备去哪家公司,说出你的理由。(可能出现两种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去工资比较高的公司,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看一看两个公司的员工工资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作决定。)
二、教学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1.教师出示两个公司的员工工资的具体情况。
观察这两组数据,然后与你的同桌商量商量,作出你的最终选择。
2.为什么乐乐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你们却不选择呢?
3.引出极端数据。正是由于极端数据的出现,平均数一下大了起来,它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乐乐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了,对吗?
4.哪个数据最能代表乐乐公司员工月工资的一般水平,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可以和小组同伴交流。
5.汇报。
(1)(预设一)
①生:用1150表示比较合理。1150元是9个人中居于中间水平的。有4个人比他多,也有4个人比他少,他处于中游。
师:我们一起看看1150这个数据,有几个数比它大,几个比它小呢?
师:所以它在这组数据中处于——(最中间。)
师:如果给它取个名字,你认为叫什么好呢?
师:这样的数,我们叫它中位数。
②找宏达公司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③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量,比它大、比它小的数应该一样多,只有排好顺序,才能准确地找到中位数,既而由学生自己概括出中位数的概念。
(2)(预设二)
①生:用800表示比较合理。因为在9个人中有3个人是挣800元工资的,挣800元的人是最多的。也就是挣800元的可能性最大。
师:800这个数字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员工中挣800元的人数最多。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反映员工的收入水平。
那么这里的800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引出“众数”,板书。
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吗?
②宏达公司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
③师:比较两个公司的众数,仍能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3)(预设三)
生:去掉一个经理和员工最低工资后计算其他员工的平均数。
师:消除了两个极端数据,得出的平均数更接近于工资的实际水平,生活中也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去尾平均数。
6.交流。
①我们班的小明最先加入了宏达公司,老板给他的工资是2000元。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应该是多少呢?学生独立找到问题的答案,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书找答案。引导学生明白,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而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②小华也加入了宏达公司,他的月工资是2050元,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又是多少了呢?
③如果公司裁员,只剩下这几个员工。(课件显示:2650、2300、2050、2000、1950、1900。)这组数据的众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一组数据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众数,有时众数是一个,有时不止一个众数。
三、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淘气与笑笑两个人所在班级的人数不同,他们要比较两个班级的测验成绩,你有什么办法。
2.小红看到商场举行的抽奖活动,正在犹豫是否参加,你建议她参考什么数据作出决定。
3.课件演示:本次奥运会的50米步枪决赛中,美国选手埃蒙斯每一枪的成绩。请同学们作为校电视台的特邀评论员,通过一定的数据,评价一下他的射击水平。
四、师总结
个人简介
范秀丽小学一级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道里区优秀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创新杯”教学大赛中,获说课比赛特等奖,课堂教学一等奖,在道里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