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碧群
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需要、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但在这些因素中,需要是最根本的,其他因素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1],恩格斯也提到,“需要是生产力的原始动因”[2]。教师的工作也是在某种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前提下,教师的需要应成为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一、教师需要的特点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需要有别于其他的群体。在教师的需要体系中,有些需要表现比较强烈,有些需要表现相对较弱。
1.表现比较强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过程中,使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了精神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因而更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具体来说,教师的精神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与发展的需要
从教学内容来看,虽然教材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进修和培训。从教学对象来看,由于现代社会正处在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多媒体的介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能自觉地汲取新知识、新观念,就会失去对时代的敏感性,跟学生思想上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教师为了适应形势及学生的变化,更好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专长,迫切要求自身知识的完善与更新,寻求自身的发展。
(2)尊重需要
教师的尊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尊重。由于教师劳动具有育人性和示范性的特点,促使教师具有较强的自尊自重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个人品格也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这就迫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人格操守。二是社会尊重。教师在默默奉献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他人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3)成就需要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这一阶层较普通人群对成就的需要更强烈。教师都期望“教有所成”,希望多出教研或科研成果,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或成材。当他们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看到原来落后的学生赶上来,看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称赞时,看到自己的辛苦钻研变成一个个科研成果时,会觉得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教师的成就需要会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去获取成就,促进教学相长。
(4)公平、公正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tacey Adams)提出的公平理论指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人通常会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的比值跟一个和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产生公平感,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公平通常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积极、热情,而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希望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肯定,并且有所体现,以确保自己能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2.表现比较弱的需要
教师由于职业特点以及受中国知识分子“安贫乐道”、“轻功利”、“抑人欲”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一般来说对物质的需要、权力的需要以及自然需要没有特殊的要求,只希望日常生活有保障,有稳定的生活,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充足的教学资源就心满意足了。教师的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多时候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性的特点。比如,他们也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但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为人师表”的考虑,在穿着打扮上着重于端庄稳重,不会过于追求时髦,他们也需要上网,需要购买图书资料,为的是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或者进行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在教师的需要体系中,高层次的需要占据主导地位,低层次的需要占相对次要的地位。
二、教师需要之管理对策
1.创设条件,保障教师的物质需要
虽然教师在认知、自尊、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物质需要上无所追求。因为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以一定的物质需要的满足为基础的。虽然近几年来教师的工资几经调整已有所提高,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收入还远远算不上富裕,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还远没有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努力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并努力创设条件,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2.学校应设定合理的薪酬模式,保证教师薪酬待遇的公平性
公平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管理人员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为此应遵守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基本原则,避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出现。为保证“按劳取酬”的贯彻执行,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尽量做到量化,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并让教师参与民主评议,如果发现投入——产出不平衡,要及时进行补偿。
3.积极为教师创造进修培训的机会,满足教师的认知与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尤应如此。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加和充实教师的知识,减少认知枯竭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进修培训的机会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互相促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校应积极为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以满足教师的认知和发展的需要,并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打下基础。
4.实施以鼓励、赏识为主的管理模式,全面评估教师的工作,满足教师的自尊需要
现行的教师管理模式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对教师的评价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惩,即着眼于评估教师当前的工作业绩,看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是否遵守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晋级、加薪、奖励或降级、解聘等人事决策的依据。这种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效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实施以惩罚为主的管理模式,大大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甚至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教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赏识。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赏识,他们可以不计报酬,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实施以鼓励、赏识为主的管理模式,能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从而获得无穷的工作动力。当然,以鼓励、赏识为主的管理并不排斥批评、惩罚管理,当教师出现违规行为时,也需辅以一定的批评甚至惩罚以儆效尤。
5.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成就需要
成就的实现,除了要有强烈的成就欲望,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成就的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时表彰取得成绩的教师。教师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是他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他们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管理者的承认。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及时看到并表彰教师取得的成绩,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成就需要,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其次,学校应为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教师从事科研、教改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财物,学校应结合自身的财力、物力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使教师的成就需要活跃起来,推动教师不断前进。
6.根据教师需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教师的需要既有共性方面的特点,也有个性方面的特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学校管理者应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不能盲目搞“一刀切”。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充分了解教师需要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只有真正重视教师,在了解教师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为教师创造出一个能够展示他们个人能力和才华的环境,才有可能建立一支凝聚力强,高素质、高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不断成长,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推进学校的发展,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川斌.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225.
[2] 温惠琴.论教师的需要及其管理.江西教育科研,1995(4):59~60.
[3] 张积家,陈栩茜.马克思需要心理学思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95~138.
[4] 肖正德,李长吉.我国教师需要研究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28~31.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