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清 郭晓伟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石家庄市长安区城乡学校“1+1共进”的实施,是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探索。建设北大街小学与南村小学“1+1共进”,涵盖发展、思想、理念、管理、特色、科研等内容,它有别于以往“支教”,凸显的是“共进”,强调的是双赢。
关键词:基础教育;1+1共进;比肩而立;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09-03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文明的必然。它不只是教育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事关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此背景下,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战略,出台了城乡学校“1+1”共进举措,即一所城市学校和一所乡村学校手拉手结对子,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升和发展,实现双赢。该区建设北大街小学(以下简称建北小学)和南村小学成为这项工作先行的践行者。作为城市学校一方的建北小学,对共进的定位有如下的解读:“1+1”共进与以往的支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支教凸显的是以强扶弱,强校是主角,而“1+1”共进强调的是“共”字,共进双方无主次,都以“共进”为发展自身的历练场。在双方携手共同进步的同时,寻找到最适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形成各自的鲜明办学特色,达到双赢的目的。共进不是把薄弱学校变成强校的翻版和影子,而是让弱校扎根自己的沃土,借力加速成长,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景,而强校也在共进中不断反思和进步,在更高、更快、更强中更加枝繁叶茂。有了这样的理解,那么,共进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强化发展内涵,各塑风格,比肩而立。
有了科学定位,还要有合理的实现渠道。古人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对一个学校来说,其“形质”为硬件设施,其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就可视为“神采”。薄弱学校的弱不仅是“形质”的弱,更重要的是“神采”即内涵的缺失,才导致其发展缓慢。因此,共进工作首先是内涵发展,两所小学从思想理念、科学管理、教育科研、特色办学等方面践行着共进。
一、谋划发展共进
在共进工作启动之前,为了科学决策,建北小学鲍静校长带队对南村小学进行了调研,双方领导坦率沟通,共谋共进大业。鲍校长还与南村小学教师进行了多次真诚的对话,了解教师心声。广泛调研之后,群策群力,为南村小学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特色教育规划、学科教学评价、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等,这九项方案的出台,使共进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随后,双方又一起制定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有时甚至细化到日计划,这些具体工作目标的制定,把总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二、思想理念共进
南村小学原为正定县的一所学校,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划归长安区,由于区域不同所造成的办学条件、理念等方面的差距,使南村小学的教师们多多少少在潜意识中有这一种观念:农村办学条件差,外出学习机会少,见识也不多,怎么干也赶不上城市教师,由此干脆就懈怠起来。教师认识的偏颇,工作热情不高,学校是难以办好的。建北小学的鲍静校长从哲理故事、人生格言、身边教育教学实例,生动地启发、激励教师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教师思想理念的变化,带来的是工作态度的转变,他们工作积极了,干劲有了,南村小学的发展就有了原动力,办好学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这里抄录了南村小学校长倪兵船同教师的两次对话。
校长:到建北小学听课,有什么感想呀?
教师:人家讲课都用多媒体,我们有啥呀?
校长:这次又到建北小学听了几节课,感受如何?
教师:人家的老师讲课水平就是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咱们得好好学习。
两次对话,朴素的话语,流露出的是教师观念转变前后不同的工作态度。
这里也抄录了建北鲍静校长同教师的两次对话。
校长:到南村小学听课上课有什么感想啊?
教师:……
校长:这次到南村小学,感受如何?
教师:老师和家长之间那种淳朴的一家人的亲近关系真让我们羡慕,想想我们有时给家长谈话不讲策略,本是好心,反而使家长误解自己,以后得向南村老师那样学会与家长相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积极性
城里教师把农村教师作为一面镜子,反思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
三、科学管理共进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成就一所学校的根本所在。共进工作启动后,建北小学将自己学校的所有制度、资料以及多年积累的经验全部拷贝给南村小学,校长鲍静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独特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全盘托出,并印制了“教师swot分析表”,帮助南村小学用swot分析法对教师进行了科学分析、定位及课堂教学的诊断,为工作中发挥教师的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共进中,南村小学逐渐摒弃了落后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富有创意的符合该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四、科研共进
学校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在共进工作中,建北小学十分重视南村小学的科研机制建设。以课堂为切入点,把《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成长》课题作为统领整个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使科研工作的开展目标明确,操作有抓手。
科研的实施步步深入:三月听课调研,四月看优秀课例光盘,同课异构,五月课型研究、特色课堂,六月风格课堂。几个阶段的目的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对课例得失的剖析,使教师增长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并带出一批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独特教学思想的教师。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不久前,南村学校米老师的《种植辣椒》一课获市科学课一等奖。
共进科研还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和《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步步跟进,有效地把南村教学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科研计划之中,这对加快教师成长、提升科研水平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校本教研《情境教学的创设》扎实而有效地开展着,两校教师常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针对某一问题,教师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大有人人开坛立说,个个华山论剑之势。
一个个新的教学观点、方法成为共识,提升了教师的素质。现在的南村小学教师也和建北小学教师一样,是带着科研课题走进课堂的。
两校还举行了“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教师们按学科、年龄及各自特长进行科学组合,结成互帮互学小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这样两校教师在结对子中可能少走了一些弯路,借着别人的经验,加速自己的成长。
五、特色共进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理念延伸到学校,那就是特色教育。建北小学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学校工作,才开创了今天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长安区窗口校。特色共进中根据南村小学的人文特点、环境,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剪纸和写字,这两门课程已成为南村小学别具一格的特色课程。南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每天有20分钟固定的写字时间,教师练毛笔字,学生练硬笔书法。翻开南村学生的作业本,不时冒出几个漂亮的字,抢人眼目,那是学生练过的字在作业本中“大出风头”。特色课的开展达到了“以字促德,以字启智,以字育美,以字健身”的目的。
讲台上,一个年轻的教师灵活地运剪而裁,一只活灵活现的公鸡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老师认真地教,学生开心地学。下课了,一只只丑的、俊的、胖的、瘦的大公鸡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剪纸这一富有乡土文化特色的课程,使孩子们在剪剪刻刻中开发了智力,提高了欣赏水平,还让人们享受到了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欣慰。
六、比肩而立
一组数据:
南村小学在长安区四年级语文抽测中,平均分超过全区平均分,开南村建校以来之先河。
南村小学的生源中,有10%的学生来自外村,家长宁肯舍近求远,也把孩子送到自己心仪的学校来。
南村小学有3名教师在市、区级业务比赛中获奖。
做为树的形象我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舒婷的诗,最恰当地勾勒了建北小学和南村小学的共进成果,南村已在建北的倾力相助下,渐成一棵大树的模样,渐与建北比肩而立:建北和南村,两棵树,共进的根,紧握在地下,各具特色的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友谊的风吹过,他们都会心地互相致意。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