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乾 王海龙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公司中的知识是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公司是一个专门进行知识创造和内部转移的社会化团体。知识转移对于跨国公司(Multinal Corpoations,MNCs为复数形式)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影响MNCs内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将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分为三类,即知识特性、组织特性和环境特性,从而构建了一个供研究者就此进行交流的共同平台。
关键词:跨国公司 知识转移
公司的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将公司中的知识看作是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公司是专门创造和转移知识的社会化团体,公司中的知识形成了公司的所有权优势(Kogut & Zander,1993)。Kogut & Zander(1993)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越隐性,就越是在公司内部进行转移,这构成了MNCs演进的基础,超越了交易成本的观点(Coase 1937)。本文对跨国公司内的知识转移进行研究,以期为研究者构建共同的交流平台。
影响知识转移的要素
MNCs的演进以及全球化为公司内的知识转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Nelson & Winter(1982)、Winter(1987)、Kogut & Zander (1993,1995,1996) 论述了知识本身的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隐性知识是“粘性”的,越隐性的知识,就越难以转移。在此基础上,大量的学者开始以MNCs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MNCs内知识转移的要素。
(一)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
大部分学者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出发,研究公司中知识隐性的程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Winter(1987)用复杂性、可编码性两个维度来度量公司中知识的隐性程度。Kogut & Zander(1993,1995)用复杂性、可编码性、可传授性来度量公司中知识的隐性程度;此外,知识被创造出来所应用的时间也被作为一种知识的性质来度量。
Kogut & Zander(1993)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的隐性程度与知识转移具有相关关系,知识越隐性,越不易转移,并越有可能仅在公司内转移。Nonaka(1994)从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视角提出了“知识螺旋”理论,根据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发起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识别了四种知识创造或转移的模式,如表1所示(知识转换从左侧开始,转换为上部)。
Simonin(1999a,1999b)用“模糊性”的概念来表述组织中知识的特性,并赋予组织中知识以“隐性”、“专用性”、“复杂性”,作为组织中知识转移的“模糊性”的相关维度。Szulanski(1996)、Jesen & Szulanski(2004)研究了组织中最佳实践的跨边界转移,认为组织中最佳实践的“粘性”(stickiness)和“适应性”(adaption)影响最佳实践的跨边界转移。很多学者研究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是从知识的隐性程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切入的。
(二)组织特性与知识转移
对MNCs内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除了知识本身的特性,许多学者从组织特性来研究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本文将组织特性分为两个维度,即MNCs的结构、行为。
结构性特性。MNCs的结构性特性,是MNCs演进过程中内生的影响知识转移的组织特性。
Cohen & Levinthal(1990)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对外部新知识进行识别、理解并最终应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Lane & Lubatkin(1998)、Lane et al(2001)提出了相对吸收力的概念。学者发现,在MNCs内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发起方的意愿和接收者的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Gupta & Govindarajan, 2000;Martin & Salomon, 2003;Mahnke et al,2005)。
就进入模式而言,Almeida P. et al (2002)的经验研究表明,MNCs比战略联盟在知识转移方面更有优势。将MNCs看作是一个社会团体,并购模式与绿地模式相比在知识转移方面会更困难些,因为并购和被并购方有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Kogut & Zander,1993;Bresman et al. 1999)。Henrik Bresman et al(1999)研究了国际收购中的知识转移问题,验证了并购后的时间长短与知识转移正相关;此外,被收购方规模的大小与知识转移具有正相关关系。
Minbaeva et al(2003)考察了HRM(人力资源管理)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发现员工的能力和动机影响MNCs内的知识转移。MNCs成员间在地理位置、文化和技术上的差异与知识转移具有负相关关系(Changhui Zhou,2002)。Napier(2006)研究了知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反向转移,认为文化的适应对MNCs的知识转移至关重要。Verbeke et al(2005)研究发现,子公司的自主管理活动与MNCs内的知识转移具有相关关系。
Nahapiet & Ghoshal(1998)认为组织有更为密集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得组织在创造和分享智力资本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Gooderham.P N(2007)则认为外部环境及组织的行为通过影响MNCs的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而影响到MNCs内的知识转移。
行为性特性。MNCs的行为性特性,是指MNCs演进过程中促进MNCs内成员间知识转移的战略活动。(Changhui Zhou, 2002) MNCs可以采取战略性活动来促进MNCs内的知识转移。
Marjorie & Jane(1996)发现学习能力、明确设定的目标、国外母公司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向合资公司的知识转移。Mahnke et al (2005)验证了知识管理活动通过增加MNCs成员的吸收能力而增进了知识转移。Ingmar Bjorkman et al(2004)发现,MNCs可以通过给子公司设定具体的目标、建立社会化机制来促进知识转移,而激励系统不影响MNCs内的知识转移。Changhui Zhou(2002)认为共同研发实践促进MNCs内的知识转移,共同研发活动不仅可以在进行中增进MNCs内成员的吸收能力,而且建立的社会资本有助于以后持续的知识转移。Riusala & Suutari(2004)发现派驻海外经理对于MNCs内的知识转移非常重要。Tseng(2006)发现MNC的全球战略选择会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组织特性的研究表明,子公司之间的互动程度越强,越能够促进子公司间的知识转移。
(三)环境特性与知识转移
一些学者研究文化、当地政府政策、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变等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影响。
Tseng(2006)认为市场的相似性影响MNCs内的知识转移。Wang & Bansal (2005)研究了1996~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MNCs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发现非危机期间和危机期间,影响MNCs内知识转移的要素发生了变化。Doh et al(2005)研究了东道国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科学/通讯环境、竞争环境)对国外研发的影响。Mudambi(2005)专门研究了政府向内投资政策对MNCs知识转移的影响,发现虽然在总的层面上,投资支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有限,但某些特定的政策要素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影响,如税务减免。Kogut & Zander(2000) 分析了二战后因德国的分裂而一分为二的Zeiss公司案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公司内的知识转移。
结论
本文对MNCs内的知识转移进行的综述,区分了MNCs内影响知识转移的三大类要素,即知识特性、组织特性和环境特性。本文致力于对MNC内的知识转移的研究进行梳理,使对研究此领域的研究者有共同的交流平台。
我国企业正在经历这艰苦的国际化过程和跨国经营,并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席酉民和葛京(2002);黄卫伟和王丙乾,(2007)]。认识影响跨国公司内知识转移的要素,对于我国企业将总部或子公司形成的特有的隐性知识在MNCs进行转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我国企业向现代跨国企业的演进。
参考文献:
1.黄卫伟,王丙乾.知识转移、企业边界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2.席酉民,葛京.“知识、组织学习与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中外管理导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