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9-03-10 06:01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吴晓波丁丁

新书推荐

《文化模式》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29元

本书是《菊与刀》的作者、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作者认为,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一,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趋向。

《靠不住的历史》

谢泳

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26元

陈宝箴奉行新政的一段回忆,介绍美籍北大教授的一则胡适佚文,储安平《给弟弟们的信》等等,细读晚近中国的第一手辑佚材料,其中思想的疑点一个个浮现出来。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杨浩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定价:30元

作者有在印度经商的经历,有对印度社会、文化和经济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他以个人的视角给读者开启了一扇正视印度、反思中国的窗口。

《恶童日记》

[匈]克里斯多夫

世纪文景

定价:22元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甚至是一名凶手。小说中,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

《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

[法]努马·萨杜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19元

在埃尔热的访谈中,丁丁迷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埃尔热如何构思和绘制《丁丁历险记》,还有作者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

中国企业史是一部伤心史

梁小民

现代化的核心是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现代化,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主力是企业家。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就启动了这一进程,但始终没有完成这个进程,关键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其原因是什么?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通过对中国企业史的研究,探讨了这个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在本书的前言“寻找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中,吴晓波总结了阻碍中国商业进步的三个现象,“一是意识形态的争论对现代化的干扰;二是中央集权观念对国家商业主义的催生;三是传统的轻商和官商文化对新生企业家阶层的影响。”这三个现象也是造成中国企业家缺位的原因。这三种现象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而真正使企业家缺位的是这种意识形态和由此所形成的制度。

国家商业主义和官商文化相结合就使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真正的承担风险、进行创新的企业家,而是用权力赚钱的官商。官商不是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企业家,也不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力。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工业化兴起的时期,但主导这两次工业化的都不是企业家,而是官商。一次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由官员主导的,所办的企业是标准的国营企业,国家拥有,国家经营,代表国家的则是官员。无论是李鸿章办的招商局,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还是曾国藩、左宗棠办的其他企业,都是由政府出资,并由有几品顶戴的官员直接控制的。官办决定了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工业现代化尝试。

另一次是1927年,国民党掌权以后。吴晓波把这一时期称为“国家主义的回归。”国民党一党专政,控制了政治,也控制了经济,四大家族由权而富。这一时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企业家,如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荣家、化工行业的先驱范旭东、管理专家穆藕初等等。但是他们在蒋家王朝的专政下办企业,举步维艰。一方面,他们要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用极大的精力去应付官场。他们成长得太艰难了。尽管他们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他们的力量毕竟太小,从未形成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企业家阶层。中国的企业史是一部伤心史。

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它的企业与企业家。中国的一穷二白正在于它始终缺乏一批成功的企业,也缺少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阶层。这个阶层的形成不需要拔苗助长,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这就是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

改革三十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这次金融危机中不少企业破产,究其原因,主要仍在于企业本身的缺陷。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仅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功的企业不是靠政府扶植起来的,是在竞争的环境中生长、成熟的。政府所做的不是要为他们做什么,而是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读了这本书,你知道过去中国的企业难在哪里,就知道该为今天的企业做点什么了。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吴晓波丁丁
吴晓波:我的自信害了我
双面吴晓波:最有钱的文人,最纠结的商人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吴晓波的“IP证券化”?
明星人物以商业化透支声誉得不偿失
动物“叫”各不同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