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 非常规 杂志化

2009-03-09 04:05穆建刚刘立红
声屏世界 2009年1期
关键词:全景赛事栏目

穆建刚 刘立红 权 柄

2008年8月9日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奥运频道的栏目进行了改动,除正常的赛事直播、新闻播报以外,奥运频道早间节目《早安中国》变脸成注重服务性的新闻资讯专题《早安,奥林匹克》;综合频道晚间10:30分开始安插了90分钟时长的《全景奥运》。《全景奥运》是央视奥运期间开播的专题类栏目的亮点之一,分为全景开场白、奥运正计时、赛场直通车、奥运纪事、在现场及明天六个板块。本文试图就其栏目策划理念、栏目内容设计、栏目编排风格等几方面加以分析,为以后的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提供借鉴的素材。

栏目策划理念:

重人文、讲故事、诉情感、求细节

新闻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人文,才能贴近百姓,赢得受众市场。这点在《全景奥运》的策划理念中也有体现。在栏目主创白岩松看来,“人”是栏目策划中五个关键词中应该排在第一位。这里所说的“人”主要针对夺金、创纪录而言,也就是说节目要如何聚焦,是放置在赛程赛事以及争夺金牌奖牌刷新奥运及世界纪录上,还是放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身上?《全景奥运》对于运动员的报道和品评占据相当比重,贯穿了整个节目的所有板块。在节目策划时,奥运人物被确定为最核心的要素,国内的、国外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夺冠的、未夺冠的,高兴的、悲伤的……每一位运动员都付出了相当多的汗水和泪水,《全景奥运》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如同一个中介,时空在“在场”与“不在场”之间切换,场外观众与场内运动员之间的距离无形中被拉近了。镜头引导着观众与他们同在,栏目的人文气息展示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如何发掘每个奥运人物背后的故事,如何捕捉人物戏剧化的情感表达,抓细节是展现这二者最佳的手段。从人类口耳相传的传说神话开始,“英雄+情节+情感”就已经变成传统文学的经典叙事模式。而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新闻主义倡导的新闻故事化、新闻叙事化,显然是脱胎于传统文学叙事。如今的新闻报道,为了使得报道方式更加多样,报道形式更加活泼,除一般的“硬新闻”以外,媒体都会再做一些突出服务性质的资讯类节目,在“软”“硬”间取得平衡。《全景奥运》突出资讯、突出故事,正体现奥运报道中硬新闻之外的平衡作用。每期的奥运纪事板块,是以奥运人物为主题的故事。最后一期以《兄弟》为题讲述了孟关良和杨文军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故事以两人在男子双人划夺冠的现场赛事为起点逐渐展开,两人在数年前首度合作,而后各自单飞,为迎战北京奥运又重新聚首,最终夺冠。期间还穿插了孟关良的爱情小曲。①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物经历,加上感情主题衬托,这对“兄弟”的形象更为饱满、感人。

“非常规”化的栏目内容设计

“熟悉的资讯里做不熟悉的内容”,是《全景奥运》的功能定位。{2}这句口号最通俗的诠释是:《全景奥运》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于当日的赛程赛事。对于观众来说,所有的人物、赛项都有熟悉的影子,觉得熟悉,但又不那么熟悉。因为一些细节可能在白天海量的信息中被淹没,或者被观众所忽视,却在全景奥运中得到展现。《全景奥运》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对全天重要赛事的全景式呈现,在这种纵览梳理中又浓缩并提炼出了最精华的素材。例如,在报道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时,它不仅回放了决赛过程中的经典画面,而且还捕捉到了马琳在夺冠之后捂脸痛哭的感人瞬间。与其他奥运赛事播报内容相比,《全景奥运》既关注了赛事进程及比赛结果,同时还更多地关注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赛事细节,并且将这些细节加以放大。这正体现了内容选材方面的“非常规”化。

《全景奥运》的播报方式也注重“非常规”化,其理念在于“以非常规的语言风格和方式关注主流内容”。③用语言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是常规的方式;而价值判断跳脱直接的语言叙述时,就是非常规的方式。《全景奥运》内容中“地理奥运”环节,就是突破常规的报道思维最直接的体现。直播间里花巨资打造的地球仪是非常规方式的表征,作为语言叙述的有益补充,成为这一环节的叙事载体。体育不发达国家的运动员即便未能登上领奖台,但其体育精神同样值得尊重,赛后主持人会将小红旗贴在地球仪上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以表达对这些国家取得突破性成绩的赞赏。

《全景奥运》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规”的,轻松、风趣、饱含情感。白岩松的主持轻松幽默,话语中常带感情,时不时爆出惊人之语。“今天中国又夺得了四枚金牌,一片喜庆与笑脸,为了不影响人们看奥运的心情,中国男子国奥队决定更迅速地退出。”“其实那一瞬间,或许无论刘翔和我们,也都解脱了。”奥运正计时板块的每条新闻也都富有趣味性,《找不着北》以第一人称叙述马琳在男单半决赛结束后,走错场地的趣事;《大个子 小玩意》讲述了赛场外中国女排队员和外国队员相互交换奥运纪念章的小故事;男子铁饼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将铁饼掷向了45米开外的界外,不偏不倚正好打中旁边的话筒,奥运正计时以《是我不小心》为标题,巧妙设计这一幕发生后裁判及运动员之间的风趣对话。裁判:“你还真挺会扔的,45米的距离都被你打中。唉,可惜了我的话筒!”;运动员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的。”挖掘赛场上的有趣瞬间,然后编成花絮,用搞笑的音效做后期处理,轻松诙谐的效果就出来了,观众由此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

杂志化的栏目编排风格

《全景奥运》作为一档以欣赏性、娱乐性、服务性三位一体为诉求点的栏目,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杂志化风格取向。这种取向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节目板块化。这是近年来专题类电视节目普遍采用的方式。具体操作遵循的规则是,将前期收集的资料信息,按照栏目策划理念,进行“同质”分类。其中每个板块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而必须围绕整个栏目的创作目标,形成有机联系。《全景奥运》的全景开场白,具有抛砖引玉和精练总结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引出每期节目的重点呈现,预告精彩看点,吸引观众继续关注下面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日赛事中重大事件进行归纳,并点明赛事的意义何在,以唤起观众的回忆。例如,8月16日,主持人白岩松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这是一场属于一个人的比赛,然而他代表着人类。比赛开始前,又一个百米在人类的面前展开,结果他只用了9.69秒。冲刺时如果不放慢,还不知道人类将会到达怎样的高度。不过,够了,9.69秒就够了,它把鸟巢送入了奥运史,9.69秒又把鸟巢送入了田径史。从这一刻开始,鸟巢不再是一座体育场,而变成人类的一座纪念碑”!走入模式化的叙述融合点评式的开场白,几乎是每期节目播出时必然可以看到的开胃小菜。开场白之后,是类似花絮集锦的奥运正计时,轻松、幽默是这个板块最大的特色。赛场直通车,主要是对当天重要赛程的简短回顾,类似新闻播报的报道方式,少点评,重新闻。比较之下,紧接的板块——奥运纪事,则是以新闻故事为特色,以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动人。中国女排姑娘,跳水皇后郭晶晶等,先后都扮演新闻故事中的主角。这个板块对英雄进行了另类的解读,建构了平民英雄的形象。因为有了人物,有了故事,奥运纪事更像是一个奥运人物系列片。至于在现场这个板块,它最大特色就在于直播间与赛场间的互动,其基本模式就是“赛事播报+运动员接受采访+记者点评”。因为有比赛赛场的切换,观众更容易获得现场感,更容易与运动员一举一动产生共鸣。最后的板块是明天,即对翌日重大赛事的提前预告,重在提供资讯。

多样信息的立体化整合,也可被称为“信息融合”。“信息融合”的概念来自几年前初露端倪的“融合新闻”。{4}融合新闻的基本模式,是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就同一新闻事件而做出不同类型的新闻。而信息融合的概念外延更宽泛一些,主要是不同类型的资讯的融合,不单纯是新闻内容,还包括背景故事、新闻花絮及相关评论等,内容更加丰富。每天的奥运赛事所提供的信息相当丰富,如何帮助观众避免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是媒体在抢夺注意力资源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强大的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在挑选及重组信息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全景奥运》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今电子杂志类电视栏目的日趋成熟。新闻、人物系列、现场报道及幕后花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信息经过灵活地重组,聚合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具有立体感的传播形态。

2008年8月8号开始的北京奥运会,既是一场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大狂欢,也是各路媒体竞相争夺的可口蛋糕。奥运赛事在给我们带来欢乐与激动的同时,背后蕴藏的巨大的注意力资源,成为吸引中外媒体的最大诱惑。中央电视台以其他地方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事件,显示了其应有的风范。虽然,《全景奥运》等为奥运特别策划的栏目只有短短的15天,但其栏目形态将伴随着奥运一起载入中国的奥运传播史,也为以后的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报道树起了赶超的标杆。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釋:

①以上所有引用《全景奥运》的内容,均来自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奥运期间播出的《全景奥运》节目。

②www.cctv.com--《全景奥运》主创做客央视网。

③引自《白岩松的奥运口径》,《南方周末》,2008年8月21日。

④赵志立:《互联网:媒介与新闻融合正当时》,《网络传播》,2006(1)。

猜你喜欢
全景赛事栏目
本月赛事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关于栏目的要求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栏目主持人语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