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书法家兰亭盛会

2009-03-09 04:05吴柏森
世纪 2009年1期
关键词:书圣书坛兰亭

吴柏森

1987年4月10日,丁卯暮春,兰渚山麓,天朗气清、春风荡漾。于茂林修竹、潺潺小溪的绍兴兰亭举行兰亭书会。中日两国的当代书坛巨擘、精英雅集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书法圣地”。追仿1600多年前“书圣”王羲之等41人,在此修禊、咏诗之盛事,流觞曲水,泼墨挥毫,切磋书艺,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创造了一段中日两国书法家共襄辉煌的历史。作者当时作为工作人员有幸躬逢其盛,21年前隆重、热烈、友善、欢欣的场景,至今回忆仍感振奋和情随事迁之叹。

此次规模空前的书法盛会,由中国人民日报社和日本读卖新闻社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等联合主办。中国方面由沙孟海、顾廷龙、启功、方去疾、沈鹏、谢稚柳等23位书坛大师、名流出席,东瀛日本由日本艺术院会员青山杉雨、村上三岛领衔,广津云仙、今井凌雪、殿村兰田、上条信山等18位书苑权威、名家参加、亦共41人。中方都穿庄重的中山装,日方则一律穿鲜艳的和服。列坐“曲水”两边,犹似一衣带水,隔溪相望,神情轻松、笑声盈盈,当盛有美酒的仿晋羽觞从上游缓缓飘来,得觞者举觞饮酒,赋诗一首。当场写于诗笺,并高声朗读,1600多年前文人雅集之乐,再次于“圣地”重现,淳古之气扑面而来,一派和谐、祥穆的景象。当高尚的文化沁入人的精神时,那种愉悦令人心醉。

中日两国书坛最高代表人物都不顾年迈体弱,甚至远涉重洋,云集绍兴,乃是因为他们心中对这块“书法圣地”以及“书圣”王羲之都怀有深深的崇敬和无限的眷念。对1600多年前的那次聚会更是梦牵魂系,心向往之。一生追求和喜爱书法的人,都希望毕生能有一次于“圣地”模仿一次“书圣”,这可能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了。因为,毕竟在那次“兰亭集会”上王羲之写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杰作《兰亭序》。

日本著名书法家,日本文化功劳者,86岁的手岛右卿先生,原定参加此次盛会,不幸于三月前突然去世,留下终身遗憾。然而他的子女们为完成父亲生前的夙愿,怀着大悲大喜之情,由女儿捧着父亲大幅遗像,作为日本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当我知道了事情的由来后,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让我看到了一位日本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大爱,对中国书法圣地和书圣的向往和敬慕,看到了他的子女们在大悲中对父亲的理解和崇敬。我不知手岛右卿先生临终时是否有遗愿托付,但子女们必是深深理解老人心愿的,若手岛右卿先生泉下有知,可以死而无憾了!

在此我要稍稍介绍一下手岛右卿先生。我曾于1987年的《书法》杂志上读到过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书法与少数字》,先生的少数字书法是闻名于世的,他曾写过:“抱牛”、“愚直”、“虚”等作品,他写的“崩坏”两字在1957年的巴西圣保罗国际美术展上获得极高的荣誉,使不懂汉字的西方美术评论家们见此两字“仿佛使人看到物体崩溃倒塌的景象”。当他们知道此两字的字义后,无不大为吃惊,从此先生名声大噪,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是极为深刻的,他在文中说:“书法为东方六艺之一,是必须刻苦磨砺的艺术,惟有朝着成名成家的道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此外别无捷径……书法是一种需要奋斗终身,呕心沥血的苦行艺术。”“有志于学习艺术的人,须经常清洗自己的灵魂,使书法成为艺术,归根到底,也是尽力将自己修炼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爱像火一样燃烧着自己的一生,我感动、我震撼、我钦佩。

中日两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文化传统上也有很多历史渊源,书法更是两国人民共同喜爱的一门艺术,已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日本的全国人口约一亿两千多万,而书法爱好者有一千五百万人之多(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与三次语),约占11%多,这数字是庞大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民的厚爱,并已深入地扎根于日本的文化和生活之中。中日两国书法的根是相同的,而树干则有同有异,相互影响、相互映照,这次兰亭书会掀起了中日两国书法家相互交流的热潮,盛况空前,其影响和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并已载入史册。

责任编辑:殷之俊

猜你喜欢
书圣书坛兰亭
向明月
王羲之和鸭儿饺子铺
浅析王羲之书法在唐宋书法史中的地位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当代书坛二十家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