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庆
2008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全国许多文史研究馆一样,迎来建馆55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行。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向“翰苑”中人提出一个问题:文史馆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立文史馆是解放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来的。目的是设一个机构,对从旧社会过来的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年学者的生活有一个安排。现在情况不同了,老年知识分子一般都不存在生活无着的问题,馆员入馆的条件也从“文老贫”变为“文老名”,强调要有代表性,影响力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这是一个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文史馆工作从侧重于养老为主,转变为发挥馆员作用为主。以敬老崇文为宗旨的文史馆,从生活上照顾好馆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老有所养”如果不与“老有所为”结合,就难以将其提高到新的水平。现在党和政府要求“发挥文史研究馆馆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史馆的中心任务,从而明确了文史馆的方向和任务。这是文史馆功能的变化。
过去文史馆工作较为单一,除书画活动相对活跃外,对其它门类的传统文化研究较少。活动也仅限于本馆人员,社会影响不大。现在要整合社会力量,拓展工作层面,开展一些有影响、见实效的文化工作。上海市文史馆在2008年上半年召开了传统诗词研讨会,下半年举办了“中医药与传统文化”论坛,这两项活动都得到中央和兄弟省市文史馆的支持和配合,上海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积极参与,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经验。这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适应变化,与时俱进,文史馆建馆以来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天,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着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发扬55年来的优良传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回答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践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文史馆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敬老崇文、尊贤尚德、发挥馆员在传统文化领域学有专长的优势,有助于倡导良好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也是党和政府广纳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的馆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社会联系广泛。通过他们开展海外联谊,向海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积极的民间外交,也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史馆工作涉及面广。所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抓重点。如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史馆工作的中心,那么敬老崇文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海外联谊构建和谐世界,可以看作是两个基本点。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表明,“以人为本”是文史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人”,首先是馆员,他们是文史馆的主体,既是服务对象,又是依靠对象。我们要坚持高标准聘任馆员,进一步优化馆员队伍结构,保持其生机和活力。第二是工作人员队伍。他们代表党和政府对文史馆工作实施组织管理,而这种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服务”来实现。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单位,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以人为本”的传统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同样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开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办好《世纪》杂志,发挥“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反映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伟大变革,从触摸历史中寻求属于未来的东西。比如,如何应对当前发生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如何办好2010年“世博会”等。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编辑、发行工作规章制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办刊思路和宣传效果。作为一本文史类刊物,我们将组织更多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纪实性文章及访谈录、口述史等,为科学发展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