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路及对策分析

2009-03-08 01:47刘伟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思路校园文化对策

刘伟辉

摘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在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下,高等教育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高等院校必须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此,针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创新思路和改革对策。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创新思路;对策ブ型挤掷嗪牛篏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4202お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指出:大学的功能不仅仅是服务社会,还包括积累智慧、进行基础研究、寻求真理、理解自然,为青年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使学生自立和有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以自强、厚德、热忱、正义、关爱、责任等为特征的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从而使学生成才成人。所以说,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人文精神脱胎于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时代赋予其人文关怀与科学理性的崭新内涵。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文化整合、创新以及塑造高校社会示范性品质等,都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历经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转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以人才是否适合社会需求、是否具备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应该以用人单位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找出当前高级人才素质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思路タ沙中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为重点。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大学教育的改革可以让学生能力最大可能地与工作岗位能力对接,但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学教育无法涵盖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1)关爱学生,尊重个性,塑造独立人格,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应该以关爱学生,尊重个性,塑造独立人格为出发点。大学生有很多来自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有的学生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由祖辈带大,缺少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严重的心灵创伤;有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或心理问题,这些学生都特别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大学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坚持“服务育人”的工作原则,增强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核心,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塑造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创造条件。在教育中坚持培养个性和独立人格是保持学生具备创造力的源泉,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培品质,使学生具备持续学习能力。(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职业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人们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大学生要成为生产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必须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着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学生及早地、正确地认识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允许学生大学后重新选择专业;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尽力完善未来职业所要求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避免好高骛远,使学生不仅擅长工作,还能热爱工作,安心工作,踏实工作,提升学生对工作单位的忠实度,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卓著成绩。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对策ゼ忧啃T啊叭怼薄ⅰ坝病苯ㄉ瑁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校园环境在人文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它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较高的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特别重要。如果学校有一种良好的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等院校应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学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即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创设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举办系列人文学科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各种人文讲座、艺术节、科技节,各类竞赛、影展、文艺演出等,吸引学生主动广泛地参与,营造生动健康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教育越来越具开放性,同时也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人文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其人文现状。同时,教师要利用校园网进行人文方面的网上教学,引导社团设立自己的网站,锻炼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同时,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文化学习空间。若有可能,请一些知名学者来校作报告。他们的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对人生事业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有时这种报告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不仅会增加学校的学术氛围,也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一旦一个学校的氛围形成了,它对每个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高等院校社团活动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与爱好、需要与目标而自发组成的活动团体,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新闻、社会热点等方面,或开展有关人生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演讲、辩论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可弥补教学计划不足,感受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学生组织社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其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自豪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人文精神化成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能把学生学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文精神。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的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俄国民族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名言:“美是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之真善美,体味生活之酸甜苦,以丰富其情感。而且人文知识的积累,是我国古代《庄子》中说的“知道”,人文精神是《庄子》中说的“体道”。由“知道”到“体道”,要经过实践的过程。

(3)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领导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性化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学生说话”。①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身心的“人性化”管理。学校领导人应率先重视人文气氛的培养,采取人性化的行政管理,以激励代替责难,以沟通代替命令,以协调代替独断,使校园充满和谐,使教室充满温馨。人性化管理方式,不再用人为的强制手段横加“管理”,而是顺着自然的人性来管理。具体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尊重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是人性化管理的关键。高等院校大学生较之普通民众更加敏感、自尊,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如果我们能尊重他们的人格,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和制订有关政策时,教育者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要虚怀若谷听取学生的反映。当某项决定有多数同学不赞同时,切不可强制推行。二是从多侧面、多渠道给予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围绕“求真、向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三是时刻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之排忧解难。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举一动暖人心。对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对心理异常学生以“心理救助”。四是建立刚柔相济的科学管理机制。制度管理是刚性管理,具有外显性;人文管理是柔性管理,具有内隐性。情与理相结合,以善待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创造具有亲和力与人情味的人文环境。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这种管理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品德,唤醒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起健康文明的习惯与道德良知;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参考文献[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2]@张学拔,朱志海.试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6).[3]@兰玲,马骐.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探索[J].科学时代,2009,(4).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校园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