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丽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特别是由于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货币竞争性贬值等,未来预期汇率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及防范汇率风险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率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1202お
1概念及分类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出现汇率风险, 主要原因是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之间存在时间差, 当在这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化较大时, 使得合同签订时的汇率与合同履行时的汇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有可能是有利的, 也有可能带来损失。一般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1)交易风险。是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交易风险直接体现在结汇数额上。对出口企业来说,同等数额的外汇收入的人民币结汇金额就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相应的减少,从而压缩了企业利润。
(2)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功能货币指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通常是本国货币。
(3)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成本及对市场竞争地位产生的影响,从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潜在风险。
2汇率走势分析
2.1人民币升值速度逐渐加快
截止到2009年6月末,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6.5%,2008年累计升值约6.8%。
2.2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趋势正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尤其是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呈前贬后升走势。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约7.54%。但从下半年起,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呈上升趋势,且升值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约15.94%,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约5.35%。
2.3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加大
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并屡创新高,表明了人民币浮动弹性进一步扩大。
3汇率风险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1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严重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波动加剧,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加大,这对于利润在5%-10%的出口纺织服装业是致命的打击。据数据统计2009年1-5月,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3.78%,兑欧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20.1%。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按美元计算降幅达到10.39%,按欧元计算降幅达到22.57%。另据国际结算银行数据,今年5月,我国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升值了7.94%。而同期,我国纺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国普遍降低本币币值,受汇率变化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境压力加大。以国内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例,2008年初该企业在欧元高位与客户签订了约200万欧元的服装大单,客户要求采取分批出货,分批结汇的方式进行支付,但是欧元下半年的贬值,让该企业损失惨重。
3.2汇率波动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与中国处于平等竞争水平的国家采取了大幅度货币贬值的做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严重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企业出口的盈利能力。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则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3.3汇率波动造成了出口市场的萎缩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相应较小,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将大幅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从而对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而本币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相应地增长, 迫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和以往一致的利润水平而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造成出口市场的萎缩。
3.4汇率波动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欧盟、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受汇率频繁波动的影响,现在很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都不再和外商签订长期单,只接短单和小单,并与客户商议把大单拆成小单。虽然签短期单能有效地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但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外商的合作关系,从而影响企业长期的业绩稳定。
4防范措施
(1)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商务关系,协商选择合理的结算货币。通过灵活采用结算货币,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外汇损失。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业务的居多,但如果能在协商的基础上选择非美元货币,就有利于锁定汇率风险。比如日元,因为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大幅波动相比,人民币对日元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甚至企业也可以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国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政府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努力减轻出口企业压力的有力举措。当然前提是纺织出口出口企业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越高,企业的主动议价权就越大。
(2)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① 通过在合同中订立条款将汇率浮动与合同标的物价格相挂钩。比如在合同中规定,若合同履行时结算货币的汇率较合同订立时下滑,则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就应作出一定比例的上调。那么出口企业因汇率下跌遭受的损失可以在货物价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可以更直接一些,直接规定在汇率变动时,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损失。
②通过软硬货币的混合使用来规避汇率风险:在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用软货币支付。所谓“硬货币”是指在外汇市场上,汇率稳定,并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而“软货币”即为汇率波动不定,并有下浮趋势的货币。在合同订立时先记录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并且约定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支付货币的汇率下浮的情形,合同中的金额要等比例调整,按照支付日的支付货币的汇率计算。这样,实收的计价货币金额和签订合同时相同,支付货币下浮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③采用“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采用多种货币组合的方式。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货币的汇率每时都在变化,但变动的幅度和方向并不一致,用一篮子货币保值就是在合同中规定用多种货币对合同金额进行保值。这种捆绑式的定价方法有利于分散汇率风险。
(3)提前或者延期结汇。企业在进出口合同生效后,应当密切跟踪预期应收、应付货币对本币的汇率变化,通过对外汇汇价变动趋势的预测,改变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防范外汇风险。在出口业务中,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应争取提前结汇,如以预收货款的方式在货物装运前就收汇。而在进口业务中,应反向操作。此外,出口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风险会大大缩小。
(4)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为更好应对汇率风险,可利用贸易融资产品进行避险。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票据贴现、福费廷、进口代付等。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可以提前结汇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变动风险;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出口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贸易融资方式,企业出口可提前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5)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①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企业利用远期外汇市场,通过签订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以达到保值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产品数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价格,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办理结汇业务来规避风险。远期外汇交易能够事先将外汇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来,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
②外汇期货。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企业可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由于外汇期货不再属于纯信用工具,所以外汇期货合约的参与者信用级别不再需要太高,只要能交纳初始保证金就可以签订期货和约。由此可见,外汇期货合约,不但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减低合约的信用风险。
③外汇期权。是指通过向合约出卖者交纳期权费,购买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价格或执行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货币的合约。企业只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的具体情况,买进或卖出等额面值期权,就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④货币互换,又称掉期。是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交换。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进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掉期交易只需做一笔,不必做两笔,交易成本较低,有效解决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币种不匹配的问题,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郑荫立,许彩玲.福建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与因应[J].福建论坛,2009,(6).
[2]@陈平,谷永芬.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J].国际商务研究,2008 ,(2).
[3]@郑恺.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4).
[4]@吴世亮.中国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