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弱势学生发展的平台

2009-03-08 02:37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课堂教学

陈 文

[摘 要]如何教育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难题。教师应该在情感交流中增强对学生的理解,教他们学会学习,并用新的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使课堂成为弱势学生发展的平台;教师应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方法,去促使每一名学生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弱势学生 终身发展

在学校中,有一群被称为“差生”、“后进生”的学生。他们因为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常常受到歧视,且经常遭到老师训斥和家长责骂,很少受到表扬、肯定。在长期被否定中及压抑的学习和生活中,导致他们自信心缺乏,心理相当脆弱,成为了学校中的弱势群体。

调查发现,“差生”们并不是真不想学。他们厌学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总想偷懒多玩一会儿;三是不知道怎么学。他们基础弱,想往上撵又力不从心,这样,就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如何转化这样的学生是各校都要面临的教育难题。笔者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在情感交流中增强对学生的理解

理解教育认为,“感情是引导行动的力量,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差生”们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对来自外界的评价极为敏感。在内心深处,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希望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得到应有的赞扬和肯定。他们也具有许多优点,如人际关系良好、抗挫折能力较强、有合作意识、能吃苦、爱劳动、愿意帮助别人、善解人意,等等。可见,只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如今的高中生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他们已经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性,同时,在他们身上也具有了这个时代的符号:崇尚个性,藐视权威,要求民主、平等,喜欢独立思考,接受新事物快;缺乏责任感,脆弱,迷茫,压力大……

此外,他们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希望与教师形成朋友加师长的关系;希望教师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尊重他们的情感,爱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平等地对待他们,并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希望教师对他们进行人生、职业、情感以及个性化的指导,给他们丰富而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利用课堂等平台给他们提供机会展示自我,锻炼各种能力等;对教师的人格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个人魅力等有着与时代发展相符的要求。

因此,要想让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用心研究这些学生的特点、需求,从有利于他们终身发展的角度规划教育教学,并勤奋学习,接受新的理念,使课堂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从而创造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是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应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教会他们学习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高中的课程学习要达到“三会”的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就会受用终身。而要教会那些基础差且又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学习,则是一件细致而又需要耐心的长期工作。

1.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后进生,要以表扬为主,及时抓住他们每一次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此外,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梯度,使弱势学生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逐渐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差生”的信心。弱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情绪波动较大、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和挫折,畏惧别人的嘲笑。对他们来说,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思想之一即是“树立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树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其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笔者倡导小组群体成员团结协作,鼓励他们形成相互帮助,乐于助人的风气。在小组中,学生的锻炼机会均等。发言时,小组发言人实行轮换制。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不想被同学瞧不起,也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这种来自于同学的压力将会促使他们主动预习、复习,并主动参与讨论和其他教学活动。同时,小组成员还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责任感。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促使“差生”和优生获得共同进步。在小组中,优生通过给其他同学讲解,使自己的知识更巩固,能力更强。在发挥优生作用的同时,也为那些基础差、能力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有些自卑感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潜力逐渐得到挖掘,并赢得了同伴的信任,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用新的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而让评价成为美好期待则是爱的深层体现。

传统教学中单纯以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其实是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经常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学案预习、作业完成与纠错、上课发言次数、课堂纪律、考试成绩等作为评价标准,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评价机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要求,再把每个人的各项分数加减都纳入到小组考核中,定期进行单项和综合评比,让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和失败感的“分数”变得丰富而富有魅力。

这些非常具体,且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关系到小组的荣誉,由此也增强了所有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在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励学生,这样就能够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应该让课堂成为弱势学生发展的平台,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方法,促使每一名学生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
课前演讲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