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践新、用情:小学教育的基石

2009-03-07 03:07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基石科学发展小学教育

孙金鑫

[摘要]小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是为学生应对未知世界打好基础。小学校长的时代使命,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小学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许多学校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发展;基石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2-0022-03

“办不选择学生的学校”、“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让教师爱教、会教、教好”,这是在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陈小娅、顾明远、陶西平等教育名家,面对来自全国的1900余名小学校长提出的要求与期望。2008年11月中旬,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围绕“学校科学发展与校长时代使命”的主题,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

一、明理

1.小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为学生应对未知世界打好基础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快乐的时光,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因此小学校长的作用重大,影响牵动全局。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小学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成长打好基础的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全体国民素质的高低。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他介绍说,今天的英文单词数量是莎士比亚时代的5倍。《纽约时报》一周报道的信息总量,比18世纪一个人一生接触的信息总量还要多。过去一年,全世界创造出的资讯,比人类在过去5000年创造出的资讯还多。对于刚刚进入4年制大学的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在大一时学习的知识,到了大三时可能已有一半过时了。2010年需求最高的10项工作,在2004年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因此,现在的教育,是要使学生做好准备,在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科技,以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2.小学校长的时代使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

陈小娅提出,目前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要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小学来说,发展既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目标的明确、办学行为的规范、办学活力的彰显,最终要体现在教育效果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小学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把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获得真正的成长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小学来说,就是要着眼于学校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有潜力和有后劲的发展。

陈小娅认为,看一所小学有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不是看其是否有不断增加的校舍,而是看其教师是否有不断被激发的热情和不断加深的对学生的感情;不是看学校有多大本事优选学生入学,而是看教育者是否对教育所有学生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是看学生得多少分数,而是看学生静悄悄发生的变化和获得的成长。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的责任主要在政府,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主要靠校长。

陈小娅指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就是要安安静静办学,认认真真办学,扎扎实实办学。即校长要有安静的心态,要有安静的状态,克服浮躁和虚荣,排除各种干扰,静心办学;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着眼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所要求的一切工作的落实。

3.小学教育的若力点:提高教育质量

陶西平介绍,2007年,全国共有32.01万所小学,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学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尤为关键。陶西平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三点思路。

第一,“爱教”,引导教师充满激情。2007年,全国小学教职工613.3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61.26万人,学历合格率99.1%。但是教师甚至是骨干教师的职业心态令人担忧。“北京市中学各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市区级骨干教师中有23.2%的人表示不喜欢教师职业,比1999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教龄在11到12年的教师中无奈做教师的比例较高。小学教师中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要激发教师的“爱教”热情,校长首先要充满激情。

第二,“爱教”,引导教师尊重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在拓展知识与增强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减负增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增负减效。校长要引导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校长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防止“快文化”对教师成长的负面影响。教育没有奇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没有奇迹,名师不可能一夜造就。

第三,“教好”,引导教师关注效能。基础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现在课程改革已经由理念启蒙到模式探索,再到增强效能上来。小学教育的效能归根结底体现在“教好每一个孩子”。校长要创造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条件。当前在大班编制下难于进行个别化教学,因而逐步减少班额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同时,在目前的大班编制背景下,要坚持对个别化教学的探索。

顾明远提出,学生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学校教育要重视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但也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顾明远说:“我们可不可以提出一个像美国那样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口号,即‘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践新

大会上,来自不同地区、面临不同发展环境的教育管理者们交流了各自的实践探索。在此,我们仅撷取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介绍。

1.普通校如何发展?

在全国32.01万所小学中,普通校是主体。因此,对普通校发展经验的挖掘成为大会的议题之一。天津市南开区新星小学贾玉香校长介绍了他们如何让普通校变得不普通的发展过程:其一,确立普通学校不普通的愿景,实施“三步走”计划:反复论证,形成共识;典型引路,骨干先行;多样奖励,激励成功。其二,创建诗韵文化,挖掘普通学校不普通的内涵。其三,挖掘教师潜能,夯实普通学校不普通的根基。

2.新建校的文化追求

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刘可钦校长向大会介绍了她如何通过教育研究让一个新建校逐步成长的案

例。她提出:教育研究要回归原点。教育不是快餐,不能速成,需要“小火慢炖”,需要耐得住“寂静”。回归原点意味着童心的回归,意味着遵循教育的规律,意味着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回归原点蕴含着创造的生机,只有回归原点,才能寻找到教育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当好旅途中的引领者,要用心寻找平凡小事中的精彩,用心培育常态课堂中的灵动,用心创造宜于学习的学校生活,从小事中成就大事,在细节中追求完美。

3.小空间里办出大教育

对于许多学校而言,物理空间的逼仄对学校发展的限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韩珍德校长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极大兴趣。向阳小学位于胶州市中心,校园面积不足9亩,有82名教职工、2100名学生,人均占地3.1平方米。在这种情况下,韩珍德利用“IC效应”(IC是英文“集成”的缩写)拓展学校空间,9亩地的校园里,植物大棚、航模池、健身馆、体育馆、图书室、涂鸦墙、餐厅学生午休室等一应俱全。韩珍德说:“‘事思敬,教育是有心人的事业。我们做了校长就应该担负起校长的责任,并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

4.名校的科研创新

优质校发展如何走向深入?东北师大附小校长、博士生导师熊梅博士认为,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一个“好的微小的制度”就如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只要你正确指引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它就会产生连锁的、系统的反应和变化,这种“好的微小的制度”就是制度创新点。东北师大附小2005年创立了教育研究发表会制度,以学校为发起者和研究主体,定期围绕学校研究的主题或课题,将学校、学科和教师每年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面向校内外同行报告、发表、展示、观摩、交流。该制度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研究水平和办学品位。

5.岛效教学的区域推进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深入实施高效教学的创新活动引人瞩目。其一,创新备课制度,实现有效预设。如不再将备课单纯地作为个体行为,而是增强了备课的集体性和过程性,实行“一课三备”的集体备课和循环备课制度。其二,创新交流活动,发挥典型效应。“优秀教师互派交流”、“名校高效教学开放课”等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各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三,创新训练手段,确保教学实效。如要求教师开发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堂练习,创新多种作业形式等。其四,创新教研方式,优化教学行为。各校把高效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上,坚持每周开展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以教研组为中心,以常态课、研讨课、主动开放课为主要范例的案例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能。

三、用情

一个成功的会议,往往会因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故事而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此次会议亦不乏这样动人的故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校长:细节动人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大会上说:“我受过教育、干过教育、管过教育。对小学校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她一直记得上小学时,一天课后,她正在操场上玩,老校长突然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原来是她毛衣上的一个毛线头露出来了,老校长亲手用毛衣针把毛线头织了进去。50多年过去了,严主席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她说:小学校长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

▲30年前的校长:带领“半文盲”教师撑起小学教育

顾明远先生讲述了一个30年前的故事。30年前,他出差住在湖北省委招待所,室友是一位劳动人事部的干部,两人谈起当时知识分子待遇低下、体脑倒挂等问题。顾明远说:“现在小学教师的待遇更低。”没想到这位干部竟然说:“小学教师算什么知识分子!”顾明远听了十分诧异:“小学教师也是教知识的,怎么不算知识分子?”这位干部回答说:“你看,现在小学教师中不是还有半文盲吗?”这位干部的话虽然有失公允,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一些实际情况。现在,经过30年的努力,小学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

▲21世纪的校长:不选择学生

陈小娅副部长认为,做一个有造诣的校长难,做一个不选择学生的校长更难,她呼吁小学校长们真真正正地研究学生,做不选择学生的校长。陈小娅介绍说,在北京市东城区有一所公办的国子监中学,学生都是就近入学。这个学校规定:教师必须每学期家访一次。家访的形式:学生怎么来上学的,教师就怎么去家访。在这样的研究学生的思路下,该校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值得小学校长们思考。陈小娅认为,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让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和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优点和缺点、不同相貌和身体素质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都获得进步和成长。

▲“5·12”中的校长:用生命呵护生命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教育的神圣与尊严。会议主办方特别邀请了灾区的校长与会。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九年制学校王京平校长讲述了该校从震区成功撤离的故事。学校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与汶川相距19公里。强震袭来时,学校24名教师和205名学生正在上课。由于组织及时有效,所以师生们成功地撤出了教室。之后,在余震不断、风雨交加、道路断绝、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决口的情况下,全校师生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跋涉,攀悬崖、涉险滩,终于全部成功转移到山外安全地带,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地震后,学生随家长疏散转移到平坝地区。教师们又骑车赶路,走村串户,联系和指导学生在各自所在地就近入学复课。2008年6月15日,学校迁入坝区怀远中学板房教学点,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没有一名学生流失。这位年轻的校长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与会者。

编辑沙培宁

猜你喜欢
基石科学发展小学教育
曾参杀猪
论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的三大基石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