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平
无名编剧与《金婚》
和赫赫有名的“大腕”相比,头发已有些花白的李东东知名度并不高。她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知,是因为与《金婚》的官司。
李东东与电视剧《金婚》结缘,她的大学同窗王宛平是“红娘”。身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的王宛平,业余时间从事影视剧本改编工作,曾成功推出《幸福像花儿一样》等作品。2005年11月,正忙于创作另一个电视剧本的王宛平,接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创作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的邀请。
从王宛平那里得到一个写作大纲后,李东东“在3天内按要求赶制出了1集剧本”。在看了这集“样本”后,制片方约李东东见面,双方“谈好了合同”。内容包括著作权——李东东作为编剧之一可以在“《金婚》一剧片头署名”;创作要求——李东东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一贯写作风格和文学艺术水准”;报酬及支付方式——王宛平写前25集,李东东写后25集,稿酬为每集1.8万元(分4个阶段给付)等。
此后,李东东立即投入了创作。写作进展“相当顺利”,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她和丈夫写出了总计40万字的分场剧本。在交齐25集初稿后,他们拿到了前10集的初稿稿酬。此后的4个月内,李东东“推掉其他工作”,全力投入剧本修改。
但在2006年6月初,她突然接到了制片方要求“退出合作”的电话。本着“好离好散”的心态,李东东和对方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在拿到对方给付的后15集30%的退稿费之后,她停止了创作。在这份补充协议中,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承诺:“《金婚》成片后前25集李东东、申健(李的丈夫)署名策划,后25集李东东署名编剧之一,申健署名策划。”
《金婚》获得了巨大成功,2007年9月13日起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时,李东东也是观众之一。但是,她从头看到尾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她把电话打给总制片人之后,终于在后25集看到了自己的姓名。
但在此后,《金婚》在李东东的老家吉林和海外播放时,她的家人和亲友都没有看到她的名字。在《金婚》的DVD上,她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姓名。除此之外,李东东认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并没有“放弃使用”她编写的后25集剧本,而是“用了很多地方,用了很多细节”。
2008年初,李东东开始了自己的维权行动。在多次交涉未果之后,5月23日,李东东把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和北京世纪星润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起诉到了海淀区人民法院。参考第一份合同约定的每集1.8万元的稿酬标准,加上其他因素,李东东和律师最终确定索赔121万元。
泪洒《西沟故事》
在李东东看来,编剧这个职业的风险系数比想象中高。沈阳军区专业作家、经典影片《黑三角》的编剧李英杰如今瘫痪在床。几年前,他创作的一部电视剧“被他人暗中置换编剧”,又讨不回公道,突发脑溢血……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太原电视台导演王喜凤身上。她和合作者郁旭光多次深入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采访,创作了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等人为原型的《西沟故事》。写那部电视剧的时候,王喜凤即将从太原电视台退休,把西沟搬上荧屏是她的夙愿。
然而,没有人知道《西沟故事》,也鲜有人记得《天之脊》。前者没有机会面世,后者是前者的替身。被改写的不仅是《西沟故事》,还有编剧王喜凤的命运。
王喜凤和郁旭光呕心沥血地写好了剧本,太原电视台领导当即拍板立项。但是,王喜凤想把这部剧的影响力做到最大,于是促成太原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合作拍摄该片。她本人是编剧之一,也是制片人。
2000年,王喜凤退休后被太原电视台返聘,拍摄《西沟故事》。她按照要求修改完剧本后,从锦州电视台拉来60万元合作经费,从一家企业争取到500万元投资。但是,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却久久没有音信。
突然间,她得到消息,剧组的工作人员张强和郎云已经把项目拿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心急如焚的王喜凤来到北京,想把项目要回来。她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们把那560万元投资用上,只要不把我们抛弃了就行。”但在中央电视台大门外,后来成为阶下囚的冯某对她避而不见。王喜凤慌了:“锦州电视台那60万元,已经花了。当时,我家里很穷,就是倾家荡产也拿不出60万元。”那些天,她天天为此奔波。
一天,她正走在展览馆的天桥上,突然接到一个从西沟打来的电话,说剧组已经到了西沟,开始拍片子了。“我一听,一下晕倒了,接着从台阶上滚到了桥底下……”眼见事情已无法挽回,王喜凤返回太原,把家里的一套房子抵押出去,拿到4万元钱,上北京打官司来了。
王喜凤幸运地碰上了好法官宋鱼水。她最终赢得了官司,拿到了40万元赔偿。用这笔赔偿,王喜凤还上了欠下的债务。而那部改名为《天之脊》、地点从山西改到河南、李顺达和申纪兰也在剧中无署名的电视连续剧播出时,她没有观看。
“一切都没意义了。”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王喜凤的心死了。从此,她默默地待在家里。不久,得了白癜风。
吃故事饭的人
事实上,许多作家和编剧都受过侵权的伤害。其中既有为了生存不敢声张的小编剧,也有名人。“侵权已经成了文艺界的一种公害”。
遭遇侵权后,张雅文8年未碰电视剧。“自费采访——署名被侵权——稿酬拿不到——三场官司打了7年——两次手术安了一个支架搭了6个桥。”张雅文如是概括编写《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历程。
1999年,张雅文独自赴比利时采访了一个侨居异国、名叫钱秀玲的传奇女子。在“二战”期间,钱托请一位相熟的纳粹将军挽救了大批无辜比利时人的生命。在深入采访后,她创作了22集电视剧本《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然而,在和潇湘电影制片厂签订拍摄合同后,因种种原因出现纠纷,三场侵权官司至今尚未彻底终结。
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之后,张雅文对电视剧本一直“敬而远之”。
用王浙滨的话说,一般开始合作时,双方的感情都比较好,第一笔和第二笔稿酬,编剧一般拿得都比较顺利。但是,因为双方在修改稿件方面的意见分歧、制片方资金的透支等因素,很少有编剧能顺利拿到最后那笔稿酬。在现实中,编剧如果想拿到这笔“尾款”,就得冒着因得罪制片方(特别是电视台)而被封杀的危险去打官司。
因此不少编剧为地位和收入叹息,然而,在名编剧之外,还有一大批生存在底层的编剧,置身于电视剧这个处在上升期却也有突出问题的行业,他们的状态和心态如何呢?
“他们手里有好东西,但不敢出手。这样的编剧,人数很多。”张雅文说。
一边是导演和制片方为没有高质量的剧本而烦恼,一边是编剧手里有剧本却不敢投稿。编剧们谨小慎微地“防着”制片方,制片方无视编剧的权益,最终受伤的是双方,影响的是电视剧整个产业。
摘自《法律与生活》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