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多年的DV拍摄,使用的基本都是佳能和松下的DV机,当家的机子是佳能的XL1s,后期用的是matrosRT X100和Premiere。2006年,随着拍摄的需要,业务的发展,想把工作室搞起来,可应该选择什么机子和后期设备呢?
这时,小高清机HDV已出现。对于我的拍摄,保存需要来说,使用硬盘和存储卡的机型我都不打算考虑,我认为对于大量拍摄,需要长期保留的素材,最可靠,单位存储量价格最低的还是磁带,因而决定还是选择磁带拍摄的机型。
当时SONY推出的两款HDV,FX1和Z1C我都曾考虑过,而佳能随后推出的HDV,XH H1更让我难以决定。以前使用XL1s存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两次维修的费用也让入耿耿于怀。但原来已有的EF镜头转接器和EF镜头,以及那挥之不去的C情节都难以让我“移情别恋”。
2006年底,佳能中国公司给我提供了试用HDV机器的机会,包括XH H1和XH G1。通过对这两款HDV的使用,让我摆脱了对之前标清机子的印象,既延续了情节,又避免了一次改弦更张的“误投资,没继续走标清的老路。更重要的是,这让我较早对高清有了全面的认识,改变了拍摄的习惯和态度——高清的拍摄如同像素比标清高四倍一样,需要比标清拍摄多几倍的认真和手段,需要更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综合知识。
拍高清,特别是“干活”,很多情况下机子都得“入轨”,“上架”。固定镜头一定要定,移动镜头也需在稳中移动。这时辅助拍摄器材显得更为重要。稳固,阻尼适合的三脚架,大,小摇臂,轨道,稳定器一个都不能少。当然,灯光反光板,无线话筒等等也无法省略。通过这些器材的购买和实际使用,也有了一点心得,投资“失败”的也有,好用,性价比很好的也有,好的就算正常投资,糟糕的就权当交学费了吧。
首先说最基本的摄像三脚架,以前用过几个DV级别的,架小些的机子基本凑合,但像XL1s加EF100-400的“白头”,就感到很吃力,哪怕用上豆袋,三级的风都会发颤,架XH H1就更力不从心啦!有次在西藏拍摄珠峰日落时,那么难得的通透和光影,就因风大,竟然没有连续75帧稳定的画面,好遗憾啊!而一些进口的名牌脚架太贵,专业的太重、太大,不方便。偶然遇到一款叫做“戴维斯”的摄像三脚架,有一定重量,拿在手中很实在,特稳,阻尼也非常舒服,也没有回弹现象。我在零下15度左右和30度左右使用过,都很正常,性价比呢?1000元左右,大家自己可判断。不仅我自己购进了两个,还推荐朋友购买了两个。
小摇臂是一个价格不算高,但做工般的东西,基本没太多的想法可说,能用吧。
轨道呢,同样价格较实惠,算是投资成功吧,反正这东西没太多技术含量,坐着稳当、顺滑就好。其实现在国产这方面的产品很多,做工,性价比都已很好,2008的B1RTV上就可看到,可谓一年个样。
大摇臂对于不经常使用的情况来说,租用可能会更划算些,还省了找地方放那大堆东西。但我们目前的情况下使用较多,所以还是决定购买。但我认为我们的大摇臂算是投资较为“失败的”吧。和大家说说,分享一下“失败”,才能得到经验的。
首先该大摇臂购买后控制器的充电器就不能充电。厂家在电话中反复“确认”后给另外寄了一个来,可情况一样,不能充电!我不知道他们的技术含量在哪?只知道充电电压等于电池电压是不可能充电的。无奈,自己购买了个电源适配器来改装,很好用,一直充电正常。
充电正常也不能说明这摇臂就好用,其它做得怎样就不说了,有个价格因素在那,几万元的东西是不可能和几十万的去比的。但有点,水平应该能调节吧,制造水平差些可凑合,但摇臂的水平不能调整可怎么拍呢!几次和厂家通过电话交流也没把这个问题扯清楚,倒是我自己找到了原因,可厂家让把摇臂寄回去检验、调整,天哪!那可是三大个箱子!关键是厂家竟然没弄清楚这个水平调整的意义。
我理解,大摇臂有两个重要的平台要水平第一平台是三脚架上方的旋转、支撑平台要水平;第二是摇臂最前端的摄像机旋转平台要水平,两点都重要。前述厂家就认为把摇臂前端摄像机平台调水平就万事大吉了,因而他们生产的大摇臂,三脚架是不能调整水平的。如果说技术上做不到只能说是生产水平有限,但连这个问题都认识不到就太“雷”了。就在去年底的BIRTV上,我见到该公司的技术人员说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似乎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在摇头之余只好让他们去看看其他厂家的产品,没一个不能调整第一平台水平的。
试想,大摇臂的三脚架放在一个水平很好的地上时,第一平台应该是水平的,这时只要把第二平台,摄像机旋转云台调整水平就OK了;但是,如果大摇臂的三脚架放在一个水平不好的地上时,也就是第一平台不水平的情况下,把第二平台的水平调整为水平,这样当摇臂做上下移动时,摄像机寻像器中的水平线影响相对较小,而当摇臂进行0-360度旋转时,摄像,机灵录像器中的水平线是会随旋转的角度大小改变的。第,第二平台水平的话,摇臂任意旋转3∞度,摄像机寻像器中的水平线是不会改变的。
说了这么多,意在告诉大家一点关键的东西,就是水平调整要方便。另外这大摇臂属于不太容易反复投资的器材,要慎重选择。
同样,手持稳定器也是经常会用到的器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轨道的作用,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延伸作用,在移动跟拍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我们最初购买的一个“小斯”稳定器,价格不低,安装,调整,使用都较麻烦,只好搁置。后来另购的一个BSW DV稳定器,结构简单,不仅价格低,安装,调整,使用都很方便,稳定效果相当好,推荐给朋友购买后同样感到好用。这算是我们一个不理想的投资,在这方面价格往往并不能决定优劣,认真比较,仔细挑选很重要。
我们的拍摄有时会用到同期声,我购买的Samson AM1/AL1专用无线话筒,不到2000元的投资,效果非常好,能满足我的使用需求。灯光、反光板在高清的拍摄中,无论是照明补光,还是造型,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内都有较多的产品可选择,性价比也很好。这些辅助设备,云南丽江的和照先生使用时间长,经验也很丰富,我在购买时受他的影响较多。
以前后期制作配置的matros RT x100编辑系统是我最糟糕的投资。不稳定,经常出问题,商家也无法解决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没真正干过两次活就退休了。对有卡编辑的惧怕,让我进入高清拍摄,制作后,使用了纯软件的方式编辑,先后使用过Pramiere Pro 2.0和Edius Pro 3.0。但仍然忍受着高清剪辑时实时性差。效率低的折磨。更重要的是不能上屏监视,难以较好把握剪辑节奏,检查焦点,正确校色。
在对多种后期编辑系统进行选择后,大洋的ME40Q进入了我的工作室。强大的字幕功能,丰富的滤镜、效率很高的编码、可靠的数据保存,易用性好等等,使我的高清制作效率和效果都上了台阶,而大洋认真,有效的技术支持也让我免除了后顾之忧,选择大洋,我认为是明智的。
高清制作的特点,对监视器有较高的要求,专业的高清显示器,价格动辄上万,我们难以选择。我使用了26寸的液晶高清电视,通过色差接口和ME400连接,监视效果是很好的,剪辑工作变得很爽很有效,像我们这样的工作室和小型制作机构我想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另外,液晶显示器性能的大幅提高,价格的下降,对于编辑系统显示器的全液晶化提供了可能。能耗降低,热量下降,辐射减少,这对于非编长期工作的特点来说,好处多多。
理智的选择,根据自己的用途和需要决定设备的购买,掌握好够用和适度超前的原则,花较少的钱建立能做“大活”的工作室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