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兵
摘 要: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国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阶层。当前,公务员凭借自身对社会稀缺资源的拥有,成了中间阶层的主体,这个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间阶层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要发展壮大中国中间阶层,就必须严格控制公务员队伍的数量,并不断提高公务员服务社会其他阶层的本领,规范公务员的收入。
关键词:公务员 中间阶层 稀缺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间阶层在此过程中悄然兴起。中国的中间阶层到底是一个什么的面目?公务员是否属于中间阶层?公务员作为中间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对社会发展尤其是中间阶层自身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作一个肤浅的探讨。
一、三十年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中间阶层
中国现阶段是否存在中间阶层?目前,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中间阶层,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还没有出现中间阶层,甚至在较长时间仍然缺乏中间阶层产生的条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关键在于对我国国情下的中间阶层这个概念缺乏一致的界定。客观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阶层的分界本身就摇摆不定;主观方面是由于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表述也就不同。比如有的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对中间阶层进行界定,有的从经济角度对中间阶层进行界定。我们认为,应该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三个要素来进行界定,也就是说,中间阶层不仅其合法收入及财富水平在社会中等水平,而且有较好的社会地位评价和较高的文化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政治地位、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社会阶层结构随之发生变化。2004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则提出了一个有关中等收入者的标准,将家庭年收入5.37-16万元、个人年收入3.4-10万元作为中等收入者的标准。这项研究认为,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当时的中等收入者占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大约有1亿人口符合这个标准。①这个标准虽然仍然值得商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说,中国中等收入者人群的确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了中国中间阶层的雏形。
二、公务员作为中国中间阶层而存在
我国公务员是否属于中间阶层,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近6成的研究者认为,公务员属于社会中间阶层。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公务员不应属于社会中间阶层,更不属于社会基础阶层,而是属于社会上层。其理由:一是公务员是社会各类资源的优先拥有者。二是公务员收入构成比较复杂,收入相当高。三是公务员生活质量很高。他们认为公务员有常人没有的生活消闲时间,往往能够享受到其他阶层享受不到的高质量生活。
实际上,公务员队伍的情况比较复杂,队伍内部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要对公务员作阶层的归类,就必须先对公务员的状况作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一是普通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者的区别。普通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者,他们的基本工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职务和级别差。同时,由于领导者才具有对权力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普通公务员则很难正直左右公权力,因而无法向领导者那样获得各类资源。而与公务员队伍中领导者相比,普通公务员属于多数。
二是中央及省部级机关中的公务员与县乡级中的公务员的区别。中央及省部级机关中的公务员与县乡级中的公务员,他们的最大差别也就是在于他们对权力的控制范围和控制程度不一样,因而最后获得的资源也就不一样,中央及省部级机关中的公务员获得的资源要明显大于县乡级中的公务员。与中央以及省部级机关中的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属于多数。
三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别。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同资历、同职务、同级别的干部,不同地区收入往往可能相差几倍。以广东为例,粤西地区县级公务员最高工资额(含补贴)1654元(正处级),最低工资额(含补贴)750元(办事员),最高补贴是341.4元,最低补贴仅是271.4元,公务员平均工资额为880元左右。然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发达地方区级市一般公务员工资都在4000元左右,后者是前者的4倍。②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相比,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属于多数。
四是廉洁自律的公务员与贪污腐败的公务员的区别。廉洁自律的公务员与贪婪成性的公务员,他们关键不是职位或者拥有权力范围的区别,而是对于权力的思想观念和使用途径不一样,前者能够正确使用权力,后者不能正确使用权力,而是将权力作为自己获得资源的手段。与贪污腐败的公务员相比,廉洁自律的公务员属于多数。
下面分析一下公务员队伍的多数情况:
(一)收入状况。《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据了解,我国2003年第8次调整工资后,各级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15487元,在全国10多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中,排名处于中下位次。③近几年,经过几次调整和工资改革,公务员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二)社会声望。一般来说,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他职业从业人员难以拥有的稀缺资源,因此,社会对公务员职业兴趣比较浓厚,近年公务员报考热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三)学历状况。作为脑力劳动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般都具有高中以上学历,90年代以后进入的一般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公务员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了凡进必考的公务员准入制度,也就是自1994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及垂直系统连续14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许多职位在报考时就对学历进行了要求,一般来说,都要求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部分岗位要求有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由以上分析可见,总体上来讲,公务员应该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
三、公务员作为中间阶层主体而存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国公务员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间阶层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干部。体制内人员凭借自身占有的资源优势顺理成章地继续保持在体制内。二是近10年来举行的公务员公开招考,陆续招录了一大批公务员。三是实行公务员管理后,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把关不严,从各种不正当途径进来的党政机关公职人员。
(一)公务员已经成为社会中间阶层的主体。中间阶层在1999年的职业分布情况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2.1%,经理人员占1.5%,私营企业主占0.6%,专业技术人员占5.1%,办事人员占4.8%(其中党政机关办事人员占67%),个体工商户占4.2%。2001年的分布情况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2.1%,经理人员占1.6%,私营企业主占1.0%,专业技术人员占4.6%,办事人员占7.2%(其中党政机关办事人员占67%),个体工商户占7.1%④。这里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政府办事人员阶层从宽泛意义上来理解,实际上就是公务员,他们在中间阶层中所占比例超过了30%。可见,从数量上看,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中间阶层的主体。
(二)公务员作为中间阶层主体而存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世界发展历史和各国实际现状来看,公务员成为社会中间阶层的主体,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理论上看,中间阶层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经济示范功能。比如,一些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正是由于他们在追赶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掌握了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自身的劳动,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财富,成为了先富人群。他们的行为激励了许多同他们原来的出身以及经济地位一样的人们,带动了一批新人自发加入这个行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务员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当拓荒者的角色,公务员成为中间阶层的主体,不可能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示范功能,这就势必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公务员自身并未直接参与经济生产,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财政支出,体现出他们对政府紧密关联性和对现行体制以及所在单位高度依附性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公务员成为中间阶层的主体,另一方面是由此造成了各级财政的赤字。1978年,中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为430万人,1990年为929万人,比1975年翻了一番,2001年达到了1088万人。公务员人数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财政的承受力。这种状况容易让社会底层甚至是本阶层其他群体产生怨恨感,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3)影响政府形象。党和国家高层一直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背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获得中间阶层的收入,但工作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规范性,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市场化的需要,不能提供在现有框架内应当和能够提供的服务,一部分官员甚至“官气”凌人,这就造成政府运行质量不高,形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给人以人员“过剩”的感觉,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4)不利于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中国的中间阶层如果已经出现了的话,那么迄今为止,包括公务员在内,这个阶层也大约只占中国全体从业者的10%,在全社会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中产阶层要真正发展壮大,不是靠扩大公务员队伍来实现,而是必须推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推动传统职业结构向现代职业转型,推动农业人口转向城市转移;同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制度,防止贫富分化,等等。扩大中间阶层,如果靠扩大公务员队伍来实现,那么就容易向人们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使人们把靠拢组织作为一种梦寐不变的追求,从而使得那些本应成为中产阶级主干的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仍然会对当官趋之若鹜,他们就很难独立生成中产阶级。⑤此外,由于受到权力执掌者的制约,一些疏于沟通的中间阶层中的其他成员,在发展的道路上受到重重阻碍,他们进入中间阶层的步伐受到阻挡,最终沦落到社会的基础阶层。
从长远来看,要发展壮大中国中间阶层,就必须严格控制公务员队伍的数量,并不断提高公务员服务社会其他阶层的本领,规范公务员的收入,等等。
注 释:
①白领工资标准:虚构标准背后的社会定位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02:13 第一财经日报
② 南方都市报 2004年10月21日
③ 新华网 2006年06月09日
④ 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⑤ 李培林 李强 孙立平 《中国社会分层》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