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博洋
提要发展服务外包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是中国经济未来高速发展的发动机。随着发达国家的本国适龄劳动力数量持续下滑,各行业面临的竞争和利润压力与日俱增,服务外包正在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应对国际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及劣势,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旨在找到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和战略路径。
关键词:服务外包;竞争优势;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包括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两种业务模式。服务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IT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服务外包逐渐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因素。当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从“多元化”向“归核化”战略调整的新兴产物,同时也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机会的国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一)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九十年代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括总结了一国如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的超越。根据他的理论,一个国家要促进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本、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还要把握好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他用国家竞争优势菱形描绘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几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此外,波特认为还有两个附加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例如,某种科技的突破、技术的创新、石油危机、战争、汇率的变动都是机遇。一国政府采取的相应的宏观政策,例如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等,都将成为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
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的优势,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竞争优势理论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是从现代市场观念的高度描述的,因此,既可以用市场份额等指标定量表示优势的程度,又可以用影响市场需求、激励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等诸多因素,切实地找到提高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方法。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是全球主要服务外包发包国,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在接包市场形成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北美项目主要由印度承接,欧洲的项目主要由爱尔兰承接,东欧国家竞争地位日益强化,我国主要承接日本外包业务,但业务总量并不大。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的独有优势,但在培育本土企业上存在着不足,我国急需明确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定位。我国应结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借鉴印度、爱尔兰的成功经验,从构建国家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角度,正确选择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业务模式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模式。
(二)区位理论。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离岸服务外包的接包国如何加强自身区位优势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充分挖掘我国的区位优势以吸引外国发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区位经济理论很早就被许多经济学家所关注,从总体上讲,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三大类别:成本学派、市场学派和行为学派。“区位优势理论”最初被用来解释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是由美国学者索思纳德提出的,后来沃特·艾萨德将其发展成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投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企业之所以向某个特点的区位(东道国)投资,是因为它要获取一定的区位优势,而这种优势很可能是其他区位或国家所不具备的。一般说来,国际直接投资者或离岸服务外包者最为关心下列区位因素:劳动力成本、市场位置及其潜力、贸易壁垒、国家风险。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如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运输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地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地区;国家风险低、基础设施好、人口素质高的地区等,就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承接服务外包的热点。区位优势理论还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阐述。从供给角度看,区位优势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公司若已达到最大盈利水平,那它就会寻找生产要素供给成本最低的地区(具有供给方面的区位优势)进行直接投资或进行服务外包,以提高其竞争力;从需求角度看,区位优势理论认为投资区位的选择就取决于区位优势与竞争者的分布情况。
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特有优势
(一)发展服务外包的人才优势。国际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和承接服务外包国家的崛起,证实了人力资源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作为发包方的发达国家,根据接包方国家人才的数量规模与质量状况,如语言、文化亲近度、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力成本决定服务外包的地点选择、业务内容与持续期限。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具备大量高素质、低成本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据统计,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约14万人,比2002年增长57.3%,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26.4万人。另外,我国劳动力成本仅为印度的70%,美国的1/8。我国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二)依托制造业,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事实上,唯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此优势是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三)综合环境良好,配套服务日渐完善。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十六大报告中专门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专门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金融、公安、电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强大需求对传统产业软件市场形成拉动,而中小企业迅猛增加的信息化需求、农村信息化建设所蕴含的巨大商机都为软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政府职能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高;良好的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国际化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法制建设也正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拥有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产业结构比较均衡,门类配套齐全等等。此外,优良及低成本的电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中心的运作,都为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及巨大的内需市场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劣势
近几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量精通英语的专业服务人才、服务性企业投资严重不足、国内服务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还落后于印度、爱尔兰等国。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产业跨国转移最为重要的领域,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我国虽拥有众多高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既懂技术又懂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精尖人才匮乏,特别是行业领军人物。软件编程和工程人员(软件蓝领)的数量不足,掌握核心技术、懂外语会交流的国际软件开发人才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人员紧缺。以软件产业为例,目前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
(二)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外包企业缺乏竞争力。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居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产业,包括技术性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在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中,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与此同时,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规划布局引导政策,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的能力不足。外包企业专业资源拥有程度较低,在境外缺乏有效的业务营销渠道,沟通能力也较弱,所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从企业收入上看,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超过15亿美元,而我国目前最大软件外包公司东软2006年的外包收入仅4亿美元。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2005年我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大约为9.6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额的2.3%,其他外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则更小。
(三)市场有待规范。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还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还不是很规范、履行合同也不是很严格,缺乏行业标准以及市场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仍存在。另外,我国服务外包促进制度的缺陷,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适应、盗版现象严重,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同时,我国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和深化。
四、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发展外包业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必须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路径。
第一,制定服务外包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保障。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现实国情,积极参与服务业自由化的谈判进程,以及服务贸易协定等有关服务贸易条款的修订工作,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又有利于国内服务业自由化开放进程和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同时,为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成长,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优惠政策在现代服务外包行业的覆盖面,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分类优惠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大连等中心城市进行了重点产业布局,但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发展软件、芯片设计、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应结合服务贸易的特点,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进出口、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设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人才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服务业的“三来一补”,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贸易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高等院校应根据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和专业内容,还应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及水平的提高,逐步建成注重实践,确立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和推进各类研究院、设计院转型升级,引导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加有关服务外包的课程设置,加强日语、英语教育,培养实用人才,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同时,政府要鼓励作为发包商的、有培训能力的跨国公司与国内培训机构和大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吸收人员就业,还要鼓励中介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库,建立中国外包服务的供应链。
第三,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服务外包、尤其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规划和扶持。根据国际上承接服务外包的经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有三种类型:一是跨国公司自建基地,承接本公司和其他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二是东道国新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三是其他国家的服务外包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用于转包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根据我国市场广阔和人力资本复合聚集的资源特征,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应走复合型之路,即每一个基地都允许三种类型的基地存在,以实现规模效应。各地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承接国家和地区,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城市服务外包品牌。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重点城市,要抓紧组织编制服务外包发展规划,明确服务外包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区域,立足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管理运营中心等,发展高端服务外包产业,发挥基地城市的带动作用。
第四,加大推进服务外包招商引资力度,为扩大服务业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调整引资策略,确定服务业引资目标,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我国要赶上这轮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全球产业调整,提升我国服务产业等级,优化产业结构,在利用外资的途径和手段上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在继续鼓励外商将高端制造环节输入中国的同时,要把外资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我国利用和吸引外资的新的增长点,推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战略升级。从具体手段上来说,创造以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为特征的中国外包中心、积极推动外资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培养区域服务外包特色和确立以中外企业研发合作为导向的外资利用新战略,吸引外资把研发环节的外包服务转移到中国。
第五,完善我国服务外包环境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建设。服务外包涉及到多个国家,在离岸外包关系中对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呈现出复杂性,比如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或改进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商业秘密与机密信息的保护问题、知识产权的价值及税收考虑(包括在边界海关的争端解决机制和措施)等。因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建立服务外包公共信息平台,组织对国外技术规范的引进和翻译工作,尽快使国内规范与国际接轨;加强外包企业发展模式研究,发展和完善相关风险投资体制,改善风险投资环境,完善信贷、保险和担保体系,给予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简化进出口环节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出口服务中介组织,加强信息服务等。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1(1).
[2]詹晓宁,刑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5(4).
[3]卢峰.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9):49-61.
[4]何俊.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优势与重点[J].财经科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