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方修辞学中的“劝说”与“同一”

2009-03-06 05:18崔传明倪西军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修辞

崔传明 倪西军

[摘 要]古典修辞学的中心意义是“劝说”,现代修辞学理论的关键是“同一”。“同一”和“劝说”表示相同的意思,它包括了“劝说”所包括的一切,它又超越了“劝说”,“同一”论是对“劝说”论的传承和融合,两者相互关系,“劝说”以“同一”为开始,又以“同一”为结束。“同一”是目的,“劝说”是手段,“同一”通过“劝说”来实现。

[关键词]修辞 劝说 同一 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崔传明(196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劝说(persuasion)是以语言的方式和适当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过理性的阐述、情感的影响和人格的魅力,以非强制手段达到影响别人观念或原有态度的活动。劝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说话者能否有效地运用语言,这就是修辞的本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在他的《修辞学》(Rhetoric)中的定义是:“修辞学是一种发现适用于任何主题的劝说方式的艺术。”(The faculty of observing in any case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现代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Kenneth Burke)的“同一”(identification)理论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思想不谋而合,正如他在《动机语法》(A Grammar of Motives)中所言:“你只有跟另外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手势,具有同样的声调和语序,使用同样的意念、态度和观点,只有把你的方式与他的‘同一起来,你才会使他接受劝说。”在古代,修辞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演讲,通过演讲达到劝说目的,而现在大众传媒则完全改变了修辞过程,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一切交流活动都认为是修辞活动,现代修辞更注重语境“同一”来实现劝说目的。因此,现代修辞学中的“同一”论是对古典修辞学的传承和融合。

一、“同一”是“劝说”的基础

“同一”是劝说的基本准备,是劝说的第一步,而“同一”的基础是对听众对象的了解。如果你是说话者的话,你应该考虑以下的“同一”内容:

(一)你与受话者能否说同一种语言?你是中国人,他(们)是英国人,你会说英语吗?或者他(们)能听懂中国话吗 ?

(二)你与受话者是否信仰一致?你信仰共产主义,而他(们)迷恋“法轮功”,你能说服他(们)吗 ?

(三)你是一个清醒的人,如果你的受话者是醉酒的人,是傻子,是疯子… …?

(四)你爱好体育,受话人爱好音乐,你们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吗 ?

(五)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怎样实现沟通 ?

如果你与受话者达不到以上的“同一”,你的劝说就有可能失败,你的语言就不具有修辞意义。可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因为你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按照伯克的“等级系统模式”论,等级系统是用来表示对“同一”普遍寻求的整体模式,在每一个等级体系中,人们想尽可能地生活得更好,就要相互适应和合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所在,知道如何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说话,如何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保持尊严。因此,说话者与受话者在一起时,须有共同的感觉、概念、意象、思想、态度,而这些使他们成为同体。这是初步的“同一”。根据这种意义,人们把自己的事业、宗教、运动、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同一”起来,与购买某种牌子汽车的人“同一”起来。“同一”是一种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或是成为那个群体中的一员的过程。从修辞意义上讲,这种说话者与受话者融为一个群体的过程,就是初步“同一”的过程,它是劝说的开端。

二、“劝说”是“同一”的过程

为了提高劝说效果,劝说者一是在非语言方面赢得听众的赞同(“同一”):人品(ethos)、逻辑(logos)和情感(pathos),二是在语言修辞手段方面打动听众。

亚里斯多德把劝说的第一种诉诸放在劝说者的性格和可信度上;伊索克拉底(Isocrates)是一个很讲道德的人,他认为演说家首先应该训练成一个完美的人;西塞罗(Cicero)认为一个好的演说家必须是一个好人,修辞的技巧必须是合乎道德的;休·布莱尔(Hugh Blair)也强调一个修辞学家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果劝说者具有人格魅力,在劝说演讲前就有了一定影响力,使听众在接受劝说之前就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他,他的劝说过程将会非常顺利。如果劝说者的性格特点无法被人接受,“同一”就难以达到。第二种诉诸在劝说者的论辩逻辑性上。英语中的论辩和劝说往往合并为一体,其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劝说过程中有时会有论辩,而论辩是以逻辑为基础的。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斯多德就创立了三段论(syllogism),它是一种逻辑归纳法;古希腊的科拉克斯(Corax)强调在在论辩中应使论据听起来有理,安排要得当,他把演说分为五个部分:前言、主要论据、次要论据、附加说明和结论;现代修辞学家查伊姆·佩雷尔曼(Chaim Perelman)提出了非形式逻辑论的“正义”原则;斯蒂芬·图而明(Stephen Toulmin)创立了论辩结构模式……。因此,劝说者是否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巧妙利用有利证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说服听众,是至关重要的。在劝说过程中使用的第三种诉诸是情感。西塞罗说过,所有的感情“必须为(演讲者)所熟知,因为一个劝说者的演说所具有的力量和艺术,必须被用来减轻或激起听众的感情。”宣传家、政治家、广告专家、诗人都在运用这种方法。感情激动使人容易受人挑衅,因此劝说者在激起感情后,就为适合他的目的规定内容,通过使用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词语来实现最终目的。

修辞手段是语言和思想的装饰。亚里斯多德说,比喻使我们的表达具有魅力和特色,也使我们的思想清晰和生动。朗吉努斯(Longinius)认为,修辞手段在许多方面可以把强烈的情感融入言语中,它们主要用于论辩之中,修辞手段不仅能劝说听者,而且还能使他成为奴隶;昆提利安(Quintilian)认为,修辞手段是使我们的论辩具有可信性、激起情感、赢得对劝说者人品赞同的一种方法。修辞手段能够使我们的思想生动具体,有助于我们清晰、有效地与受话者交流,能够激起情感反应并通过情感用真理打动人心,是一种强有力的诉诸。现代修辞学认为,修辞手段指的是任何巧妙地偏离普通的讲话或写作的方式,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布局(scheme)和辞格(trope)。修辞布局指的是对词语普通排列方法的偏离,包括词的布局和结构布局。词的布局经常出现在诗歌中,诗人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调整和适应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它们增加了声音的美感,使语言具有了感染力;结构布局是通过把一系列相关的词、词组或从句在结构上作出种种巧妙安排,如:排比(parallelism)、倒装(inversion)、插说(parenthesis)、省略(ellipsis)、重复(repetition)等,使得语言形式丰富多彩,吸引读者的眼球。修辞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如比喻(simile,metaphor,metonymy)、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反语(irony)、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矛盾法(oxymoron)等。用比喻来描绘事物特征,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更有利于作者表达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夸张、反语、移就、矛盾法等具有生动、幽默的效果和较强的感染力。

三、“劝说”的目的是“同一”

“劝说”以“同一”为开始,又以“同一”为结束。劝说者在劝说之前寻求“同一”是为了给劝说过程创造一个有利的语境,只是一个初步的“同一”,劝说者利用这个初步“同一”运用人格、逻辑、情感及诸多语言和非语言修辞手段实施劝说行为,最终达到被劝说者与劝说者的彻底“同一”。因此,“同一”是同体化,是归属性,他和劝说表示相同的意思,因为它包括了劝说所包括的一切,然而它超越了劝说,把顺从和诉诸修辞中整个自觉和不自觉的动机语言范围都包括了进去。坎贝尔(Campbell)认为通过劝说可以“使人的理解得到启发,使人的想象得到满足,使人的情感得到触动,使人的意愿得到影响”。劝说的最终目的是促成被劝说者的赞同行为,有了赞同行为,被劝说者向劝说者归顺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他(们)的意愿。“同一”成为人类需要的一种情景,因而在充满需求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劝说来取得“同一”以满足要求,“同一”是人们永不停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谢祖均,英语修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胡曙中,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黄任,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修辞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