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红
【摘要】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而事实上,也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社会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将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走向社会的舞台,让课堂教学本身成为“从生活走进英语,从英语走向生活”的一个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本文从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好教材,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这一过程。
【关键词】生活;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
Enters English from the life, moves toward under the social——new curriculum from English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Xia Xiaohong
【Abstract】It is the basic feature to return to life and let the classroom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In fact, it is the classroom which roots in life and serve the society that has great vitality. Therefore, new course lays stress on bringing life into the classroom, changing the classroom into a window of exploring the world and the stage to the society, mak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tself a course of experiencing, learning, exploring and realizing the “marching from life to English, from English to life.” The following essay shows how to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realize the course in the way of learning about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grasping teaching material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life, new cours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21世纪是一个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新时代。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新《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我们当然不能把教育完全等同于生活,但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而事实上,也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社会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将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走向社会的舞台,让课堂教学本身成为“从生活走进英语,从英语走向社会”的一个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然而,新课程下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过程,本文则是笔者亲身实践后的总结。
1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走进英语的前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或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尽量与他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听到、感知到的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实物相联系,并以此帮助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运用英语的活动经验。
例如,在进行Healthy eating(SEFC Book 1B Unit 13)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区、饮食习惯和结构,结合教材,讲解和补充教学内容;而在设计 Humour(SEFC Book 1B Unit 20)的教学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背景,这样,学生才会更快、更好地理解教材、融入课堂。
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2 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从英语走向社会为宗旨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材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明确提出其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也即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深刻钻研教材,领悟教学大纲的意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争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从英语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目标。
如Famous women(SEFC Book 1B Unit 17), Making a difference(SEFC Book 2A Unit 1)等许多课文都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而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project),需要学生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如Good friends(SEFC Book 1A Unit 1)和Healthy eating(SEFC Book 1B Unit 13)中的语法练习就具有运用语法知识“做事”的特点。这些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提高能力提供了较多的空间,也为学生从英语走向世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把握好教材——将生活与英语紧密相连的桥梁
教材是一扇窗户,把学生对外(对生活和社会)的视野打开,又把生活融入进来。教材是课内、外贯通联系的桥梁,充分把握好教材,能将英语与生活紧密相连。
3.1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对教材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住教材中的语言知识,更要把握住教材提供的语言情境。这样,教学时,就可将语言知识放入与之内容相一致的语言情境中,然后,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修改和完善这一情境,使教材成为一个书本与生活相融,知识与情境并存的活化的利于学生实际的文字材料,从而使教材的使用不只限于原有教材,更能够考虑到了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2 英语教师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研究后,可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拓展延伸、分类组合。可将课文分为适于表演型、适于辩论型、适于选讲型、适于续编型、适于读绘型等,运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使学生感觉到教材上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真实地看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在教材中得以运用。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在读读、说说、辩辩、议议、画画、演演、做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更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为充分把握好教材.英语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同时,努力离开书桌亲身体验教材,在生活中找教学素材,从教材中体现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备课;在进行教案设计时,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4 优化课堂教学——从生活走进英语,从英语走向社会的实施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而课堂则不再是静态的知识的简单呈现和传递,而是生活的浓缩,是学生由此走向社会的舞台。
4.1 烘托课堂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对课堂环境进行适当地烘托,总体以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基调进行烘托,还可通过在教室内布置一些典型景物,将学生学习的课堂开辟为语言文字所需要的生活的场景来烘托语言的情境,更可将学生的座位由学习时规规矩矩的排列,转换更利于学生在生活场所中开展活动的座位,进一步在学生的心理上强化对语言情境的烘托。
例如,在教学Olympic games 时,需要教学“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利弊谈”,此时,就完全可以将教室座位变成一个辩论会场,让学生展开辩论。
语言的学习不应该是单调的知识的反复训练或零散情境的拼凑。通过提供仿真实的语言情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呈现语言学习的自然而完整实在的过程,同时也利于学生尽量真实地感受语言国家的文化等,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2 更新教学方式。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及能力水平,更新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正如前面提及的,通过对教材的大胆拓展延伸、分类组合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让学生以读读、说说、辩辩、议议、画画、演演、做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文 Weather report 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当一次天气预报员,播报中国各大城市的大气情况,以这种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活化教学内容,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
4.3 有效利用课外教育资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时,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及时抓取。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要能够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
而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中央一台的“Outlook-English Magazine”,内容包括“我看世界”、“我的朋友”、“绿地漫步”、“你说我说”;补充教材《新概念英语》、《魔力英语》《剑桥英语》、《疯狂英语》等;http://www.cycnet.com/englishcorner/index.htm 有每日一句、精品文摘、实用英语、英语笑话、考试指南、语法讲座、词语趣谈、翻译提示、经验交流、听力室等;报纸有《学生双语报》、《21世纪英语报》、 《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始终贯彻“将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和走向社会的舞台”这一宗旨,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了“从生活走进英语,从英语走向社会”的一个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2] 吕良环. 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 陈波,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4]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2.8
[5]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2.6
[6]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
收稿日期: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