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
新课程改革以来,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发挥着其“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作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更凸显了实效性,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以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怎样进行预设式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六单元,包括《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画家乡》、《快乐的节日》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幸福生活”这个专题,让学生了解昨天的不易,感受珍视今天的美好,拥抱明天,这是一组实施美育的好教材。
【预设专题】
针对本组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对抗日战争没有认知体验、没有情感共鸣这一实际,我们拟定了两个专题:一是反应战争年代内容的文章,该怎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贴近文本。二是长文怎么短教。通过这两个预设性话题,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体现备课的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备课流程】
一、备读
读课文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教师准确解读文本,创造性运用文本的重要途径,因此,读是我们集体备课的第一项基本内容。
1.备读的方法
拿到一个文本,教师首要的不应是急于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解读,而要反复吟诵,至少要读三、四遍。课文篇幅短的,可以读全文,篇幅长的,选取重要段落读,对文中生字新词、多音字、长句子细心关照,备课组内你读我听,我读他评,在边读边听边议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 .教学建议
一年级是语感培养的起步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长句停顿、节奏、情感的把握,需要在教师科学有序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教师要重点让学生明确读书的基本要求,而不应在方式上做太多文章,同时还要做好读的示范。
下面就本单元的课文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二、备语言训练
眼下,阅读教学老在课文内容上纠缠,对语言不够重视,再加上现行语文教材少有明确而具体的语文训练活动内容,集体备课时,我们提出必须强化训练意识,寻找语言训练点,着力设计训练内容,并确定训练策略,以下是就本单元选文语言特点而设计的几点训练。
1.造句训练
抓住文本语言的特点,找准训练的切入点,有层次的展开相关训练,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选文《王二小》中一个是句式“一边……一边……”的解读与运用,另一个为把字句、被字句训练。教学建议一:出示原句并解读:一边……一边指的是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以借放牛来掩护放哨。而后拓展为句式训练:运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教学建议二:利用浓缩式读法,把自然段读成一句话,提炼出以下三个例句:1.王二小把敌人带到埋伏圈。2 .敌人把英雄王二小杀害了。3 .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之后进行把字句、被字句句式转换训练,同时要读出感情。
《画家乡》中句式“那么……那么……”也可进行造句训练,可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1)朗读感悟: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悟这样写的好处:表达了家乡的美与喜爱。
(2)引导说话:提供练说图片,用上这一句式,介绍图上景物。
(3)画家乡、赞家乡:给绘画作品配上一句话,用上这一句式。
2、词语品析:它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选文《王二小》中抓以下几个词语进行推敲、品析、解读。
(1)“儿童团员、放哨、扫荡”这组词语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①查问方法了解。②师简介抗日战争时代背景帮助理解。
(2)“顺从”动作示范法理解。
(3)“叫”他带路的“叫”的理解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换词(请、让)理解,比较区分体会其情感色彩的不同。方法二:想象敌人会怎么叫?进行补白练习,感悟其狰狞的一面。
三、备文本细读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能以关键句为抓手,进行听、说、读、思、练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重点放在钻“点”上,即透过整体抓局部,从局部悟整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精彩语言训练的“切入点”,体味情感的“爆发点”,由点反应面,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维一体。
1.抗日战争年代文章
本单元选文中有两篇,即:《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细研读文本,碑文上的话是感悟难点,是关键的经典句,也是激发情感的爆发点,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与情感体验与文章内容年代相隔久远、陌生,没有共鸣的实际,建议教师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教学环节可分三步:一是看图读碑文,解读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谁。二是借助毛主席的图片、文字资料来认识这位伟人。三是借助资料袋,补充讲述红军的感人故事,感悟主席的伟大,读出对主席的崇敬之情。
《王二小》一文中的主人公王二小与学生虽属同龄人,但过去与今天的生活却有天地之别。本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对照,教参中有《歌唱二小放牛郎》完整的七段感人故事的歌词。综上分析,我建议这课应充分利用这两点,拉近与二小距离,充分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步骤如下:一看插图,听《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用音乐、视频触动孩子的心灵,缩短同龄孩子的时间距离,在看与听的多种感官刺激下,把他们带到歌声反应的时代中去认识主人公。二简介课文背景,把人物放回到历史长河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言行。
2.长文短教
面对新教材,如何在教学中避免繁琐和肢解,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我认为应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画家乡》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研读文本,二至六自然段在写法上运用相同模式,都是先写我的家乡在哪儿,再写我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自己在那儿干什么。依据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我们选择好切入点,那么我们教学二至六自然段时,就可采用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教学策略,进行短教。教学建议如下:第一步看图听范读,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里?第二步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二至六段,可采用引导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从第二自然段的导到第三自然段的合作,到第四至第六段任选其一的自学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或可采用先从学生最熟悉、最有共鸣的草原段切入,再过渡到其他段落的研读感悟。
类似的突破口和支点在教师深入地理解课文后,定好切入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