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胜
我学生时期所受的文化训练,使我对军阀向无好感。有一天,我在文海里偶拾一点文字碎片,说某年某月的一天,大概是祭孔的日子吧,张作霖脱去戎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辖区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下一代,全靠诸位老师辛苦了。别看是只言片语,却从此让我对军阀另眼相看。虽然不是对所有的军阀都有此好感,但就我个人来说,此后我便开始注意和军阀相关的文字。多年的留心,我发现像张作霖这样关心教育的军阀,还不止他一人,主政山东的韩复榘是一个,主政山西的阎锡山也算一个。恰好,这两个军阀,一个在“山”的东边,一个在“山”的西边,本文就说说他俩的教育情结。
先说韩复榘。韩复榘用人有个大前提——用正人不用歪人。他走马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便把一些术士、僧道类人物,统统请出了衙门,取而代之的是新派文人.如大名鼎鼎的何思源、梁漱溟、赵太侔,等等。后两位不说了,咱们只说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
首先需要理清的一个问题是,何思源是蒋介石的人,他能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乃出于蒋介石的一手安排。这并不等于说何思源出任该职完全是靠人际关系,他本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何思源学生时代,先后就读北京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又留学德国及法国。何思源回国后,先任中山大学教授,继而跟随蒋介石北伐,任政治部副主任。此后,便是现职,即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再说韩复榘,他是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平调山东的,新省府班底,基本上都是他从河南带来的,只有何思源来自南京方面。韩复榘与何思源最初的关系不难预期。韩复榘也许是为了给何思源这位钦定的人物一个下马威,声言要省财政削减教育经费。何思源闻之,怒气冲冲地找到韩复榘,说教育经费不但不能减少,以后每年还要增加。何思源明确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青年。主席要我干,就得这样安排;不叫我干,我就走人!”身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韩复榘,不仅没有被触怒,反倒起身安慰何思源,说:“省财政决不欠你教育经费,尽请放心!”
韩复榘的大度,让其身边的人大为不满,他们难以容忍何思源的存在,便时常在韩复榘面前非议。并强烈要求韩主席将何思源撤职。韩复榘下面这段话,恐怕就是今天的官员也未必说得出。他对省府一些高官说:“全省政府只有何某一个人是山东人,又是读书人,我们还不能容他?不要越做越小,那样非垮台不可。”什么叫“越做越小”?就是拉帮结伙呗。一个政府班子,有了拉帮结伙的心,再加上具体的行动,即使不垮台,也一定干不出什么好事来。这道理,出自一个军阀之口,你不对他另眼相看都做不到。读了韩复榘上面的话,我甚至都有些感动、鼻酸。
韩复榘在山东主政七年,山东的教育事业不仅不落人后,且发展迅猛。就是教育工作本身,韩复榘也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他从不干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这也许就是让何思源敬佩的地方。1938年,蒋介石为铲除异己,杀了韩复榘,成为民国第一冤案。此前,蒋介石为搜罗韩复榘的罪名,曾召见何思源,开口便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他又是怎样卖鸦片的?”何思源面对领袖的诱导,他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直言相告:“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没有出卖过鸦片。”这何止是一句证言,简直就是对韩复榘人格的标榜与尊重。这尊重,来自韩复榘对教育的言而有信。
阎锡山与韩复榘最大的不同,是主政一省的时间特别长,他执掌山西达三十八年。阎锡山曾留学国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治学方面,卓有成效。因此,山西当年的教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典范。阎锡山办教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搞好山西经济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百分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届一指的,更何况中国的这一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在一个战争频仍、离乱不断的环境下,一省的入学率能达到这么高,作为后人的我们,除了感佩,还是感佩。
军阀不一定都是坏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我坚信,懂得办教育的军阀,起码是一个可爱的人,或者是具有可爱的一面。这就像何思源说的,办教育“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延伸开来,事关后代的事,难道不是事关民族的未来吗?日本是怎么强大起来的?还不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强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吗?
(原载《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