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交警执法谈英语教学的文化传递

2009-03-02 06:04陈滢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陈强文化背景言语

陈滢滢

摘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们所形成的观念也不同,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本文通过对在美华人的经历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对观念差异的相互理解,跨越交际障碍,从而说明了英语教学中文化传递的必要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时间观规则观

文化传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029—02

陈强、陈韵正父女所著的《大小眼看美国》通过讲述了他们在美国的经历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沟通中产生的问题。其中一篇题为《罚你没商量》,说的是陈强去美国半年多的经过,收到两次罚单。

有一次是他到新闻学院去参加一个半个小时的讲座。停车时他照例塞了足够停30分钟的钱到咪表。讲座一结束,他就急忙往停车场赶,在远处就看到一个交警正在往他车上贴罚单,于是他边跑边喊“来了,来了!”。到了跟前,对方指着闪烁红色信号的咪表说“你的车超时了”,他辩解说可能就超过一两分钟。交警则说“超过一秒钟就算是超过了”。

一周后的事更让他郁闷。那天他将车子停靠在路边一个标明可以免费停车15分钟的区域。不一会儿出来时却看见一交警正拿着掌上电脑在他的车前晃悠。对他指了指旁边立的一块白底红字的小提示牌:“临时停车要留下闪烁的黄灯”,他才知道自己停车时忘了揿下三角形按键。他连忙解释说自己刚到美国不久,不熟悉规则,下次一定注意,希望他手下留情。但警察说,他手上的电脑和停车管理处是联网的,罚单打印出来后就不能撤回。

在陈强的这个个案中。我们也许会觉得美国人太斤斤计较、做事刻板、不讲人情,陈强这钱罚得有点冤枉。从跨文化沟通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时间观的差异

时间观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它作为跨越两种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的沟通行为,也是由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构成。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只有7%是通过语言交际实现的,38%是通过发声(声音的大小、轻重、高低和节奏)来实现的,而55%是通过非语言行为实现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涵义的差异,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Burgonand Saine等认为,非言语沟通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的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非言语沟通在跨文化沟通中最容易产生误解,具有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时间意识,分为线性时间观、灵活时间观和轮回时间观。美国的线形时间意识把时间看作一条线,是一种永不停息的直线性的单向运动。时间像一条直线在前进。一旦逝去便无法挽回。人们认为时间有始有终,是一种宝贵的物品。此类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关注未来,使用时间精确度极高,甚至到每分每秒。陈强仅仅迟了一两分钟,也同样被开罚单,即使申辩,交警也说“超过一秒钟就算是超过了”。他们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既然只能停30分钟,多一秒也是违规。而中国采用的是灵活时间观,人们做事比较灵活,而且不把时间看得那么具体、实在,不特别强调守时,不允许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妨碍事情的完成,讲究时间使用的灵活性,时间限制不那么死,时间安排更讲人情味。这样的事例发生在中国的话,也许跟交警道个歉,承认个错误,并许诺下次一定不会再犯,或许交警就会“高抬贵手”。

2规则观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高情境文化的国家。讲人情、重情面,尽管国家也制定了各种规定,但真正落到实处时就会大打折扣。仅仅因为没有按下黄色按钮而要被罚款,在中国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而美国是个低情境文化国家,任何事情都会用明确、直接的方式表达。一旦规章制度制定,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有违规行为的人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在陈强再一次被罚时,交警明确表示规则就是规则,是不容商量的,即使你是第一次来美国,不熟悉当地的情况,也一样要接受处罚。

所谓高情境文化是指大部分信息都是由环境语言、非言语信号或其他方式传递,较少用直接而明确的语言来传递。而低情境文化恰恰相反,绝大部分信息由明确的语言来传递。高情境文化的人进入低情境文化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会带来很多误会,会认为对方不给自己面子,做事太苛刻。正如陈强即使交了罚款,仍然觉得是“不走运”,而美国人就觉得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哪怕总统女儿也一样接受惩罚。

美国语言家Edward Sapir曾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递也显得尤为必要,尽量避免跨文化沟通中的误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3为了更好地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必须注意的方面

3.1提高文化敏感度

所谓文化敏感度,主要指对母文化和异文化异同的敏锐性。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文化的交融,为了提高交际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灌输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敏感度,跳出自身文化氛围,开拓国际化视野,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学习他国的文化,理解各文化之间的差异。

3.2相互尊重文化习俗

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宜对彼此的观念、意识作好坏评价,应教会学生站在对方文化的立场上去体验、去思考,谅解对方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或“冒犯”。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而不可固守某种交际模式。

3.3摒弃文化偏见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特定的文化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当对方的言行举止不符合这种思维定势时,便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偏见,甚至产生种族中心主义。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就必然产生文化冲突。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摒除文化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4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思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狗”在汉语中“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词语中常用作贬义,但在英文中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当权派),可见dog在英语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只有将这类词汇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坚决避免简单、粗暴地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观念,有意识地暂时放弃或避免一些与对方相悖的某些行为,以达到交流的和谐与顺利。

猜你喜欢
陈强文化背景言语
High-order field theory and a weak Euler-Lagrange-Barut equation for classical relativistic particle-field systems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不死的爱
去看爷爷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