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经陪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走过了八个年头。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纲要》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依据《纲要》编写的各类教材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各学段教学的现实需要了。尤其是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纲要》中关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均为零起点”的规定,使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无法很好地衔接,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尽管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但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一直未做相应的变革,客观上制约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现在该是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问题的时候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的构建、教材编制与审查的规范、师资的稳定与专业化以及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等诸多因素。本期策划,我们特邀专家和教研员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吉林大学的王秋爽老师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董玉琦教授提供了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调研数据和分析结论,从中我们得以“管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王吉庆教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纲要》重构的必要性与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郭芳主任等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教材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焕之教研员则从教学实践层面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期望,这些探讨能为今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并引发更多的思考,从而推动课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