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合珍
[摘 要] 本文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预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4-0053-03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其中不仅包括由使用财务杠杆带来的狭义财务风险,还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证券投资风险等诸多内容。
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4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对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国的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至于每年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都采用敷衍的方式,致使在无法从外界引进高素质的理财人才的同时,也忽略了对已有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二)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将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造成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三)外部筹资缺乏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效率较差
企业财务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例如入世后,我国证券业的开放,对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影响。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易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不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五)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不良资产过多
在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外,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六)资金结构不合理,偿付能力不足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理财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理财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采取其他风险防范措施的先决条件。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引进高素质的理财人员,采用这样的解决方式,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高素质的理财人才,往往参加过相应的风险防范培训,并在曾经的工作岗位上有过类似防范经验,在熟悉本公司业务后可以很快进入状态,使公司受益。
但这样做的不利之处是理财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容易流失。
企业也可以采用自己培养的方式,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较之前种方式,此方式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流失率低,但对企业来说,培养周期长,见效慢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改变传统的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摒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实现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负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四)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及时防范风险
1.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的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德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加以量化。
2.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中不难看出,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造成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则即使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得不到正常的运转。由于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1] 钟言. 财务风险防“四高” [N]. 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A4).
[2] 朱然.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 经济师,2005(4).
[3] 王小惠.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 经济师,2006(3).
[4] 沈灵芝.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 王静.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