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澎 高 欣
[摘 要]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企业视角,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的思想提出了质疑,指出“财务管理战略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一样共同支持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调整”,并从4个方面论述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战略;地位;探析;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4-0037-03
财务管理战略是企业职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全面的支持,隶属于企业的经营战略。“财务管理战略是为适应企业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过去一直认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战略地位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分析,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战略地位探析
1. 从企业管理战略的特征看财务管理战略地位
(1)支持性。经营必须理财,只有经营才能谈得上理财,理财活动不能脱离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对经营战略的全面支持,它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一起共同形成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支持性表明,财务管理战略是经营战略的执行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如从战略目标上,经营战略可为其他职能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财务管理战略则是局部性和执行性的,它从财务角度对涉及经营的所有财务事项提出自己的目标,财务管理战略必须目标明确、行动可操作。
(2)互逆性。尽管财务管理战略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总是期望企业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和收益提高(这同样也是经营者的愿望),因此,财务管理战略将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3)全员性。财务管理战略的全员性体现在:①从纵向看,财务管理战略制定与实施应是企业经营者、财务职能部门经理、基层财务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过程;②从横向看,财务管理战略必须与其他战略(如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相互配合,并循着企业发展的阶段而体现各职能战略管理的主次,财务管理战略意识要渗透到横向职能的各个层次,并最终由经营者负责协调。因此,财务管理战略的全员性,意味着财务管理战略是以经营者经营战略为主导、以财务职能部门战略管理为核心、以其他部门的协调为依托而进行的全员管理。
(4)动态性。财务管理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一般来说,战略均立足于长期规划,具有超前性。但是,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环境的变动则是经常性的,战略的作用在于以变制变(而不是以变应变)。这种以变制变表现在: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变动影响时,财务管理战略应随之调整。
因此,财务管理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中是从属性、局部性和执行性的战略。
2. 从企业决策看财务管理战略地位
财务管理战略是针对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主要是市场,财务的求利性离不开市场,它既是取之于市场的过程,同时又是还之于市场的过程。市场风险要求企业制定经营战略,从而直接产生对财务管理战略的需求。从市场经济背景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战略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和规则。
一般认为,企业财务决策事项按其风险程度可分为3种:①确定性状态下的决策。在这一模式下,所有决策方案为已知,且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概率事先也能确定,决策者所不知的是何种结果会实际发生,因此最终结果不确定即为风险,概率分析有助于消除决策风险。在这一状态下,决策者力图从财务规划与预算等方面解决问题,决策方法是关键。②不确定性状态下的决策。在这一模式下,所有备选方案已知,但对备选方案的决策变量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不清楚。在这种状态下决策者的财务政策显得十分重要,它能指导决策结果执行者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财务政策。③部分无知或完全无知状态下的决策。在这一模式下,决策者对决策的方案及决策涉及的变量部分无知或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决策者提出更为长远性的指导方针即财务管理战略。因此财务管理战略又被定义为部分或完全无知状态下的决策规则或依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确定状态对应的决策者,大多数情况表现为财务经理人员,其所从事的是财务决策与财务预算;不确定状态下的决策者,大多表现为企业经营者,它所从事的是在已知方案下对决策过程进行控制,并提出环境变动下的财务政策;部分或完全无知状态下的决策大多表现为企业的最终决策者——董事会,它所从事的是为企业长期发展中不可知的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性依据及决策规则。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战略并不是在任何决策情况下都适用的。
3. 从企业发展阶段看财务管理战略地位
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及产品生命周期对财务管理战略进行分析,则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经营战略重点,财务管理战略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企业初创阶段的财务管理战略重点是如何保证筹集到生产经营必需的资金,筹资战略处于第一位;而当企业步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时,资产的经营乃至投资规模的扩大将成为战略管理的重点,因此资本结构调整后投资战略处于第一位;而当企业步入衰退期时,企业的资产结构调整、资本经营目标取向将成为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的重点,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原有的市场收益能力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必须进行再次战略调整。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模式理论不难看出:生产战略应成为进入初创期和成长过渡期企业的战略管理重点,生产管理应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步入成长期的企业,营销战略将取代生产战略,而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只有当企业步入成熟期和衰败期时,针对当时的市场环境与财务状况,财务管理战略对经营战略的全面支持作用才会突显,财务管理战略及其管理将取代其他职能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因此,财务管理战略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共同支持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调整。
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再造,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降低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指财务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人们往往重视其中的一部分职能而忽视其他职能。比如,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重视协调“勾兑”与银行的关系,重视引资,忽视资本投放的科学决策、使用和存量调整等控制职能的发挥。因此,再造后财务职能是将企业经营战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模块整合,以使财务职能得以优化,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 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也是财务管理的对象。一个企业应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实现企业资本的不断扩张,而不是主要依靠外部投资者经常性的资本投入。这就像一个健康人是靠自身的造血机制来维持生命的,而不是靠输血、输液来维持生命的。根据美国近30年公司保留盈余与外部长期资本筹集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3/4以上的公司保留盈余融资额大于外部融资额。因此,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企业的资本周转循环在企业整个经营系统中顺畅,这就要求企业强化投资决策,压缩存货,减少决策失误;减少资本的闲置和低效使用状况;强化营销中的“应收账款”管理,跨越“惊险的跳跃”;增收节支,多创利润。
3.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就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再造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模较大的企业应成立财务环境研究中心对未来财务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财务对策。企业的主营业务应该突出,并要实行多种经营,以分散非系统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激励和保护;企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保护,重视技术开发、设备更新、新产品试制,以获得超额利润。
4.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既有统一性,又有对立性。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二者趋于协调统一,减少矛盾冲突。在实务工作中牺牲偿债能力换取盈利水平提高的事时有发生,这无疑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股票等方式取得股本后却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导致股东的每股净利下降。
总之,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转移应符合企业管理的历史发展规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共同支撑企业经营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传明. 管理学原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庆成,王化成. 西方财务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 王化成. 企业财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陈国庆.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平台建设[J]. 上海企业,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