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9-03-02 09:33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王 灿 袁 良

[摘要]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反映出的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入手,着重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2017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学校贫困生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出现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38%的同学因家庭贫困在同学面前感到“自卑”或“难堪”,36%的贫困生不愿意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46%的贫困生在与同学相处中“怕被同学歧视”,83%的贫困生不愿意参加“凑份子”式的集体活动。

(二)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时间,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之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来往。贫困生之间,有的人没有或很少有朋友,感到十分孤独,害怕社交活动,属于一种病态的不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

(三)持续的焦虑感。焦虑是由于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一种集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生活上的拮据,使得部分贫困生产生一种紧张、焦急、烦躁的情绪,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不得不“分厘必争”,对同学们之间的聚会和集体活动的消费也是顾虑重重。这严重破坏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阻碍了交往活动。据淮南工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贫困生中有17.8%感觉自己站起来就头晕,有19.3%感到身体倦乏,9.1%常常失眠、多虑,24.1%在遇到挫折后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四)依赖心理。依赖是一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其表现为无助感、被遗弃感、不能单独作重大决定、过度容忍、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五)敏感心理。敏感,是由于当事人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予以怀疑,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与他们有关。

长期的自卑、压抑苦闷会使部分贫困生内心变得极度敏感、脆弱,通常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在调查中,56%的贫困生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的贫困生对“无偿资助”表示“不愿意接受”,其原因是“认为会被别人瞧不起,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

(六)不良的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为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分类和表现。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钱权交易、竞争不公、贫富差距较大等社会不良现象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冲击着贫困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2.在大学校园中,贫困生面临着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一系列的转变。原来的那种刻苦学习使得他们虽然成绩优异,但综合素质方面不能和其他同学相比,个性缺乏充分的发展。

(二)主观因素

1.主要是性格原因。贫困生的性格普遍内向。据山西财经大学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贫困生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孤僻者偏多,沉默寡言者占49.6%。2.抱负水平偏高,而应对挫折的能力偏低。多数贫困生发自心底的期望摆脱目前的这种困境,甚至比别人更想出人投地,他们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并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但现实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的高期望往往会遭遇挫折,并体验到更强烈的挫败感,致使意志消沉、行为失常。3.由于经济上受限和迫于舆论的压力,贫困生往往压抑自己某些正常需要,比如吃穿用度都极尽节俭,时髦的衣服,新鲜的水果等对他们来说也是奢侈品。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贫困生方面

1.转变消极认知,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贫困生所有的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都与其内在的不良认知有密切关系。只有改变不良认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改变目前部分贫困生的“有钱就有一切,没有钱就被人看不起”等错误认知。

2.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采取经济资助方式,减轻经济压力。

(1)贫困生可以通过争取政策性资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减轻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困难,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将更多的精力更轻松的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2)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增加自身收入。例如做家教、做兼职等等。在工作的过程中,贫困生不仅可以大大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肯定自己,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二)学校方面

1.积极做好各项贫困生政策性资助工作。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保证不会让一位同学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因此,高校一方面努力完善奖、贷、助、减、补、扶“六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新形势下,寻找一种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资助手段。

2.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

(1)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贫困生在集体大家庭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2)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竞赛,小型晚会等。

3.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鼓励他们进行改善人际关系的尝试,指导他们调控情绪以降低焦虑水平和压力;通过团体辅导,探讨对于贫困的认识,畅谈内心感受,分享在克服贫困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有效解决贫困生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4.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立、自信、自强、自尊意识。着重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尊意识,树立克服贫困的勇气。指导他们正确对待贫困,将贫困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以物质生活的好坏来作为评价个人的标准。

四、结论

无论是从物质上给予资助还是从精神上给予辅导,这些都是为贫困生摆脱心理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事物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贫困生自身要克服心理困扰,摆脱不良心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依靠外在的帮助不断调适自我,通过不懈努力改善现状,塑造健康自我。

参考文献:

[1]史马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4,2:121-124.

[2]赵忠源,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2:56-58.

[3]黄映芳,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2000,1:74-76.

[4]沈玉、王柳,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观察与思考,2003,1:38-42.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