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艳 赵 庆 常慧贤
[摘要]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CT平扫肿瘤边界光整锐利6例(其中1例浅分叶),4例瘤内见条片状钙化,1例瘤内见沙砾状钙化,避开钙化7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呈显著性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057-02
本文搜集我院自2003年7月~2008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旨在分析其CT表现,探讨CT对PSH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9例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30~64岁,平均46.2岁。临床表现:2例有胸痛、咳嗽、痰中带血丝;1例自觉胸部不适;其余6例均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
采用Picker Ultra Z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kV,200 mA,螺距1.0,层厚10 mm、间隔10 mm,病灶区域加扫薄层,层厚2 mm,增强检查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优维显300注射液100 ml,注药速度为3.0 ml/s,延迟40 s后开始扫描,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进行观察和摄片。
2 结果
2.1 部位
本组9例均为单发,5例位于右肺下叶,2例位于左肺上叶,2例位于左肺下叶。有2例位于肺门旁,其余均位于肺外围。
2.2 大小
最大病灶大小约5.3 cm×4.8 cm,最小病灶大小约2.4 cm×1.8 cm,平均3.6 cm×3.2 cm,病灶径线在1~3 cm之间者7例。
2.3 形态
9例病灶均为圆形、类圆形肿块,边界光整锐利6例,其中,1例边缘浅分叶,边界不光整2例,与邻近胸膜粘连1例。9例均未见边缘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2.4 密度
4例瘤内见条片状钙化,1例瘤内见沙砾状钙化,避开钙化7例瘤体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区。增强扫描6例瘤体呈显著性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为75~126 Hu,3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2例病灶内囊变区无强化,增强后CT值为25~116 Hu。
2.5 其他
9例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肺外征象。
3 讨论
3.1 临床与病理特点
肺硬化性血管瘤属于肺内少见肿瘤,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发病年龄跨度大,本组女性病例有7例,占77.8%。该病常为体检发现,少数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PSH的主要病理特点为:①肺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且与细支气管上皮相延续;②致密生长的多角形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在乳头内形成实性片状;③小血管明显增生,管壁透明变性或硬化;④瘤内无炎性细胞浸润,可有含铁血黄素或出血,这是与炎性假瘤最大的区别[1]。
3.2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特征性表现
3.2.1部位本组病例有7例病灶位于肺下叶,占77.8%,左右肺分布相仿,其中有7例病灶分布于肺外围,占77.8%,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似[2,3]。结合文献和本组病例情况,笔者认为,PSH左右肺分布相仿,似乎以下肺、肺外围多见。
3.2.2大小国内外大部分文献报道,病灶大小较小,直径在1~3 cm之间。本组最大病灶大小约5.3 cm×4.8 cm,有7例病灶径线分布在1~3 cm之间。病灶一般较小可能和病灶良性性质、生长较慢有关。
3.2.3形态、密度PSH一般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偶有浅分叶,无毛刺及卫星灶。本组病例9例中有6例病灶光整锐利,占66.7%,因为它是肺内良性肿瘤,一般对周围肺组织无浸润。本组有5例瘤体内出现钙化,占55.6%,大部分为条片状钙化,本组钙化比例比其他文献报道要高的多,这可能与本组病例肿瘤组织结构不同有关,钙化与肿瘤硬化性组织结构中钙盐沉着有关。本组病例避开钙化,7例瘤体密度均匀,占77.8%,2例瘤内见囊变区,均发生在较大肿块内,囊变几率可能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文献报道所谓肿块边缘“空气半月征”[4]未在本组病例中出现,因本组病例有限,其在文献报道中出现几率也较少,尚不能说明其是否为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瘤体多数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同周围血管相仿,且与血管关系密切。有文献报道认为强化与肿瘤内血管瘤样成分有关。
3.3鉴别诊断
3.3.1错构瘤错构瘤边缘光整,易与PSH混淆,病灶内出现爆米花样钙化或脂肪密度为其特征性表现,较少病例呈广泛强化,强化程度远低于PSH,从本组病例发现PSH瘤内钙化多为条片状。
3.3.2结核瘤结核瘤好发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伴有卫星灶,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无强化。本组1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胸膜粘连,病灶内见囊变和钙化,术前误诊为结核瘤。
3.3.3肺癌肺癌临床多有咳嗽、痰血等症状,病灶本身多有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如PSH肿块边缘有分叶时,往往与肺癌较难鉴别,可通过肺部穿刺活检证实。
3.3.4炎性假瘤炎性假瘤形态没有PSH光整,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明显,瘤内钙化亦相对少见,往往存在炎症病史。
3.3.5肺曲菌球综上所述,PSH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CT表现为肺内类圆形、孤立性肿块,边界多光整,一般无明显分叶及毛刺,避开钙化CT平扫肿块密度多较均匀,瘤内条片状钙化及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如同时出现以上影像学表现,应首先考虑肺硬化性血管瘤,鉴别困难时可通过肺部穿刺活检证实。
[参考文献]
[1]周炜旬,刘鸿瑞.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本质与组织来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2):168-170.
[2]金锋,杨晓光,杨宝岭,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00,3(4):308.
[3]徐达君,冯赟,史景云,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24例报告)[J].2006,22(7):797-799.
[4]Sagara Y, Hayashik, Shiraishi Y, et al. The pulmonary airmeniscus sign in a case of sclerosing hemangioma[J].Nippon Kyobu Shikkan Gakkai Iasshi,1994,32(8):774-777.
(收稿日期:20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