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窖:由“黑”到“绿”的经济发展转变

2009-02-26 08:18赵方忠
投资北京 2009年2期
关键词:煤矸石全乡煤炭

赵方忠

2008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转型”。

而对于房山区南窖乡来说,这一词汇的高频率使用被提前了三年。

随着首都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性调整,自2005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市,区的统一部署,南窖乡坚决彻底关闭了10家煤矿,24个井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资源开采地区的产业转型,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虽然南窖乡党委书记王永年回忆起这段关矿经历显得波澜不惊,可从2004年财政收入达到1310万元顶峰,2006年快速跌至767万元,2008年1-7月实现1555万元的跌宕起伏,记者在为南窖乡的发展变化惊叹之余,更感受到了转型的艰难曲折。

告别“资源饭”

曾几何时,煤炭之于南窖的重要性,如同发动机对汽车,源源不断地为南窖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贡献着强大动力。

始于清末时期的南窖煤炭开采历史,至今已历百年。优质无烟煤曾经一度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2005年以前,没有人怀疑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开采业作为南窖乡支柱产业的地位。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南窖乡煤炭产业的重要性:全乡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煤炭生产,运输和餐饮服务等行业。全乡3107名劳动力有2175人在煤炭相关的行业就业,占全乡劳动力的70%以上。另外,南窖乡煤矿企业还担负着该乡近8000名群众和中小学卫生院等事业单位的冬季取暖用煤问题,及两个村群众的入股分红问题。同时还支撑着工农区时期延续的1000多名退休矿工、死亡家属,伤残职工及原水泥厂职工的生活费用问题。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房山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使原本平静的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规划要求2010年前后北京市煤矿和非煤矿山将彻底退出生产领域,这意味着高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南窖乡将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煤炭产业支撑发展的经济结构将成为历史。

在全国煤炭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进行的煤矿关闭工作,面临的阻力之大,困难之多是难以想象的。“煤矿关闭使全乡大部分劳动力失去了就业岗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替代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群众暂时不能从新的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全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受阻,老人赡养、孩子上学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迅速显现,群众基本生活难以维系。”这些困难使乡党委政府班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煤而兴的南窖乡遭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艰难时期。

发掘第二座“金矿”

古希腊的一位先哲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这句至理名言不仅适用于人,也同样适用于转型时期的南窖乡。“如果说2005年之前煤炭曾经是支撑南窖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矿,那么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将是南窖乡实现转型和腾飞的第二座‘金矿。”王永年认为,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实现转型的重要前提,虽然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煤炭产业,短期看会对南窖乡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众多依赖资源开采的地区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因煤而兴的区域很难走出“开采-兴盛-衰落”的怪圈,只有摆脱‘资源依赖症,依托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友好型替代产业才是资源开采地区的根本出路。

围绕生态涵养发展的功能定位,立足丰富的山区生态资源,南窖乡确定了生态建乡、特色立乡,引进强乡,旅游兴乡,文化名乡的“五乡”发展战略,坚持以环境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拉动农民就业以民生改善推动乡风文明的工作思路,来实现由过去的“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转变。

这一思路也得到了市级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近两年,为支持南窖乡产业转型,市发改委已经投入了4000多万元”市发改委煤炭处张善江处长用数字表达了对南窖乡转型思路的肯定。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南窖乡大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并加快了农业生产由单一向多元化、从普通种植到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转变。建成了“九九桃王,良乡板栗,京枣39,黄嘴杏”等八大特色种植基地。通过建立“集体经营+单户饲养+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建成了蜜蜂、柴鸡、肉鸭等多种绿色养殖。同时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和八大种植基地的建设,结合全乡风土民情,发展特色民俗游,引导农民由一产、二产向三产转移。

2008年,南窖水峪女子中幡表演队不仅因其声名远播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赏,而且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南窖金秋采摘节开幕仅一周时间,九九桃王就被蜂拥而来的游客全部采摘完……这一切都在向外界证明,南窖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乡镇替代产业发展的新路。

寻找工业支撑

2008年7月,在南窖水泥厂的原址上,一个类似封闭盒子的工厂正式运转起来,黑色的煤矸石从这边进去,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个头匀溜的小石子。

“煤矸石,是挖煤的时候带出来的,石头里头包着煤,要打透石头才能挖出煤,煤拉走了,石头都剩下了,不值钱,如今这些煤矸石在矿区附近堆积如山,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说这话的是南窖新源煤矸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范宝存。这个曾经挖了十几年煤的村办煤矿矿长,随着煤炭产业的退出,如今不仅身份发生了变化,对以前曾经看不上的煤炭废料也有了新的认识,“煤矸石经过机械加工,成为各种粒度的石材,可以作为路基石用在铺路、架桥上,而仅南窖乡煤矸石存量就有2000多万吨,再加上周边乡镇的存量,数目大的惊人!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生产的天然原料,现在它在我的眼里再也不是废渣,而成了宝贝。”

南窖新源煤矸石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工促局的支持下,由北京路桥集团与南窖乡资产经营中心共同出资成立,是北京市第一个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年可消耗煤矸石25万吨,产成品主要供应路桥集团。新源公司的建成也使南窖乡摆脱了因为资源型产业退出而缺乏工业支撑的窘境。

“像水泥厂这样的闲置土地,全乡已经盘活了9处,解决就业2000多人,在全部解决煤炭相关产业下岗职工就业的基础上,又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王永年表示,目前南窖已经形成了山区生态经济的产业群,除新源公司外,板栗加工厂、神翔山泉水厂、生物质燃料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必将成为推动南窖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靠山还要吃山,只是换了个吃法”。2008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窖乡的发展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首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选择,更让我们看到了资源型地区替代产业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煤矸石全乡煤炭
有脸面的颜值
浅谈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红色警报——煤炭
煤矸石综合利用应重视需求导向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