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寅松
应中共桑植县委、桑植县人民政府的盛情邀请,受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的指派,大理州白族学会会长赵济舟巡视员率州文化局、州民委、州白研所前往祝贺“首届中国桑植民歌节”。当夜幕降临,我们乘坐的飞机徐徐降落在张家界机场。在早已迎候在机场的白族亲人谷中山巡视员、陈善怀局长等陪同下,我们连夜驱车前往心仪已久的桑植。
73年前的11月19日,贺龙率红二军团的将士从桑植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首届中国桑植民歌节选在这一天举行,足见中共桑植县委、桑植县人民政府的匠心独具。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年五年不得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歌声起,一队队红军战士列队远行;硝烟里,前赴后继的战士血战倒下;黄伞下,痛失亲人的妇女强忍悲痛,用一把把撑开的黄伞遮挡亲人的遗体,护卫烈士们的英灵;凯歌中,百战归来的幸存者忘情地与亲人相拥而泣。伴随着歌声舞影,如泣如诉的画外音告诉人们,当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当年随贺龙出征的一万多桑植优秀儿女,活着回来的不到50人时,全场数万观众几乎都热泪盈眶,吞声饮泣。此时此景,我真正感受到桑植白族民歌撼人心魄的无穷魅力,再次感悟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谛。桑植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实至名归。
激情不光在舞台,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使我们在桑植每时每刻都收获着感动。白族歌唱家黄道英一曲又一曲桑植白族民歌情深意长;而广为流传在桑植白族中的“面带微笑,一滴不漏,大杯伺候”的“劝酒令”展示的却是桑植白族亲人待客的热情与豪迈。聆听着“桐子花开坨达坨,睡到半夜唱山歌,爸妈问我唱什么,没有老婆睡不着……”,我自然而然想起大理白族民歌:“老虎常想点苍山,金鱼常恋洱海水,燕子常思大瓦房,我想小妹妹。”一曲“高山砍柴不用刀,大河挑水不用瓢,好姐不用郎开口,只要眨眼动眉毛。”这与大理“哥与妹隔一条河,要想过河缺座桥,哥是桥桩妹桥板,桩穿桥板紧又牢”真可谓异曲同工。熟悉的旋律,相似的主题,我明白了为什么数千里的山水相隔,700多年的历史烟雨,只改变了桑植白族的部分服饰与语言,守住的却是白族文化的根脉。这就是为什么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祖国大地的时候,13万桑植白族儿女便义无反顾地认祖归宗。
张家界,这座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四顶桂冠的优秀旅游城市,据介绍每年都有超过1800万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在谷中山巡视员、刘拥宾部长的陪同下,我们兴致勃勃地饱览了这人间的天造奇观。然而,对于我来说,除了惊叹于张家界鬼斧神工的雄奇险秀外,别有一番感受涌上心头。在这里,我读懂了700多年前,随元朝军队远征的以白族先民为主力的“寸白军”,为什么“溯长江,渡洞庭,漫澧鼎,步慈阳,登天门,赋《赤松》”,卜居武陵腹地,在这里落地生根。今天,当大理同样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名胜风景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当年桑植白族选择了这一人间福地绝非历史的巧合,而是一种发乎于肺腑的文化认同,是白族察天地神韵、感山水灵气的审美追求。
坐落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内的贺龙公园,贺龙元帅手持烟斗,凝神沉思的巨型雕塑不仅让人肃然起敬,而且浮想联翩。我靠着元帅坐在基座上小憩,感到无比的充实与自豪。我打心眼里感谢白族妇女王金姑为共和国养育了这位令中外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元勋。遥想当年,贺龙元帅桑植揭竿首义,南昌叱咤风云,祥云故里征战,抗战屡建殊勋,西北书写春秋,为共和国的诞生居功甚伟,在人民军队的军史里名垂竹帛。今天,您回到故里,回到洒满了您亲人和战友鲜血的桑植,与先人选择的这片神山圣水一起化为永恒。
古人将十八里相送传为千古佳话。今天桑植白族亲人谷中山巡视员、陈善怀局长都过永顺,穿古丈,越吉首,跨凤凰,长驱600里一直将我们送到了贵州省的铜仁机场。在绵绵细雨中我们依依惜别。虽然腾空而起的飞机渐飞渐远,但我们与桑植白族同胞的心却越跳越近。亲爱的桑植白族父老乡亲,我们会不断前来探亲访友;同样,我们也热诚地期盼你们暂时抛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奔波,常回家看看,故乡亲人随时都在张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