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驷
一、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危害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向信用度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按揭贷款,因大量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致使贷款风险集中爆发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起源于美国,因为美国房贷机构根据信用调查和评估,将贷款申请人细分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在2001年到2004年间一直实行低利率,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繁荣,房贷发放数量逐年攀升。但2005年美国进入升息期,按揭贷款的借款人还款负担逐步加重,房地产市场逐步疲软,次级抵押贷款债务人支付困难,坏帐加剧,次级贷款经营机构陷入困境,直到2007年8月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使全球金融、经济遭受重创,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超乎人们的预料,危害性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金融市场信心遭受重创。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接连大幅下挫,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先后停业,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雷曼倒闭,ALG被迫国有化,美国和欧洲的多家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暴露遭受重创,一系列重大标志性事件的接连发生对金融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二是全球金融机构损失巨大。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破坏性十分巨大,目前预计损失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圆,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爆发的几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危机。到2008年9月美欧大型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已经报出的损失总额接近7000亿美圆,中小银行、对冲基金等也相继暴露出巨大损失。
三是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已严重滑坡,多数发达国家已陷入经济衰退。IMF已将2009年全球GDP平均增长速度从原来预计的3.7%大幅下调到3%以下,其中美国经济已出现收缩陷入衰退,欧元区2009年将下降到零左右,英国经济将陷入负增长,日本经济也将处于持续低迷状态。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次贷危机发生在金融管理水平相对较高、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完备的美国,这对刚刚步入商业化、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敲了一次重重的警钟。次贷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如下启示:
一是商业银行应认清我国房贷市场固有风险。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繁荣期,但参照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房贷市场面临不少风险。首先,我国房地产泡沫大,信贷资金在房地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高,房贷潜在风险大。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类似于2001年到2004年间的美国,需求旺盛,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房地产价格非理性上涨,商业银行向房产商和购房人大量发放贷款,信贷资金在房地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高达60%,如果出现市场疲软、房价下跌和利率走高等情况,将会出现大量的房贷坏帐。其次,我国的信贷征信系统及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完备,对借款人能否还款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美国因建立了完备的信贷征信系统和信用评级体系,容易掌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贷款发放是就能准确判定贷款等级,如优质贷款、次优级贷款和次级贷款等等。但我国的信贷征信系统还很落后,对个人信用也没有专门的评级机构,对房贷申请人的资信调查评估仍处于原始阶段,对购房者没有进行信用评级,更多地依靠单位性质或收入证明等来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风险大。再次,我国在房产评估、房产清偿和房产交易市场方面存在不足,房贷风险较大。由于评估技术方法混乱,房产评估公信度低是我国房地产评估市场的现实问题,房产价值高估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我国关于生活性必需住房抵押房屋在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障碍问题,以及二手房市场发育程度低带来的房屋变现能力差等问题,都加剧了我国房贷市场的特有风险。
二是商业银行应严格把握信贷准入关。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把好信贷风险关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头等大事,坚持把贷款发放给有还款能力的客户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基本准则,需要严格遵守。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房贷机构没有严格坚持贷款标准,把贷款大量发放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客户而集中爆发的信贷风险问题。借款人信用度低,或收入证明缺失,或负债较重等等,从理论上讲都是属于限制发放贷款对象,但在美国却因为资产证券化这类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或掩盖了发放贷款的风险,使次级贷款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此相反,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在房价下跌超过50%的情况下,香港银行的贷款拖欠率却控制在1.5%以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直未放松基本的贷款条件及其客户选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在没有建立完备的信贷征信系统和信用评级体系之前,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与资信评估,应想尽一切办法全面掌握客户信息,认真核实收入证明材料、价值评估资料、保证能力资料等客户信息材料的真实性,准确判定还款资金来源,严格坚持贷款标准,严格审查借款人资格和条件是否具备、用途是否符合规定、抵押物是否真实、评估价值是否合理等内容,优选客户,不向无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发放贷款,避免贷款发放中的操作风险。
三是商业银行应审慎进入新业务领域。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大都是那些在风险不清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不熟悉和缺乏风险控制措施的新业务领域的金融机构,或盲目开展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如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金融创新不但没有割断信贷源头风险,反而模糊了风险界限,次级贷款经过借贷、担保、打包、信用增级、评级和自从组合等各种操作,表面上违约风险被控制在较小范围,资产安全性
提高了,但作为基础的贷款出现风险后,
所有包含次级贷款成份的产品都 除了问题,而资产之间的关联模糊不清,很多金融机构不清楚持有的产品包了多大的次贷成份,有到底能造成多大程度的损失,市场的猜疑和恐慌心理纷纷传播,加剧了风
险的积累与积聚,风险集中爆发的破坏性
就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美欧的不少大型银行机构、保险公司、中小银行和对冲基金在次贷危机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没有把握好创新的“度”,在风险不清的情况下盲目跟进,进入不熟悉和缺乏足够风险控制措施的业务领域。购买美国次级贷款债券都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商业银行在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中,对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有强烈的冲动,对涉足国际金融市场的新业务领域也有强烈的需求动因。次贷危机告戒我们,商业银行在涉足新业务领域,或进行业务创新与产品创新时,必须持审慎态度,应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稳健经营,将创新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并认真处理好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关系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不盲目发展新业务,不盲目上新产品。
四是商业银行应批判性借鉴美国式风险管理。我国商业从专业银行发展到传统商业银行,再发展到现代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每一重大改革都借鉴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美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先进性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次贷危机也暴露出美国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先创新后规范管理等突出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全过程风险管理,努力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业务创新和发展中审慎运作,合规经营,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实现商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