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史断其根,灭教绝其后

2009-02-25 06:32
同舟共进 2009年2期
关键词:蠢事计划经济官僚

董 健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这自然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情绪化表达,但其中的警世之意不可小视。

应该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到底生了什么“病”,才使得这个本来是那么高尚、圣洁、“民爱之”的事业,居然沦落到“民畏之恨之”进而“唾骂之”。现在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政”与“教”互通有无、互为倚重、各得其所。本该当教育家的大学的头头脑脑们,水平够得上蔡元培、罗家伦、马叙伦、叶圣陶等教育家的鲜有其人,听说他们要当政治家,看重的是“副部级”、“正厅级”之类的行政待遇。“政”与“教”错了位,“政”与“教”一锅煮,迂腐的孟老夫子真可以休矣!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可记的功绩很多,但教育问题一大堆,最大问题就是政治化、官僚化没有被触动。从这个角度说,30年来教育界没有真正的改革,而所谓改革是一些表面的操作、管理层面的瞎折腾,有些已经承认失败,有些还没有承认失败。

1990年代初,我接触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某些领导,听过他们的不少“训话”。在办大学的理念上他们僵化得很,可以说毫无现代意识可言。他们的管理方式仍然是“计划”的、“指令”的、“官僚”式的,他们利用手中的“权”把教育商品化,把学校产业化,硬叫学校去“创收”。一位领导对大学校长们说:“你们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意思是国家没有更多的财政拨款给你们,要改善办学条件,就得自己去捞钱。于是各校纷纷走上“创收”的“战场”,五花八门,丑事迭出。

我们告别了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时代的官僚体制与左倾教条主义并没有随之而去。我们迎来了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尚未完全形成。教育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那些最不好对付、最易生“恶”的东西结合起来,也就是官僚体制的“权”与市场运作的“钱”结了婚,迫使教育失其本义,叫人民望而生畏。

清末诗人龚自珍有言,灭绝一个民族,先灭它的历史。我想补充说,还要灭它的教育——不灭教育何以灭其历史?从文化传承上说,灭史是断其根,灭教则绝其后。只有最短视的民族才不惧怕教育的毁灭。当然,完全毁掉教育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我觉得,最可怕的还不是已经干过的那些使教育变质的蠢事,而是主管部门支持那些蠢事的某种“思维定式”,还会借着权、钱两翼,幽灵般游荡在今天教育的上空。我们的教育被糟蹋得太惨了,而教育危机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危机!

猜你喜欢
蠢事计划经济官僚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从“头”根治蠢事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洋化楼盘,资本为什么要做一件“蠢事”?
洋化楼盘,资本为什么要做一件“蠢事”?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无辜而叛逆:《四百击》解读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